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3:4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33
由于元朝前期诸项重农措施的推行,各地的农业生产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表现在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产品和产量的提高等方面。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33
商业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物资调配的手段。商业的发展是有利于各地的物品互通有无的,使物资为更多的人所用。各取所需,各尽所用。其实我们不应该忘了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原因,那就是发展商业可以给统治者带来大量的奢侈品,并且还可以给国家带来大量的赋税收入。据记载在汗八里城里,“凡商人之携金银宝石皮革来自印度或他国而莅此城都,不敢售之他人,只能售之君主。”据《新元史·食货志》记载,凡商贾之税,岁大汗所征课程,第一为盐课,收入甚巨,辖境构成蛮子地方九部之一合金。(八十秃满。每秃满值金色干七万,则八十秃满合金色干五百六十万。)《新元史·卷七十一·盐课》1286年两浙盐场出盐四十五万引,每引分二袋(合二百四十公斤),值中统钞二十二贯,则四十五万引共值九百九十万中统钞矣。假定钞对银仍保存其法定价值,应共值金九十九万两。大汗在此第九部地所征课额,既如是之巨,其他八部收入之多,从可知也。那元朝还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首先,这种重商*的出台与其的民族性格有关。作为元朝的统治民族的蒙古族,早在11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关于“阳卜”(蒙古人的祖先)与契丹进行牛羊驼马及皮毛的交易的记载。后来建国不久,成吉思汗就向中亚派出了骆驼商队,只不过在经花刺子模时被他人劫杀了,这还引起了一场不小的战争。还有,据洪文卿《元史译文证补》载:“元太祖尝谴西域商三人赍白骆驼、麝香、银器、玉器赠货勤自称王,并要求往来通商。又尝派亲王诺延等出资造人,随西域商贾西经,收买西域土物。”可见蒙古民族一直就是一个重商的民族。后来到了忽必烈时期国家都是大力支持商业的发展。为什么他们会具有这样的民族性格呢?我们都知道元朝的建立民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蒙古族也居住在蒙古草原上。由于自然环境的*,他们世代以游牧为生,很少从事农耕。这就决定了他们就不得不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换,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加上是游牧的生活方式使其有了更多与其他民族接触的机会。与此同时也相应的增加了进行产品交换的可能。这就使蒙古民族逐渐形成了与农耕民族“重本抑末”不同的思维和性格。这种性格势必会在其成为统治民族时影响其*的制定。其次,色目人的影响。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对各民族进行分化,人为地制造民族等级。施行四等人制。第一等为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指西北地区各族及中亚、东欧来中国的人),第三为汉人,第四为南人,而蒙古人与色目人同是特权阶级,色目人更为蒙古人所信任。并有很多人身居高位。他们可以给统治阶者提出有关国家*的策略。而色目人是从西方到中国的人的一种总称。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大多是来经商的。他们是可以说是一些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这些商人在入主朝堂后,他们肯定会建议君主实行有利于他们的商业*。再次,蒙古给世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武装侵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这个帝国实际是五个帝国。而元帝国是名义上的大汗。各帝国是相对独立的。怎样才能加强对四大汗国的控制?通过商业之畅通,来栓住这种名义上的宗藩关系。同时这也是由各国的物质产品的差异,进行的物质调剂,这就叫互通有无。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元朝的重商*是对南宋的*的继承发展。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南宋都城临安的情况说:“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可见当时商业的繁荣。这些无疑会对元朝的*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