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评论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3:3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57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女皇帝,历史上也只有一个武则天。可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她的评价尽管有赞叹,可总离不开贬责。但以愚之见,那些贬责很多都是无中生有,强加之罪。人们总说武则天是个热衷与权利的女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是个野心勃勃的阴谋家,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武则天14岁入宫,正值青春年华,美丽聪慧,却得不到太宗的宠爱,屈膝当了10多年才人,太宗死后,又被遣送到感业寺当了5年的尼姑,她怎能不感叹上天的不公?所幸的是,在当才人时她认识了李治,并使这个未来的帝皇对她死心踏地,在登基后把她从感业寺接了出来,立为昭仪。
武则天这样聪慧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后,怎甘心只当个昭仪?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她深知后宫的残酷,为了自保,更为了满足她压抑在心底十几年的*,她必须取得皇后的位置。李治是个多情而又懦弱的男人,他对比他大几岁的武则天几乎是言听计从。从感业寺出来仅一年,她就挤走了王皇后,并由此开始了她的权力生涯。李治不但懦弱,而且根本不善于治国。当他发现武则天的才干和魄力后,几乎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她,武则天也乐在其中---没有几个人会对权力说不!尤其是武则天这种有才能的女人,在那种封建的时代,更会捉住一切机会。
李治死后,武则天的“靠山”倒了,那些之前对她暗怀不满,却畏于李治的默许而不敢公然反抗的臣子必然有所动静。武则天断然不会让权。这个被养大了胃口的的女人勇于挑战封建陋俗,自己称帝。这是武则天的前半生,不断挑战封建,不断巩固自己权力的时期。
称帝后,武则天精图励治,善用人才,把整个国家管理得仅仅有条,不愧为一个英明的皇帝,。纵观历史,少有人比与其媲美。然而人们在评价她时,总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而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比如说她*的管治和淫乱的私生活。须知,武则天再怎么厉害,仍是个女人。在女人被极端压抑的年代,她的称帝实属大逆不道,不管她把国家管理得如何,她仍是许多人的眼中钉。于是,她不得不采取高压*,以图国家的安定,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至于她的私生活,其实是小问题,只是许多人不能容忍一个女人居然也有“三妻四妾”而故意污蔑。武则天也是个人,并且是个大胆的女人,她为什么不能拥有对情感对性的*?也许正是她的身分使她觉得心灵空虚,在国事之余,不得不把精力转向,只是调剂罢了,再说,她的男宠也不多吧?只有薛怀义和张易之兄弟等几个而已,比起历代帝皇的三千粉黛根本算不了什么。从另一方面来说,她养男宠也是在昭告世人她的皇威,显示自己的权力和男人一样。
总之,武则天是个英勇有为的帝皇,一个敢做敢当的女人,是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一道风景线。也许有人会质疑我,因为武则天曾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关于这一点,我实在找不到什么来替她辩护,我只能说也许宫廷里的残酷生存竞争*得她不得不如此,必经没有哪个女人恨自己的女儿。再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呢?追问那怎么写武则天的论文比较好?
