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4: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3:56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工作是国家依据法定的形式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为军队和国防建设做出或正在做出贡献和牺牲的特殊群体。基于不同的服务载体,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烈士褒扬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军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和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的需要
(1) 优抚的需要:1,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2,医疗康复的需要;3,社会尊重的需要
(2) 安置的需要:1,就业权益的保障需求;2,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求
服务对象的问题
1. 优抚的问题:
(1)优抚对象老龄化问题;
(2)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的问题;
(3)优抚对象的权益保障问题
2. 安置的问题:
(1) 就业难的问题;
(2) 隐性失业的问题;
(3) 延迟上岗的问题
(一)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
覆盖范围广、军队情结深、需要层次多和问题压力重
(二)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伤残军人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协助优抚对象适应*伤残军人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新的生活;
2、协助老年优抚对象适应晚年生活;
3、协助老年优抚对象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
4、协助残疾退役军人的康复训练并使其融入社会;
5、促进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专业服务的发展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6、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2)荣军医院、荣复军人慢性病疗养院内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就医荣复军人的医务社会工作;
2、荣复军人的慰问,救助以及财务协调。
3、处理医疗纠纷与就医荣复军人及其家属的投诉;
4、社区医疗服务的倡导;
5、荣军医院志愿服务的推动与督导。
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协助安置对象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发展新的积极的人际关系;
2)协助安置对象利用和发掘自身和外界资源;
3)做好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倾听安置对象心声,疏导安置对象的情绪;
4)对于安置对象是第一次来到工作单位所在城市的,社会工作者要提供并积极发掘信息资源,协助安置对象寻找合适的住房、医院、幼儿园等。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案例一
(三)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各领域需掌握的共性方法
如何协助服务对象适应角色转变,引导他们找到当下生命的意义,介入服务对象面临的严重情境性事件或发展性的生命转折,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和情绪调适,是优抚安置各领域社会工作者面临的共性问题。
通过和优抚对象一对一的个案工作,协助解决他们解决经济、家庭、疾病、职业、情绪、心理问题,提高医疗和康复效果,增强个人能力。
1.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
服务对象在实现角色模式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对新旧角色认识不清、理解不一,往往造成心理失衡、角色失调、行为失准。
心态特征:对个人身份地位的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往往将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由军队到地方,认为军队和地方都把他们当成了“包袱”、“两头不管”,普遍“带着情绪在生活。”
可以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的视角帮助服务对象识别导致情绪不适和问题行为的有缺陷的思维模式,推进适应角色的转变。
对于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来说,
A( Activating events)是指由现职到离职、由军队到地方、由军人到老百姓的转变这个先导事件:
B(Beliefs)是指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对这一事件的非理性信念, “我被部队抛弃了”的想法主宰着自己的思维;
C (Consequences)是指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即不合理、消极地对待角色转变,有些甚至产生过激行为;
D( Disputing)是指用合理的信念驳斥不合理信念的过程,借以改变原有信念;
E (Effect)是指驳斥成功,便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使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在认知、情绪和行动上有所改善。
在帮助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充当着咨询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其实质是要引导服务对象树立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1)要让服务对象明白,不是个人遭遇的事件而是个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了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以及如何通过认知改变来改善情绪和行为。
(2)认知干预是理性行为疗法的关键,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服务对象检查非理性信念所在。
(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是理性行为疗法的核心,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认知技术帮助服务对象质疑非理性信念和思维,认识其对当前和今后生活的影响,进而产生放弃这些不合理信念的愿望和行动。
(4)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对军队到地方这个环境事件做出适宜的理性的反应,接受组织安排的现实,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积极参与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2. 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法——寻求当下生命的意义
