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疏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2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22:31
《卜算子》中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22:31
1、疏导;疏通。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疏之欲其通。”(加以疏导是希望文气流畅。)
2、分;分散。汉·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圣上割出土地封他为王,分出爵位抬高他的身份。)
3、疏远。汉·司马迁《屈原列传》:“王怒而疏屈平。”(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又】疏远的人。明·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关系疏远的人不能离间关系亲近的人,还是不说了吧。)
4、稀疏。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5、少;稀少。明·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久疏谈笑。”(我已经很久没有与人谈笑了。)
6、粗疏。汉·司马迁《史记·范雎列传》:“其于计疏矣。”(大王的计策也有失误啊。)
7、粗糙的米。唐·韩愈《山石》:“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8、分条陈述。唐·王勃《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
9、给皇帝的奏议。如《论积贮疏》、《谏太宗十思疏》
10、古书注释的一种。不仅注释古书原文,对前人的注释也加以申发说明。
11、僧道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不详《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疏在此。”(今天是员外的生辰,小道来此送祝告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22:32
疏
I shū
1.开浚;开通。
《国语‧周语下》:“夫天地成而聚於高,归物於下。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韦昭注:“疏,通也。”
《左传‧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陈於军中,而疏行首。”
杜预注:“疏行首者,当陈前决开营垒为战道。”
宋孔平仲《夏旱》诗:“安得疏江拥三峡,馀波末流灌百城。”
《清史稿‧怡贤亲王允祥传》:“仍疏赵北、苑家二口以防冲决。”
2.分开;分散。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敌积,故可疏;盈,故可虚。”
《淮南子‧道应训》:“知伯围襄子於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
高诱注:“疏,分也。”疏,一本作“疏”。
《新唐书‧南诏传下》:“雨矢射王师。
威疏军行,向矢所发丛射之。”
3.分赐;分给。
《晏子春秋‧问上十九》:“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
汉桓宽《盐铁论‧毁学》:“今人主张官立朝以治民,疏爵分禄以褒贤。”
4.分布;陈列。
《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王逸注:“疏,布陈也。”
汉扬雄《太玄‧玄首》:“三位疏成。”
司马光集注引宋衷曰:“疏,布也。”疏,一本作“疏”。
《文选‧左思〈魏都赋〉》:“绮井列疏以悬蔕,华莲重葩而倒披。”
李周翰注:“疏,布也。”
5.松弛,解除。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减膳食,卑宫观,省田官,损诸苑,疏繇役,振乏困。”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琇接书,来狱中疏了贵人戴的枷。”
6.洗涤,清除。
《国语‧楚语上》:“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
韦昭注:“疏,涤也。”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於心胸。”
李善注引贾逵《国语》注:“疏,除也。”
7.撤退。
《国语‧晋语四》:“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
韦昭注:“疏,彻也。”
8.疏远,不亲近。
《荀子‧修身》:“谄谀者亲,谏争者疏。”
《韩诗外传》卷九:“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旧唐书‧李密传》:“魏武将求九锡,荀彧止而见疏。”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况余靖,自来与范仲淹义分绝疏,犹以朋党坐。”
《明史‧余珊传》:“正德之世,大臣日疏,小人日亲,致政事乖乱。”
9.指离间,使疏远。
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臣闻陈平事汉祖,谋疏楚之君臣,乃用黄金七十斤,行反间之术。”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一章:“二十几岁的人,难道不晓得卖业是先要‘尽尽’亲疏内外的老规例吗?”
10.轻视。
《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益疏子胥之谋。”
《文选‧扬雄〈长杨赋〉》:“於是後宫贱玳瑁而疏珠玑。”
李善注引《广雅》:“疏亦贱也。”
11.冷淡;淡漠。
《後汉书‧班超传》:“超既西,先至于窴。
广德礼意甚疏。”
隋王通《中说‧礼乐》:“子谓薛收善接小人,远而不疏,近而不狎,穨如也。”
宋陆游《南堂杂兴》诗:“燕欲委巢雏尽去,扇犹在手意先疏。”
《西游记》第六三回:“那呆子意懒情疏,徉徉推托。”
12.远亲。亦泛指关系疏远的人。
《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
孔颖达疏“亲谓大功以上,疏谓小功以下。”
《管子‧形势解》:“子妇不失其常,则长幼理而亲疏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长史(王濛)尝病,亲疏不通。”一本作“疏”。
唐韩愈《示儿》诗:“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清陈确《俭葬说》:“孟子‘不以天下俭其亲’,谓不当厚於疏而反薄於亲耳,非倾家厚葬之谓也。”
13.粗糙。亦指粗食。
《诗‧大雅‧召旻》:“彼疏斯粺,胡不自替?”郑玄笺:“疏,麤也,谓粝米也。”
《礼记‧玉藻》:“客飧,主人辞以疏。”
郑玄注:“疏之言麤也。”
宋文天祥《与中书祭酒知赣州翁丹山书》:“某退归以来……饭疏饮水,自求吾志。”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吾贵为尚书,何如秀水朱十,以七品官归田,饭疏饮水,多读万卷书也。”
14.指粗布。
《後汉书‧文苑传下‧祢衡》:“衡乃著布单衣、疏巾。”
15.稀疏;稀少。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高亨注:“疏,稀疏,不密。”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深耕穊种,立苗欲疏。”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三代政暇,文翰颇疏。”
唐杜牧《雪中书怀》诗:“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久疏问候,想动定一切佳胜?”