追答从武则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她的功与过等方面来评价
武氏政绩 武则天从以皇后掌权,到由皇帝退位,共当政五十年。总的说来,她是一个有才能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她在当政期间,唐朝的*、经济、文化都是在发展的。她的政绩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继续推行改革,打破关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士族控制*的局面,引用庶族地主参加政权。这样的做法在当时是进步的。
唐朝前期,当权集团主要是关陇士族。武则天在夺取政权时,就是遭到这个集团的反对。如这个集团的代表人物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极力反对武则天为皇后,认为她出身寒微,没有资格做皇后。武则天当皇后后,此二人都遭贬逐,先后死去。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听政,徐敬业等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后来唐的宗室李贞等也在河南、山东等地起兵。都先后被武则天*下去。武则天更加紧残酷地**上的反对派,杀掉唐宗室贵族数百人,杀大臣数百家。在这些被杀的人中,许多人是关陇士族,或属于关陇士族势力。从此,关陇士族更加衰落。
(二)重用庶族士人。武则天重用庶族士人,采取了如下三项重要措施。其一,在她为皇后时,通过唐高宗下令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氏族志》是唐太宗时修的、内容虽是以唐朝官爵高下作等级,但很注意考究其是否属于士族,旧的士族观念很浓厚。《姓氏录》消除士族界限,完全依照宫品高下为准叙录,这就提高了出身低微的庶族官吏的*、社会地位。其二,武则天进一步推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录用人才。其中大量的人才出身于庶族。其三,武则天破格用人,如她曾令九品以上官吏及百姓,皆可自我荐举求用。武则天确实选拔了一批人才,如她的名相狄仁杰和张柬之,后来开元时期的名相姚瓃和宋蹋等都是她重用或选拔的。
(三)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一再下令劝课农桑,奖励地方官吏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境内田畴垦辟、家家有余粮的州*官,可得到升迁。为政苛滥、户口流散的州*官,要受惩罚。在这期间,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从户口增长情况来看,唐太宗时,户口为三百八十万户,至武则天统治的末年,已增至六百十五万户。
武则天统治时期,也有不少问题存在。她任用了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一批酷吏,株连冤杀了很多无辜的人。她用人太滥,冗员太多,官僚机构过分庞大,又崇信佛教,大修寺庙,给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破产逃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58
http://ke.baidu.com/view/2225.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58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先后以皇后、皇太后和女皇帝的名义,参与*,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现象。在她身前身后,她的功过是非是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有人说她倒行逆施,荒淫残暴;有人说她知人善任,忧劳天下;有人说她昏庸无道,有人说她明察善断。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毁誉不一。
一、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
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则天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声讨她“杀姐屠兄,弑君鸠母”“娥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当时李唐宗室及封建秩序的维护者,坚决反对武则天的统治,认为是伪政权;诸武集团及一些*投机者则坚决拥护,还有一些人则隐忍不发。
武则天死后,对武则天的评价发生了一些变化。神龙二年(706)五月,中宗给武则天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国子司业崔融在所撰《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说她“沉潜刚克”、“惠心泉塞”、“仗义当责”、“忘躯济厄”、“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的“鸿业大勋”,高度评价其历史功绩。玄宗时,不满于中宗所修《则天实录》,命刘知己、吴兢重修为30卷。同年,太常卿蒋皎和礼官陈贞节又以封建礼仪为准则,上表正名分,说:太庙中武则天配高宗,题为“天皇圣帝武氏”,“若使帝号长存,恐非圣朝通典”,请改为“则天皇后武氏”,玄宗采纳。后玄宗认为武则天的施政纲领不错,加之武惠妃得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旧怨,玄宗基本上肯定了武则天。盛唐以后的统治者对武则天还是尊重的,把她绘进了《历代圣贤图》,春耕时节,让人进献武则天时所撰写的《兆人本业记》,效法武则天进行劝农。但唐朝官方对于人们如何看待武则天的地位,并未做强制规定,文献中也没有总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改朝换代和纳谏用人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多有异议,如德宗时,左拾遗、史馆编修沈既济就吴兢把武则天的事情列于《国史》本纪一事上书反对,说武则天“牝司燕啄之踪,难于备述”;对于后者则多持赞扬态度,如德宗贞元八年(792),名相陆贽上书谈到人才问题时说:“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多拔擢,弘委托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并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唐代以后,古人对于武则天地位的看法,体现在史书编纂和史事评论中。五代所修《旧唐书》,对武则天任用酷吏、改朝换代的事及武周*进行了严厉抨击:“李氏自武后移国三十余年,朝廷罕有正人,附丽无非险辈;持苞苴而请谒,奔走权门;效鹰犬以飞驰,中伤端士。以致斫丧王室,屠害宗校。骨鲠大臣,屡遭诬陷;舞文酷吏,坐致显荣。”也说她“犹泛延党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于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但总体是否定的。