精神要素(对自我的超越、对意义的求索和与他人的联结感)在许多方面是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面临的主要心理和社会挑战。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不少属于老年群体,埃里克森( Erikson)提出老年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实现自我整合,避免自我绝望,其核心是要有能力处理并接受人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把这些人生事件当成是令生命有意义的东西。
按照费希尔( Fischer)在观察和描述精神对于老人的重要性时总结的五个共同主题,在将精神介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实践中:
(1)要引导服务对象珍惜现在的重要性,这包括欣赏时间的珍贵,以及真实地活在离开部队后的当下,“学习享受活着”。
(2)要引导服务对象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曾经的军旅生涯经历来建构生命的意义,这是人生回顾过程的重要作用。
(3)在人生回顾的过程中,服务对象常有机会直面自己的局限。
(4)引导服务对象坦然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重新激活疏远的关系,寻求与自己、与他人的和解。
(5)引导服务对象“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力所能及地关怀他人、服务社会。
“倾听”是确定精神元素在服务对象的生活中是否重要、是否能恰当融人干预计划的重要手段。
3. 危机干预方法——最小的努力产生最大的效果
危机是由于个人生活中的紧急或突发事件使个人原有的满意状态有所改变,导致出现不平衡,或者失去稳定的一种状态。
优抚安置领域常见的危机情境:离开部队、突发性伤残、长期的慢性病折磨、面临新的人际关系、艰难的事业选择、缺乏社会支持、相对封闭的环境、失业、死亡。
一个危机不是一个突如其来或灾难性的事件,而是一个过程,其焦点在于人们如何对突发性危险事件做出反应,如下图显示。
图 危机模型
危机干预模型( crisis intervention)为服务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基础,帮助服务对象处理严重的情境性事件或发展性的生命转折,对于处理新确诊疾病、突发伤残、刚离开部队到地方的服务对象的问题很适用。
詹姆斯和吉利兰提出了三种危机干预模型,即平衡模型、认知模型和心理转折模型。如上图所示,治疗模型按阶段进行组织,每个模型都有其独特的要点。危机干预模式是围绕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社会工作者需要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快速做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的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实际上,在危机的节骨眼上,最小的努力能够产生最大的效果,一点小小的、恰如其分的、有针对性的服务能够比在情感难似接近的阶段的巨大帮助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
4. 对工作人员压力问题的处理方法---建立支持性小组(小组工作方法)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大多是要管一生的,死后还要管遗属。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朝夕相处,面临着许多压力,如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缺乏互惠性,且经常受到不被服务对象理解的困扰,神经老是绷着;随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日益高龄化、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工作人员面临与社会隔离的危险。
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办工作人员支持小组,给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具体的建议,让工作效率更高,更有收获。支持性小组可以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活动,诸如时间管理、冲突化解、满足工作人员谈论工作的努力和磨难方面的需要等。不管工作人员支持小组的重点是什么,特别重要的是小组成员能有足够的时间相互交谈,有机会从有同样经历的人那里获得支持和理解。另外,社会工作者可以做一些切实的事情,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健意识,鼓励工作人员照顾好自己。
通过小组活动,使其寻求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相互沟通,融合适应新环境,发现共同问题,互相帮助,提高治疗等效果,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
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的介入重点
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大多在院变老、终老,且以孤身一人居多。在变老、终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
(1) 死亡与濒临死亡问题
临终关怀:指向临终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
殡殓死亡的人的身心特点
临终服务对象的需要:
身体需要;情感和心理需要;社会生活需要
临终服务对象的五个心理反应阶段
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2) 体恤性与亲密关系
社会工作者组织尽可能多的社交联谊活动,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归属与爱的需要
(3) 失禁问题的处理
知晓有哪些解决办法
实现身体方面的“成功”老化
谨慎对待
(4)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预防
服务对象的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
服从违禁药物
滥用处方药
大多发生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慢性病引起的疼痛和失眠症等
社会工作者任务:监察服务对象的服药情况
(5) 疏于照顾的问题
最常发生的三种疏于照顾:
服务对象丧失基本日常活动的选择权
隔离
贴标签
社会工作者:保持警惕,并给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建议
(6) 建立专门小组
基本原则:
不要假设有些服务对象喜欢,有些不喜欢
耐心、细致、周到
小组组员的选择要恰当
不强求
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权
具体方法:
专门小组
现实辨识小组;动机激发小组;社交娱乐小组;支持性小组;治疗性小组等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
(1) 压力预防与减压
综合运用增权与倡导、优势视角、社会再适应、社会支持的理论视角
社会工作者扮演心理调适辅导员的角色
介入的具体方法是:安慰、鼓励以及对成绩的承认
(2) 构建支持网络
开展小组工作
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合理下达安置任务
积极推进安置渠道多元化
军休社会工作:对军休干部晚年生活作安排
接受安置
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接收安置的主要内容
安置前:做好移交的预诊断
安置中:5项
安置后:10项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