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6: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5:47
1 。生料栽培平菇,就是在主料拌好后就进行装袋、接种,然后进入发菌。生料栽培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成功:①原料必须新、杂菌相对量要少 ② PH 值要高 ③添加大量的杀菌剂 ④接入的菌种量要大 ⑤生产环境有较低的温度。 2 。发酵料栽培平菇,不仅能杀灭大多数的杂菌和虫害,而且还改变了栽培料的理化性状,使菌丝更快速、更茁壮的生长,保证了栽培生产的成功率!这也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一种栽培平菇的方法。 3 。熟料栽培平菇,优点是原料广、成功率高、受季节性影响小,缺点是成本高、劳动力大、更需要有相关的灭菌、消毒、接种设备.但成功率高,产量高.适合反季节,工厂化,专业化栽培. 熟料栽培平菇的方法类同于制作*种的过程,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着重介绍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1 、按上述配方和拌料要点先把栽培主料拌好,测好含水量,然后用粗一点的木棒向料堆中心多打一些洞,以利通气,再在料堆上覆盖草帘或塑料防止水份的大量流失。 2 、 2 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根据季节、环境适当加入敌敌畏等杀虫药。翻堆一定要细致,要让料的里外、上下、干湿都混合均匀,再用木棒多打一些洞。以后每 2 天再翻一次堆,一共 6--7 天发酵完毕。 发酵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①发酵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再加水,有局部失水严重的可适当用水淋湿。②一定确保发酵过程中的通风换气。③料堆表面生成的一层白色小绒毛是放线菌,在翻堆时不用扔可均匀的拌入主料当中。④在发酵过程中料表面或表层浅处可能有绿色、褐色的杂菌,需及时清理。⑤栽培料发酵成功的标准:料显带微红的暗褐色,且里外均匀一致没有黄白色的夹心料,有较浓的发酵酒香味,用手握料富有弹性。料温不再持续升高。⑥发酵看似简单,但在这个过程中受地理、季节、环境等的影响都会改变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学变化过程,造成发酵结果的不同。栽培料没发透就接种,堆垛后料会继续发酵过程,造成菌袋急速升温以致烧死菌丝,或阻碍菌丝的正常生长速度,使主料酸化,给杂菌以生长的时机和环境。如果发酵料“过火”再接种,造成主料中营养的损失,致使菌棒出菇后劲不足。不过从栽培成功率的角度看,宁可“过火”不能“缺火”。 3 。装袋接种: 准备工作 ----- 事先把购买的低压聚乙烯筒料,截成 22 —— 25 × 45 厘米规格的菌袋,然后用订书器将菌袋的一头订紧。再把要盛放菌种的工具用浓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然后将优质的*菌种掰成大枣大小的块,备用。 装袋前,把发酵好的栽培主料散开,铺成薄薄的一层,待料温降到 30 度以下就可装袋接种了。先将聚乙烯筒袋没扎口的一端向另一端转起,以利于工作,然后放入一层主料,并用手按压紧实,再放入*菌种,接着一层料一层菌种,装至满袋扎好袋口,再打开菌袋的另一头放入菌种,重新扎口。建议每个菌袋装成 4 层菌种 3 层料,或 5 层菌种 4 层料,两端要多放一些菌种,放入中间层的菌种要放在塑料袋的周围,放在料的中心由于缺氧或温度高会烧死菌种。装好菌袋后,用二寸铁钉在每一层放菌种的地方扎 7--8 个小眼,利于通氧促进菌丝的快速定植生长。扎口方法可采用订书器封口,速度快,通气性好. 4 。发菌 菌袋装完后就进入了发菌阶段,发菌阶段的要点如下: ①控温。由于栽培料在翻堆、降温、装袋的过程中充分与空气接触,在装完料后的 4---15 天里还会产生高温,所以应根据当时的季节、温度,合理安排菌包的堆垛高度。在生长过程中。料温会高于室温 3---5 度,所以室温最佳应控制在 20--25 度之间。如果料温超过 35 度,菌丝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所以严格的说料温达到 30 度就必须倒垛通风。②控湿。高温高湿易引发杂菌污染,在培养菌丝阶段,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不超过 65% 。③通氧。如果发现菌丝即使在倒垛后还不能正常生长,这时就要用铁钉在菌丝生长边缘内 1 厘米处扎眼,以供给充足的氧气。④杀虫、及时清理有污染的菌袋。 菌袋经过 22--30 天的培养就可长满,再巩固 5--7 天就进入了出菇阶段。 平菇的出菇模式有很多种,这里着重介绍一下覆土出菇法。
食用菌多数为腐生真菌,其营养方式,主要是通过菌丝体中的多种酶进行酶化反应,分解基质、吸收养分。所以土壤是食用菌的一种基质,对地生菌则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基质。土壤是无机、有机和生物的复合体。尽管 95% 以上万分是岩石风化的矿物质,只有 5% 以下的有机质,但土壤中丰富的营养成份可以称其为活的营养库。土壤中含有腐殖质、氮、磷、钾之外,还含有镁、钙、硫、钠、铜墙铁壁、硅等矿质元素,还有微量的稀土元素。由于土壤中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和其它生物,土壤中的酶类十分丰富,如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脱羧酶类等,另外还含有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新的合成产物。土壤是水最大的水库,又有较稳定的酸碱度环境。这些都是食用菌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土壤中的氮素、碳素可以通过食用菌菌丝体内的生化反应合成自己的营养物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可以被菌丝体吸收参与代谢平衡,稀土元素能激活生物特性,使菌丝体内的代谢顺利进行,贮藏更多的养分,有利于大量子实体的形成和发生。 土壤中含有许多微生物,能为食用菌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如假单孢杆菌、嗜热真菌、嗜热放线菌等,不仅能帮助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复杂物质,软化草茎,而且还能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和醋酸盐。如腐质霉可合成 B 族维生素,放线菌可以产生生物素、硫胺素,泛酸和烟酸。这些物质都是食用菌不可缺少的生长因子,不仅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还可以刺激子实体的生长。此外,这些微生物自身繁殖所合成的菌体蛋白质和多糖体,又是食用菌生长的很好营养。 在食用菌的生殖生长阶段,一些球形菌丝微生物能促进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成。球形菌丝微生物主要是指一类格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它通常由于食用菌菌丝体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的吸附,而聚集在菌丝体周围,这些细菌能产生甾醇、核苷酸等一类激素物质,又促进了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和子实体的形成。覆土的作用可能就在于能吸附食用菌菌丝体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从而使天然生长在覆土层中的球形菌丝微生物得到大量的繁殖。 土壤中还含有钙肥,钙是某些酶反应的辅助因素,如淀粉酶、磷脂酶等都以钙为活代剂,可提高食用菌菌丝体的代谢活性,促进子实体的发生。 覆土技术的应用,因品种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在地生菌(如双孢菇、鸡腿菇、姬松茸)的栽培中,覆土是食用菌栽培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覆土的作用是为食用菌提供温差、湿差、营养差和微生物区系;改善堆肥和培养室中空气之间气体交换的状况,调节床畦内的小气候以促进食用菌的发生。 对于非地生菌(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覆土不是必须的,不覆土也可生长。但是这类食用菌的栽培多采用袋栽,有限的基质和局部的生长环境,往往导致菌丝的过早老化、水分不足、营养因子的匮乏等等,而降低生长活性和产量。 那么,食用菌覆土后能有什么明显的效应呢? 1 、食用菌覆土后可明显的增高产量。 2 、食用菌覆土后可明显提高菇质的质量。 3 、食用菌覆土后明显增强了抗病、抗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