北宋赵匡胤在谈到武则天时说:“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对武则天颇有几分肯定。仁宗嘉佑五年(1060)修成《新唐书》,在书中,欧阳修、宋祁等人模仿“春秋笔法”,攻击武则天:“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大夫不免者十*。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对于武则天的政绩并不否认:“武后自高宗时挟天子威福,胁制四海,虽逐嗣帝,改国号,然赏罚己出,不假借群臣,僭于上而治于下。”司马光《资治通鉴》隋唐纪是在范祖禹草稿的基础上删改而成,二者皆推崇儒家思想,反对女人专权,对武则天有所贬责,但对于用人等方面依然持赞赏态度“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兢为之用”。
随着南宋程朱理学的兴起,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也越来越低。但也不是全部否定。如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武则天极为痛恨,在《通鉴纲目》中贬责武则天,说:“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胡致堂认为武则天有九大罪,即“以才人蛊惑嗣帝”,“戕杀主母”,“黜中宗而夺其位”,“杀君子之三人”,“自立为帝”,“废高宗庙”,“诛除宗室”,“秽德彰闻”,“尊用酷吏”。但仍肯定了武则天任贤与其才能,“武氏虽肆行诛杀,而当时号为贤士则未有死者,惟所宠幸*之人,反多不免”,“太后不以内嬖之私屈外庭之议,肯自抑断以伸正直之气,其与汉文听申屠嘉困邓通何以异哉!使其生为男子而临天下,其雄才大略殆与孝武等矣”。对武则天有较高的评价。
明清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也是因人而异。文学家胡应麟崇拜骆宾王,极力贬低武则天,说“恶之穷天地亘古今者谁乎?武曌是已”。清代王夫之借古讽今,称武周政权为“伪周”,骂武则天为“嗜杀之淫妪”。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都对武则天持否定态度,但李贽对于武则天爱惜人才给予很高评价,赵翼则认为武则天虽好杀但也知人纳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59
你去看**的蒙曼老师的《武则天》,比较详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57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女皇帝,历史上也只有一个武则天。可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她的评价尽管有赞叹,可总离不开贬责。但以愚之见,那些贬责很多都是无中生有,强加之罪。人们总说武则天是个热衷与权利的女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是个野心勃勃的阴谋家,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武则天14岁入宫,正值青春年华,美丽聪慧,却得不到太宗的宠爱,屈膝当了10多年才人,太宗死后,又被遣送到感业寺当了5年的尼姑,她怎能不感叹上天的不公?所幸的是,在当才人时她认识了李治,并使这个未来的帝皇对她死心踏地,在登基后把她从感业寺接了出来,立为昭仪。
武则天这样聪慧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后,怎甘心只当个昭仪?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她深知后宫的残酷,为了自保,更为了满足她压抑在心底十几年的*,她必须取得皇后的位置。李治是个多情而又懦弱的男人,他对比他大几岁的武则天几乎是言听计从。从感业寺出来仅一年,她就挤走了王皇后,并由此开始了她的权力生涯。李治不但懦弱,而且根本不善于治国。当他发现武则天的才干和魄力后,几乎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她,武则天也乐在其中---没有几个人会对权力说不!尤其是武则天这种有才能的女人,在那种封建的时代,更会捉住一切机会。
李治死后,武则天的“靠山”倒了,那些之前对她暗怀不满,却畏于李治的默许而不敢公然反抗的臣子必然有所动静。武则天断然不会让权。这个被养大了胃口的的女人勇于挑战封建陋俗,自己称帝。这是武则天的前半生,不断挑战封建,不断巩固自己权力的时期。
称帝后,武则天精图励治,善用人才,把整个国家管理得仅仅有条,不愧为一个英明的皇帝,。纵观历史,少有人比与其媲美。然而人们在评价她时,总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而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比如说她*的管治和淫乱的私生活。须知,武则天再怎么厉害,仍是个女人。在女人被极端压抑的年代,她的称帝实属大逆不道,不管她把国家管理得如何,她仍是许多人的眼中钉。于是,她不得不采取高压*,以图国家的安定,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至于她的私生活,其实是小问题,只是许多人不能容忍一个女人居然也有“三妻四妾”而故意污蔑。武则天也是个人,并且是个大胆的女人,她为什么不能拥有对情感对性的*?也许正是她的身分使她觉得心灵空虚,在国事之余,不得不把精力转向,只是调剂罢了,再说,她的男宠也不多吧?只有薛怀义和张易之兄弟等几个而已,比起历代帝皇的三千粉黛根本算不了什么。从另一方面来说,她养男宠也是在昭告世人她的皇威,显示自己的权力和男人一样。
总之,武则天是个英勇有为的帝皇,一个敢做敢当的女人,是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一道风景线。也许有人会质疑我,因为武则天曾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关于这一点,我实在找不到什么来替她辩护,我只能说也许宫廷里的残酷生存竞争*得她不得不如此,必经没有哪个女人恨自己的女儿。再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呢?追问那怎么写武则天的论文比较好?
