成语对联:听其言,求下联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4:5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6:51
词目 听其言而观其行
发音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释义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 《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示例 蔡东藩《*通俗演义》第一三一回:“自以为举世可欺,听其言而观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见。”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从陈国逃往蔡国后,也没得到蔡君的重用,常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感慨,一天发现弟子宰予中午还在睡大觉,气得说宰予是朽木不可雕,弟子们赶紧来安慰孔子,孔子说今后听其言而观其行,好自为之。[1]
所以下联是观其行
希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6:52
成语对联:听其言,下联是:观其行。
对联是汉族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6:52
听其言,观其行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节选)
孔子在评价其弟子宰予时所说的话。孔子的弟子中有“十哲”,即《论语?先进》所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予、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其中“言语”科的翘楚是宰予和子贡。宰予“利口辩辞”,能言善辩。刚开始孔子因为宰予的能说会道对他的印象不错,但是越到后来,宰予的“不仁”就日渐显露出来。他曾提出孔子“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孔子批评宰予“不仁”,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更甚者后来宰予大白天睡觉,不去读书听讲,被孔子骂做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随着对宰予的了解日渐深入,孔子渐渐意识到自己先前对宰予的看法错了,于是他反省自己,认为“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意思是说要想了解一个人,除了听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动,看他是否言行一致。晋朝的傅玄说“听其言不如观其事,观其事不如观其行”,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对于“听其言而观其行”的方法,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又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说了解一个人,要看他言行的动机是什么,观察他为了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方法是怎样的,还要考察一下他安心于做什么,也就是他最有兴趣做的是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去考察一个人,他还有什么可以隐瞒得了的呢?
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客观真实地把握认识对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6:53
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其出处为 《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6:53
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处 《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