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5:5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3:49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指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 荣誉和耻辱。
1、词语读音:【cāng lǐn shí ér zhī lǐ jiē ,yī shí zú ér zhī róng rǔ】
2、词语出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就有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一般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释义为: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
3、词语详解:或许是 太史公 司马迁敏锐洞察到了“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才把 管仲的微妙、审慎的“则”改为了“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仓廪实、衣食足”只是前提和基础;或许管子当时也没有把这句话说得那么绝对,只是后人 一叶障目、 断章取义、妄自揣度,未能准确理解先人微言大义罢了,而且在那个诸侯蠢蠢欲动的年代,适用、管用的就是最好的,抑或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的管仲先生就是这样精准地抓住了关键。总的来说,从人类曲折的文明发展历程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的发展衍生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依仗经济的发展,是大趋势、大规律、大方向,从宏观上讲二者水涨船高、相生相随的关系无可争议,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上讲先贤的至理名言依然对现实有巨大的不可抗拒的指导作用,永远会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今所用,适可而止,乃为上策。
参考资料
360百科:https://ke.so.com/doc/5398654-5636075.html#5398654-5636075-2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3:5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译文: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仓廪:仓库。实:充实。荣辱:光荣和耻辱。
2.出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汉朝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了管仲的一段话。意为粮仓中堆满了粮食,人们能吃饱穿暖,不挨饿受冻,然后才会学习礼仪,产生气节和荣辱观,表明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3.理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仓充实、衣食饱暖,荣辱的观念才有条件深入人心,老百姓也才能自发、自觉、普遍的注重礼节、崇尚礼仪。从个人层面上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其中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顶部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一般来说,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3:5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释义: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就有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一般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释义为: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3:51
字面意思是,家里的粮仓装满了就会知道礼节,吃饱了穿暖了就会知道荣辱。
这句话是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单单拉出这句话看貌似没有什么深意,实际上这句话是非常务实的一句话。对于当时(春秋初期)的社会风气,百家争鸣,大家都在追求“人”立于天地应该以什么样的思维思考,什么样的价值观而去思考,甚至彼此争吵。而管仲在对答齐桓公如何强国时说了这么句话,这句话说白了的意思就是,别一天天的闹运动,整风气,只要老百姓吃穿不愁,富足无忧,荣辱礼节他们就都懂了。
身为法家的管仲说出这样不带有强加自己的“价值观”与平民的治国方针,是非常难得的,与道家的“治理大国,如烹小鲜”①可谓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趋势上更为主动,务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中国正处在*中,而管仲这时采取了这么句话的理念,就是先让民富国强,民富而知礼节荣辱,国强方能安泰守业。所以齐国很快强大起来,成为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人。而管仲为中原王朝,华夏文明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为齐国相邻外邦夷狄(游牧民族,野人)而富足起来的齐国击退了他们,所以当时的人民都很爱戴他。
①字面的意思治理大的国家,就像做小鱼小虾一样,放在火上慢慢煎烤,烤糊了再翻面,不能大锅大铲一顿翻腾,那样就成鱼渣了。实际意思就是,治理国家,不要每天瞎折腾,不要每天都搞运动学这个,办那个。这样国家非但不会富强,反倒因为政令频该,没有威信而混乱衰落。放在下面说这个,是怕影响词条读起来喧宾夺主,这里做个额外的扩展说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3:51
意思是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
注释:
仓:谷仓。 廪:米仓。 另一种解释是:方的叫仓,圆的叫廪。实:充实;礼节: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衣食足:丰衣足食;知荣辱:知晓荣誉和耻辱。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就有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一般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释义为: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