追答从武则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她的功与过等方面来评价
武氏政绩 武则天从以皇后掌权,到由皇帝退位,共当政五十年。总的说来,她是一个有才能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她在当政期间,唐朝的*、经济、文化都是在发展的。她的政绩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继续推行改革,打破关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士族控制*的局面,引用庶族地主参加政权。这样的做法在当时是进步的。
唐朝前期,当权集团主要是关陇士族。武则天在夺取政权时,就是遭到这个集团的反对。如这个集团的代表人物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极力反对武则天为皇后,认为她出身寒微,没有资格做皇后。武则天当皇后后,此二人都遭贬逐,先后死去。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听政,徐敬业等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后来唐的宗室李贞等也在河南、山东等地起兵。都先后被武则天*下去。武则天更加紧残酷地**上的反对派,杀掉唐宗室贵族数百人,杀大臣数百家。在这些被杀的人中,许多人是关陇士族,或属于关陇士族势力。从此,关陇士族更加衰落。
(二)重用庶族士人。武则天重用庶族士人,采取了如下三项重要措施。其一,在她为皇后时,通过唐高宗下令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氏族志》是唐太宗时修的、内容虽是以唐朝官爵高下作等级,但很注意考究其是否属于士族,旧的士族观念很浓厚。《姓氏录》消除士族界限,完全依照宫品高下为准叙录,这就提高了出身低微的庶族官吏的*、社会地位。其二,武则天进一步推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录用人才。其中大量的人才出身于庶族。其三,武则天破格用人,如她曾令九品以上官吏及百姓,皆可自我荐举求用。武则天确实选拔了一批人才,如她的名相狄仁杰和张柬之,后来开元时期的名相姚瓃和宋蹋等都是她重用或选拔的。
(三)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一再下令劝课农桑,奖励地方官吏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境内田畴垦辟、家家有余粮的州*官,可得到升迁。为政苛滥、户口流散的州*官,要受惩罚。在这期间,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从户口增长情况来看,唐太宗时,户口为三百八十万户,至武则天统治的末年,已增至六百十五万户。
武则天统治时期,也有不少问题存在。她任用了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一批酷吏,株连冤杀了很多无辜的人。她用人太滥,冗员太多,官僚机构过分庞大,又崇信佛教,大修寺庙,给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破产逃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58
http://ke.baidu.com/view/2225.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58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先后以皇后、皇太后和女皇帝的名义,参与*,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现象。在她身前身后,她的功过是非是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有人说她倒行逆施,荒淫残暴;有人说她知人善任,忧劳天下;有人说她昏庸无道,有人说她明察善断。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毁誉不一。
一、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
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则天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声讨她“杀姐屠兄,弑君鸠母”“娥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当时李唐宗室及封建秩序的维护者,坚决反对武则天的统治,认为是伪政权;诸武集团及一些*投机者则坚决拥护,还有一些人则隐忍不发。