16.疏忽;松懈。
《墨子‧杂守》:“池外廉有要、有害,必为疑人,令往来行夜者射之,诛其疏者。”
《韩非子‧五蠹》:“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
宋司马光《除皇伯宗谔》:“间由思虑之疏,丽於文法之禁。”
宋陆游《病少愈偶作》诗:“遇事始知闻道晚,抱痾方悔养生疏。”
17.生疏;不擅长。
《後汉书‧儒林传序》:“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
晋陶潜《咏荆轲》:“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宋王安石《宝应二三进士见送乞诗》诗:“惭君车盖如平昔,不笑谋生万事疏。”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序》:“斗幼失学,疏於经史,而好游山水。”
18.疏陋;浅薄。
《後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寔由顽疏。”
宋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诗:“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睎。”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林》:“意卓而辞踬者,润丹青於妙笔;辞丰而学疏者,资卷轴於腹笥。”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序》:“自揆桐昧疏学,就其所知者录之,得欤失欤,以俟来悊。”
19.粗略;不精密。
《晋书‧律历志中》:“史迁造《太初》,其後刘歆以为疏,复为《三统》。”
《新唐书‧李适之传》:“适之性疏,信其言,他日从容为帝道之。”
《文献通考‧经籍一》:“《七略》虽疏而不滥,若班氏步步趋趋,不离於《七略》,未见其失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林》:“主义理者,拙於辞章;能文辞者,疏於徵实。”
20.粗拙;粗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杜笃之诔,有誉前代。
《吴诔》虽工,而他篇颇疏。”
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盖工艺之疏,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21.迂阔;不切实际。
《礼记‧檀弓下》:“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於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孔颖达疏:“言其疏远於道理矣。”
宋戴复古《寄章泉先生赵昌父》诗:“近者李侍郎,直言遭逐去。人皆笑其疏,君独有诗句。”
清顾炎武《日知录‧九州》:“然则谓《禹贡》九州,为尽虞夏之疆域者,疏矣。”
22.久;长远。
《孟子‧公孙丑上》:“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时者也。”
赵岐注:“言王政不兴久矣。”
《淮南子‧氾论训》:“体大者节疏,蹠距者举远。”
高诱注:“疏,长。”
《汉书‧晁错传》:“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
颜师古注:“疏亦阔远也。”
唐骆宾王《和孙长史秋日卧病》:“霍第疏天府,潘园近帝台。”
清龚自珍《哭郑八丈》诗:“别离刚岁换,问讯讶春疏。”
23.大。
汉扬雄《太玄‧首》:“方州部家,三位疏成。”
范望注:“疏,大也。言阴阳乘三统为方州部家大数,则三统之位乃大成也。”
24.迟缓;迟钝。
《文选‧陆机〈演连珠〉》:“臣闻柷敔希声,以谐金石之和;鼙鼓疏击,以节繁弦之契。”
李善注引《广雅》:“疏,迟也。”
宋陆游《闻新雁有感》诗:“才本无多老更疏,功名已负此心初。”参见“疏数”。
25.空虚;贫乏。
宋陆游《晨坐道室有感》诗:“一钵青精便有馀,世间万事总成疏。”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乐仲》:“然家计日疏,居二十年,割亩渐尽,竟不能畜僮仆。”
26.爽朗;超逸。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八观》:“微忽必识,妙;美妙不昧,疏也。”
刘炳注:“心致昭然,是曰疏朗。”
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27.鲜明貌。参见“疏疏”。
28.雕刻;刻画。
《周礼‧春官‧典瑞》:“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
孙诒让正义:“谓六玉之内,唯璧、琮更刻镂之,使两面疏通。”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尔乃悬栋结阿,天窗绮疏。”
张载注:“疏,刻镂也。”
《後汉书‧梁冀传》:“窗牖皆有绮疏青琐,图以云气仙灵。”
李贤注:“绮疏谓镂为绮文。”
29.指窗户。
《史记‧礼书》:“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笫几席,所以养体也。”
