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8: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23:20
楼市诸葛亮 i爱旅居
桑桑的表姐最近要买房子了,都知道现在买房基本不可能全款嘛~所以,表姐就去银行申请房屋贷款了。
前不久,她换了个新工作,月收入2万,她觉得申请150万商业贷款+50万公积金贷款应该很稳妥,没啥问题的。
没想到,她竟然被拒绝了。表姐那叫一个心塞,好不容易看好的房子就要这么飞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桑桑仔细看了她申请贷款的整个流程发现,原来是因为她有一张很久不用的信用卡,当时还款没注意少还了2分钱,然后她也一直没查,还款逾期就这么一直挂在她的征信上。
由此可见,在当今大数据渗透的时代,一次对征信的疏忽,就能影响到买房这件终身大事。所以,知道哪些行为会影响到征信也是非常重要。
那么,到底什么是征信记录?它有什么作用?什么行为会产生不良征信?以及不良征信的影响是什么?还有一旦产生了不良征信我们怎么处理呢?我们今天一篇文章为大家讲清楚。
1
什么是征信?
征信记录出自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截止到2019年6月,这个系统已经收录了全国9.9亿自然人的征信信息,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征信系统。
个人征信系统包括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评分,是一份评价个人信用价值的信息汇总,会客观记录个人信用历史,被称为“第二张身份证”。
个人征信包含与金融机构(银行、小贷公司、金融机构、蚂蚁借呗、微粒贷等)、个人之间的借贷履约记录,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赊购履约记录,公积金、社保等缴纳记录,以及各种欠税信息、受表彰记录、*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等。
过去由于征信系统不健全,不少人通过虚假申报、隐瞒债务躲过银行的审查。但是随着全国统一征信系统的应用,在未来想钻贷款审批漏洞的机会恐怕越来越少。不诚信、不守信誉的行为必将愈发无所遁形。
2
什么行为会造成不良征信?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不良征信记录的产生?
不良征信,最大也是最直接的产生原因就是欠钱不还。
例如:信用卡连续三次(或两年内累计六次)逾期还款,房贷、车贷月供累计2至3个月逾期或不还款,都将登上不良征信记录。
另外,助学贷款拖欠不还款、信用卡透支消费,个人信用卡套现、商业交易中欠账不还...
当然了,我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不会恶意欠款。更多的时候,大家都是规规矩矩还月供,生怕上了不良征信。
有时大家并不是故意的,但往往一个不小心就让我们留了“案底”。征信系统已经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以后还将更加细化。
以下行为是经常性出现,但又并非故意为之的不良征信类型:
※ 贷款及信用卡逾期。只要是在金融机构贷款,都会有记录。如果是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出现这种情况,比如贷款人出现“连三累六”,银行会将借款人纳入了不良征信名单。所谓“连三累六”是指两年内连续三次或者累计六次逾期还款。
连续三次还款的意义是,比如一笔资金还款期限是一个月,连续三个月未还;而累计六次是指,逾期一次,还了,又发生了逾期,如此发生六次。这个名单将会跟随个*概5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的贷款申请都会受影响,银行可能会提高放贷利率、减小放贷金额甚至是直接拒绝贷款申请。
如果是信用卡逾期,只有一两次,银行一般不会拒贷,但有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如果是两年内连续三次或者累计六次信用卡逾期,将不能获得贷款。如果申请人能提供无意逾期的证据、证明,部分银行可能会网开一面。
※ “睡眠信用卡”激活后不使用,因没有支付年费造成欠款。信用卡除了使用中出现的逾期情况会影响征信,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人会忽略掉的——没有激活的信用卡,这类信用卡多数也是要收取年费的。所以,持卡人在办理信用卡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如何收限卡的年费,不要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等到自己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产生了逾期以及不良记录了。
如果不法分子获得持卡人的个人信息,还可能会对利用持卡人的信息做一些不法的事情。长期不使用的卡,持卡人还是注销比较稳妥。
※ 水、电、燃气费、行政处罚不按时交款。忘缴水电费、交通违章罚款这种操作,以前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跳电闸了再补交。可19年4月新版征信出台以后,这种一两百的小数目已经关联到你的贷款问题了。
※ 申请网贷次数过多。在如今的科技时代,线下贷款逐渐被线上贷款所替代,因为线上效率快、省事!而线下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所以有些人就开始在手机上申请贷款。网贷平台多如繁星,基本当天就可以到账,大多数额度1000~10万不等。网贷申请次数过多,银行就会认为你很缺钱,这类客户就被列入高风险客户。钱少利息又这么高的贷款你都要,那银行真的要考虑风险了!