武则天死后,对武则天的评价发生了一些变化。神龙二年(706)五月,中宗给武则天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国子司业崔融在所撰《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说她“沉潜刚克”、“惠心泉塞”、“仗义当责”、“忘躯济厄”、“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的“鸿业大勋”,高度评价其历史功绩。玄宗时,不满于中宗所修《则天实录》,命刘知己、吴兢重修为30卷。同年,太常卿蒋皎和礼官陈贞节又以封建礼仪为准则,上表正名分,说:太庙中武则天配高宗,题为“天皇圣帝武氏”,“若使帝号长存,恐非圣朝通典”,请改为“则天皇后武氏”,玄宗采纳。后玄宗认为武则天的施政纲领不错,加之武惠妃得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旧怨,玄宗基本上肯定了武则天。盛唐以后的统治者对武则天还是尊重的,把她绘进了《历代圣贤图》,春耕时节,让人进献武则天时所撰写的《兆人本业记》,效法武则天进行劝农。但唐朝官方对于人们如何看待武则天的地位,并未做强制规定,文献中也没有总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改朝换代和纳谏用人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多有异议,如德宗时,左拾遗、史馆编修沈既济就吴兢把武则天的事情列于《国史》本纪一事上书反对,说武则天“牝司燕啄之踪,难于备述”;对于后者则多持赞扬态度,如德宗贞元八年(792),名相陆贽上书谈到人才问题时说:“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多拔擢,弘委托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并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唐代以后,古人对于武则天地位的看法,体现在史书编纂和史事评论中。五代所修《旧唐书》,对武则天任用酷吏、改朝换代的事及武周*进行了严厉抨击:“李氏自武后移国三十余年,朝廷罕有正人,附丽无非险辈;持苞苴而请谒,奔走权门;效鹰犬以飞驰,中伤端士。以致斫丧王室,屠害宗校。骨鲠大臣,屡遭诬陷;舞文酷吏,坐致显荣。”也说她“犹泛延党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于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但总体是否定的。
北宋赵匡胤在谈到武则天时说:“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对武则天颇有几分肯定。仁宗嘉佑五年(1060)修成《新唐书》,在书中,欧阳修、宋祁等人模仿“春秋笔法”,攻击武则天:“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大夫不免者十*。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对于武则天的政绩并不否认:“武后自高宗时挟天子威福,胁制四海,虽逐嗣帝,改国号,然赏罚己出,不假借群臣,僭于上而治于下。”司马光《资治通鉴》隋唐纪是在范祖禹草稿的基础上删改而成,二者皆推崇儒家思想,反对女人专权,对武则天有所贬责,但对于用人等方面依然持赞赏态度“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兢为之用”。
随着南宋程朱理学的兴起,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也越来越低。但也不是全部否定。如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武则天极为痛恨,在《通鉴纲目》中贬责武则天,说:“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胡致堂认为武则天有九大罪,即“以才人蛊惑嗣帝”,“戕杀主母”,“黜中宗而夺其位”,“杀君子之三人”,“自立为帝”,“废高宗庙”,“诛除宗室”,“秽德彰闻”,“尊用酷吏”。但仍肯定了武则天任贤与其才能,“武氏虽肆行诛杀,而当时号为贤士则未有死者,惟所宠幸*之人,反多不免”,“太后不以内嬖之私屈外庭之议,肯自抑断以伸正直之气,其与汉文听申屠嘉困邓通何以异哉!使其生为男子而临天下,其雄才大略殆与孝武等矣”。对武则天有较高的评价。
明清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也是因人而异。文学家胡应麟崇拜骆宾王,极力贬低武则天,说“恶之穷天地亘古今者谁乎?武曌是已”。清代王夫之借古讽今,称武周政权为“伪周”,骂武则天为“嗜杀之淫妪”。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都对武则天持否定态度,但李贽对于武则天爱惜人才给予很高评价,赵翼则认为武则天虽好杀但也知人纳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5:59
你去看**的蒙曼老师的《武则天》,比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