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5: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4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每当提及杜甫名篇《春望》,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对于这篇小学语文必背古诗,您还记得吗?这首千古名篇背后的故事,您又知道吗?
今晚,我们将与史家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万平一起,走进杜甫的《春望》。
🔘 重点知识点:
万平老师:平时学习诗词要抓住三个要点:
🔸掌握背景:联系诗词的历史背景,把握全篇情感基调。
🔸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生平经历,感同身受于整个人物形象。
🔸回归诗词:回归诗词本身,体会写作手法,感受诗词意境。
最后,万平老师强调:读诗、读史是分不开的,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有限的字数走进中国无限的文明与文化当中。
相信很多家长一提到古诗词就头痛,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背诵古诗词,最怕看到“背诵全文”这个标识。而且古诗词考题在考卷中的占分比也并不高,毕竟分值占比最高的作文,在考题要求上明晃晃的写着“禁止诗歌题材”。
那么学习古诗词对孩子究竟有什么好处?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背古诗?
1从小多背古诗词,可以培养孩子的母语语感和韵律感!
有人会问:背古诗词还能培养语感?当然!古诗词不仅有语感,它还很强调韵律感呢。古人都讲究吟诵,那什么是“吟诵”,简单来讲就是唱!不信?您读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感受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啊,放在今天也依然不过时。
虽然在现在的学习中“吟诵”这一古老技能几乎不复存在,但古诗词的韵律感可丝毫没有减弱。
语感的培养对于孩子以后学习病句分辨特别有帮助。有的孩子虽然不清楚句子错在哪里,但凭借“读着顺嘴”总能选对答案。因为*只有一个!那就是语感在起作用。
2背古诗词还能培养孩子,优于他人的审美能力。
如果说语言是一顶王冠,那么小说、散文等就是这座王冠的金色基座,而古诗词,就是王冠顶端最璀璨的宝石,毕竟诗歌才是语言的精髓。
我们学习的古诗词很大一部分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虽然孩子的年龄小,有些情感体会不到,但“借的景、托的物”他们还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还是拿小编最爱的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举例,虽然我早已忘记这句出自哪里,但每每看到夕阳西下,海天一色的场景,这句话总能自己蹦出来,那感觉像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古诗词的画面感和美感是其他语言的诗词难以企及的,幼年时接触的东西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
希望当TA长大了、恋爱了、有心事了,脑海中有的是“白云洒金天心动,扇随君子携风流”,而不是“爱情像糖,甜到忧伤。”
3也许有些诗词你背过,但忘记了,没关系,它已经融进了你的血液。
虽然孩子有时会忘记之前背过的诗词,但他们对于古诗词的记忆并没有被删除,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被封存在心里。
某天,当你遇到了某个风景,收获了某种心情,那些模糊的记忆就会迅速被唤醒,孩子忽然就明白了那首诗的意义。
这种体验是和从来没有接触过古诗词的孩子大不一样的。
4
学前的孩子背古诗词,可以增进孩子对母语学习的兴趣。
家长们都知道语文考试的分值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很多孩子对语文,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实在是寥寥。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在孩子小时候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背诵古诗词领略语言的美,这对于他将来的语文学习绝对是有益处的。
学习语文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育人。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真正的繁荣盛世,但当我们通过学习,穿越历史的长河时,看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场景时,才会感受到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知兴衰。只有自己真的学了背了,才知道原来我们这个民族已经走过那么漫长的历程,拥有那么多的故事。有人因心系祖国“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因心系祖国告诉自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孩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体会出当时作者的心境,才能给自己以启示,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处世智慧,全面提高孩子的素养与人生境界。
为您读诗
(万平老师为您读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2.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3.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4. 恨别:怅恨离别。
5.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6. 抵:值,相当。
7.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8.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为增强孩子对传统诗词的喜爱
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