※ 手机扣费与银行卡扣费挂钩,手机停用后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因欠月租费而形成逾期。又是很冤枉的一种不良征信方式。提醒大家手机停用后赶紧办理解绑及相关手续。
※ 被别人冒用身份证或身份证复印件产生信用卡欠费记录。有过钱包身份证被偷,或者身份证被别人盗用的情况,就需要注意了。可能会有不法分子通过你的身份证盗用你的信用卡。盗刷信用卡后产生的欠费逾期记录,就算是持卡人自己操作的,也会被记录在个人征信报告里面。
还有些情况是拿到身份证后,办理多张信用卡,狂刷信用卡,产生的欠费记录都会记入自己的征信。
※ 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时,第三方没有按时偿还贷款。对待第三方担保,一定谨慎为上。现实生活中太多这种例子,因为“哥们义气”,因为哥们一句“就签个名字,不要掏一分钱”,结果哥们携款跑路,你成了“老赖”。
※“以卡养卡”、“拆东墙补西墙”。不少消费无节制的年轻人会选择不断办新卡来套现。且不说这样做雪球会越滚越大,新版的征信由于设立了“近半年月均应还金额”,直接让这种行为无所遁形。
※ ETC欠费超过30日。随着ETC用户的日益增多,ETC的欠费管理问题逐步出现。近日,央行、银监会联名宣布,ETC欠费30天以上的都将上报个人征信。
以上这些,是在现有的规定下会形成不良征信的行为。但应该注意到,我国的社会征信制度仍然在快速的发展和完善之中。未来还将有更多个人行为将要被纳入征信系统。
※ 常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有人问查询个人的征信报告也会受影响,不会吧!在中行征信中心官网,如何管理个人记录中,明确表述,“信用报告‘省’着查,一年两次就够了,多查无益引猜忌,银行猜你闹‘钱慌’,那么你的信用可能就要打折了。”
其实,仔细理解了一下就明白银行的逻辑。现在的贷款都需要查询征信,如果个人征信经常有查询记录,表明个人或金融机构查过,说明你到多个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最近比较缺钱,银行借钱给你风险会比较大。这样信用确实打折了。
实际上,很多行为已经在部分城市试点纳入征信,相信推广到全国只是时间问题。
如在北京,公租房违规行为就纳入了征信。公租房本来是给低收入家庭解决居住需求的,但如果你转租、转借公租房,证明你其实生活并不困难,存在虚假的成分,纳入你的征信记录理所应当。
如在南京,违章违建行为也纳入了征信系统,其中包括室内装修时砸承重墙的行为。
又如在深圳,地铁一年内逃票三次也将纳入征信系统。可见再小的不文明行为,今后都将影响征信记录。
3
不良征信产生的后果
产生不良征信的后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严重的多。
最直接,也是我们最关心的一项就是买房贷款。根据不良征信的严重程度,申请贷款时的贷款比例、利率、贷款年限都将受到影响。情节严重的,将直接被列入黑名单,不能贷款。
除此之外,征信黑名单还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我们,具体包括:
1、 不能办理信用卡;
2、 名单同步芝麻信用,网购受限;
3、 *支付高额保险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4、 *乘*通工具:无法选择飞机;高铁、动车一等座;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5、 *购买非经营必须车辆;
6、 *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7、 *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办公;
8、 *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可见,征信记录不良不仅影响信贷,理财、出行、买车、创业等等都受到影响,就连子女教育也不例外!所以为了下一代,还是好好保护自己的征信记录吧。
4
如何消除不良记录
那么一旦产生不良征信,怎么消除呢?
不知道你们注意过没有,路边经常会有散发的小卡片、或者电线杆上的牛皮癣广告宣称可以“代销不良征信”的。也经常有陌生电话打来,说“有熟人”在银行,可以花钱“洗白”。
花钱能销不良征信?答案是NO!花钱洗白是都是骗钱的把戏。*是,个人征信由央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全程电脑操作,无法人为干预。一般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通过花钱、找熟人、托关系消除征信记录。
网上又有一种传言,说征信中心记录只能保持5年,于是有人自作聪明,欠了钱了装聋作哑,等着5年期过,事实是这样吗?
错。虽然的确是保存5年,但《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5年期是从还清欠款之日开始算的。如果一直欠款不还,不良记录就一直存在。
还有欠的款还没还清就不用信用卡了。这样不仅每个月都会产生一次逾期,欠款的额度也会越来越大。一旦时间久,很可能会被银行起诉,被判定为恶意欠款,严重的还有可能背上刑事责任。
那正确的消除不良征信方法是什么呢?
1) 第一时间结清欠款、违约金,这是最基本的。
2) 提供非恶意逾期证明,如果逾期确已发生,但是由于疏忽导致的,可以去银行开具非恶意逾期证明。虽然这不能直接消除征信不良记录,但是有了非恶意逾期证明,银行在贷款时酌情放宽*。
3) 因特殊岗位导致的不良记录可凭相关证明消除,如果是医护、消防、*等特殊岗位,因为处理突发事件而耽误了还款,可以凭单位开具的相关资料去银行消除。
4) 向银行提出异议申请,如果是丢失身份证,或者其他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我们可以向银行提出异议,只有可以提供相关证据,自证清白,也可以消除记录。
最后,小心使得万年船。千万注意不要产生不良征信。
我们的社会管理*和征信制度越来越完善,让“老赖”处处受限,这绝对是好事。但我们普通人也应该注意,不能因疏忽让自己蒙受了损失,从而影响买房子或者孩子上学等人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