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古代香炉,写小说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6:5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03
原和江浙等地均有发现,常见的器物有大口尊、罐、瓮、豆、双耳簋等,造型与今之香炉器型大同小异。
随着佛教文化的逐渐融入,儒释道三位一体成为华夏文明中的主流文化。魏晋时,人们以老庄解释佛教,东晋以后佛学又与玄学趋于合流,深为士大夫们所欣赏。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独立地位连同它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影响如日中天,特别是禅宗初祖达摩东渡来华,禅宗由此肇始。各地造佛修寺蔚然成风,宗教活动十分频繁,唐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时期,陶瓷器香熏炉上精美的莲花图案广为流行,而莲花代表了佛教文化。作为祭祀礼器的香炉此时已被普遍使用。
唐代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工艺制造水平堪称世界一流,无论是生产金银器的铸造业,还是烧造瓷器的制造业,都举世瞩目。其中青瓷以南方越窑为代表,白瓷则以北方邢窑为代表,这都是唐代文化深入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唐三彩香炉唐代出现了一种形状像先秦的陶豆,陕西黄堡窑遗址曾出土闻香炉实物。在古代生活中,焚香使用的“香”,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色香丸、香球、香饼,或者散末。线香出现的历史相对晚些。“焚香”并不是把香丸、香饼直接加以焚烧,让香丸、香饼发香,而是借助炭火慢慢焚烧,尽量减少烟气,让香味低回而悠长。古代绘画中女性“添香”的场景优雅而美丽,而香炉里基本上看不到插线香的情况。在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地,仍保存此焚香遗风。
在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的大量出土,使仿造成为可能。宋代诸帝从“尚文抑武”出发,大力扶持儒释道三教,推动了融儒释道为一体的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最为精熟的宋代,产生了一门学问——金石学。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宫廷专职文物保管员吕大临编撰的《考古图》,绘制器型图外,还记录器物的尺寸、铭文等,从此文物鉴定与学术研究融合一起,为瓷器全面仿制先秦礼器奠定了基础。
宋代贵族出身的赵氏皇帝文化素养极高,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喜欢素净雅致的色彩,因此,素雅成为当时社会流行的色调。宋人趋向于自然,趋向于俭朴,在生活情趣上追求的是精细、雅致、淡泊。而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学习古人的创作,反对浮靡的文风。在这样的背景下,宋瓷创造了全新的美学境界——既重视釉色之美,又追求釉色质地之精。如宫廷用器过去以金银器为主,宋代宫廷用器金银器减少而改用瓷器。
南宋龙泉窑香炉
宋代专门建立了官窑为宫廷烧造瓷器,规定皇上赏赐给大臣,尽量不用金银器,而改用瓷器。宋代仿先秦器物的瓷香炉层出不穷,如鼎式香炉、鬲式香炉、奁式香炉、鱼耳香炉、三足香炉……可谓五花八门。宋代香炉代表了宋代瓷器的艺术精神,香炉开始登堂入室,出现在帝王的内庭,而一些小型香炉则成为文人把玩之物。在当时,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文人四艺,颇受文人喜爱。
明代香炉的质地发生了变化,有铜器、陶器、瓷器,还有木、竹、石雕刻等。宋元时期以青瓷香炉和窑变釉香炉为主,明清时期以青花香炉为主,还有红釉、彩瓷等香炉新品种。
明代香炉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如象耳炉、戟耳炉、筒炉等。清代则以钵式炉为主。
大明宣德炉
明宣德皇帝艺术天分相当高,色彩感尤其出众,在他的影响下,五彩、斗彩瓷得到空前发展,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亮点。宣德皇帝嗜好赏玩香炉,特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一批风磨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汝、官、哥、均、定名窑瓷器的款式,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在原料中还掺入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精致美妙的程度可以说空前绝后。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宣德炉也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随着岁月流逝,宣德炉已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后仿炉、私款炉亦非常珍贵。原因是宣德炉在短短的四五百年间遭到了多种劫难。明朝崇祯时,连年战争,国库空虚,甚至将内府库藏的历代各种铜器,全数发给宝源局,拿去熔铸钱币。清代咸丰年,内忧外患,为发行钱币,不惜把皇宫、内廷保存的各种铜器毁掉用以铸钱。抗战时期,日寇做*炮缺乏铜料,在我国各地搜集铜器,熔化后改做*炮。解放后经大跃进时大炼钢铁、文化大*时“破四旧”等劫难,宣德炉已所剩无几。
清代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以“孝”治天下,康熙时期祭祀风气盛行,香炉作为礼器得到空前的重视。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苦心经营,乾隆时期社会空前繁荣。乾隆皇帝好古成癖,乾隆瓷器无论造型,还是釉彩、图案纹饰,工艺要求都非常高,即使民窑也是如此,充分体现了乾隆盛世的气象。
作为祭祀用的主要器具香炉伴随着历史的进程,随着它的功用的扩大,它赋予人们更多的灵性,让人们追随它穿越时光隧道,追逐并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古瓷香炉文化-鉴赏 唐邢窑琴炉
唐邢窑琴炉
唐代是公认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经过300多年的*和内战,北方瓷粗犷、豪放的*与南方瓷精致、委婉的情思,到唐代巧妙地合流。代表唐代北方白瓷最高成就的邢窑,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
唐代邢窑琴炉是唐代王室贵族使用的器物。我曾走访考察各地古窑遗址和各大博物馆,从未见如此精美的琴炉,让人爱不释手。琴炉高5.2厘米,直径5厘米,炉口径为3.3厘米,造型如此规矩,工艺如此精致,邢窑的不同凡响身价可见一斑。炉内及底皆施乳白色的釉彩,釉色纯净均匀,釉质肥厚,雪白莹润,足底露出胎骨,可见瓷土淘洗极其仔细。炉为束颈卷沿,广肩鼓腹,三只兽足鼎立,向外撇开,十分强健有力,颇具盛唐遗韵。
唐代商贸极度繁荣,使得铜钱不敷应用,为聚铜制钱,朝廷诏谕天下,禁止用铜铸造生活用品。随之,瓷器使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主要的日常生活用具。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称“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窑胎质坚细洁白,造型凝重大方,雅而不俗,它以白胜霜雪的洁净色调和朴素大方的典雅风范见长,体现了唐人重洁白无瑕、朴实无华的高尚情操,同盛唐博大恢宏的气魄如出一辙。
古代文人颇有雅趣,他们喜好琴棋书画。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宴乐场上、文人雅士的书斋中,都离不开琴、瑟、筝、箫。弹琴人在弹琴前很注重礼仪,一般会对月、沐浴、净手、焚香。在书斋里点一炷香,弹一会琴,香气氤氲,琴声缭绕;看着袅袅升起的一缕青烟,闻着阵阵飘来的幽香,犹如身入仙界,到达物我两忘之意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03
本次版本才表现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