司马贞索隐:“疏谓窗也。”
《文选‧张协〈七命〉》:“方疏含秀,圆井吐葩。”
吕向注:“疏,窗也。”疏,一本作“疏”。
隋江总《咏双阙》:“象阙连驰道,天宇照方疏。”
唐骆宾王《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诗:“绮疏低晚魄,镂槛肃初寒。”
前蜀韦庄《抚盈歌》:“凤縠兮鸳绡,霞疏兮绮寮。”
30.通“蔬”。泛指蔬菜。
《荀子‧富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然後荤菜百疏以泽量。”
《通典‧职官八》:“﹝上林苑令丞﹞掌诸苑囿池沼种植疏果藏冰之事。”
袁枚《随园诗话》卷六引清金质夫《游张园》诗:“欹危瘦竹扶衰步,高下疏畦下晚晴。”
31.通“梳”。梳子。
《急就篇》卷三:“镜奁疏比各异工。”
颜师古注:“栉之大而麤,所以理鬓者,谓之疏,言其齿稀疏也。”
32.通“梳”。引申为梳理。
《汉书‧扬雄传下》:“当此之勤,蓬头不暇疏,饥不及餐。”
唐骆宾王《游灵公观》诗:“断风疏晚竹,流水切危弦。”
33.通“疋”。赤脚。
《淮南子‧道应训》:“子佩疏揖,北面立於殿下。”
高诱注:“疏,徒跣也。”
34.通“搜”。搜索;搜寻。
明文震亨《长物志‧禽鱼》:“丹林绿水,岂令凡俗之品阑入其中。故必疏其雅洁可供清玩者数种,令童子爱养饵饲。”参见“疏捕”。
35.姓。
汉有疏广。见《汉书》本传。
II
shù
shū
1.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墨子‧号令》:“诸可以便事者,亟以疏传言守。”
《汉书‧杜周传》:“前主所是著为律,後主所是疏为令。”
颜师古注:“疏谓分条也。”
唐元稹《唐故朝议郎侍御史河南元君墓志铭》:“己虽游千里,贸费毫釐,未尝不疏之於书,还启先太君,下示仲、叔、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序言》:“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听者或多不憭,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
2.奏章。
《汉书‧贾谊传》:“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唐杜甫《秋兴》诗之三:“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宋蘇洵《史论》下:“﹝班固﹞之传周勃也,汗出洽背之耻不载焉,见之《王陵传》;传董仲舒也,议和亲之疏不载焉,见之《匈奴传》。”
《明史‧杨涟传》:“涟遂抗疏劾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七:“我焚文字公焚疏,补纪交情为纪公。”
3.指上奏章。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乡贡》:“大历中,杨绾疏请复旧章,贵全乎实。”
《明史‧张芹传》:“给事中窦明言事下狱,芹疏救之。”
4.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
唐玄宗《〈孝经〉序》:“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数句,一句之内意有兼明,具载则文繁,略之又义阙,今存於疏,用广发挥。”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各宗派的大师,都想解释所尊奉的经典……经疏愈积愈臃肿,学徒愈学愈迷惑。”
5.引申为阐释。
宋任伯雨《述怀》诗:“问夜欲自劳,百疏竟何益。”
清蔡焯《〈史通通释〉举例》:“释之为用,析节而疏其义。”
6.指书信。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唐杜甫《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诗:“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
宋蘇轼《答孙志康书》:“即日奉疏,少通哀诚。”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硜硜略具前疏,率此附寄,殊不尽。”
7.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唐贾岛《宿贇上人房》诗:“朱点草书疏,雪平麻履踪。”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道场罢,众僧请夫人烧疏。”
《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晁大舍﹞勉强梳了头,到家堂中烧疏送神。”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秋》:“云仪纸马,则道院送疏。”
8.旧时募化用的簿册。
明陶宗仪《辍耕录‧岳鄂王》:“盖忠臣烈士,每诏条有致祭之文;岂狂子野僧,搀国典出募缘之疏。”
9.指捐款。
茅盾《赛会》:“‘地戏’不过几个人穿了做戏的‘行头’走走罢了,夹在‘会’裏无非硬凑一个名目,主事人们好借此多‘写’几块钱‘疏’。”
--汉语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