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与客人沟通协调时需要遵循什么礼仪规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8:5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0:57
导游与客人沟通协调时需要以下礼仪:
微笑面客:
有人说,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桥,是感情沟通的渠道,是人际百科最精美的序言。微笑中包含了高兴、同意、赞许和欢愉。正如《如何消除内心的恐惧》一书中所说:“你对对方微笑,对方也报以微笑,他用微笑告诉你;你让他体验到了幸福感。由于你向他微笑,使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别人的人,所以他也会向你报以微笑。换言之,你的微笑使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地。”导游微笑面客,这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讲究语言技巧:
语言是思想感情及信息交流的工具。导游除了介绍景点之外,仍有大量机会需要使用语言与游客交流,互通信息,互换意见。导游语言表达是否妥当,对信息传递的可*性与游客的态度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导游,语言表达应热情洋溢,给客人犹如春风扑面的亲切感。这要求导游应注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旅游者的语言风格。对东方人,要习惯使用敬语和自谦语;而对一些西方游客来说,则要敢于肯定自我。在英美旅游者面前,过分的自谦不仅不会收到表现自己高风亮节的效果,反会引起客人的误解。因此,当导游一个讲解或建议得到英美旅游者的赞同时,就不能说:“我没有什么,不值得表扬”,或“哪里,哪里,过奖了”等等客套话,而应是对客人的赞许表示感谢。一味的谦虚常常会使英美客人感到失望,或者尴尬,对方会误认你是在否定他的意见。
倾听游客表述: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对于一个成熟的管理者来说,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表现自己的渊博知识更有价值,更重要。听是一门艺术,听,不仅是要听懂、听清,而且“听”出对方表述时未道出的真情实意。现代科学中的所谓“信息分析法”,就是从对“微不足道”“含糊其词”的谈话中,经分析研究,捕捉到对方没有直言的信息。 学会“听”,不仅在于有耐心地倾听游客的各种意见建议,包括牢*、不满,还在于在“听”的过程中,要有洞察游客“不”的艺术。因为,有些游客尤其是国内游客为不使他人扫兴而有碍大家的情面,
不习惯于当面或在公共场合表明他的“不”的态度,包括“不喜欢”、“不要”、“不”等,通常是用一些含糊、不确定等言词来回避作正面回答。出现这样问答情形,导游就没有必要追根究底,或一定要将游客统一到自己的思想中来的理想主义,而是表示理解与赞同。
尊重与宽恕:
尊重别人可以让别人产生一份自我的肯定。古人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决非停留在言行这些表层上,尊重游客,就是要尊重游客的人格与需求。如当要更改游程或计划时,地陪与全陪首先要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然后向领队及旅游团中有影响的人物实事求是地进行说明,诚恳地道歉,以求他们的谅解;并提出可行的方案意见,与他们商量,争取他们的认可与支持力争处理*。千万不能像普通买卖关系一样,钱票到手,态度骤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误,人人又都不愿意犯错误。一个人犯了错,大多数会因此深感内疚与自责,因而外来任何的责备与惩罚似乎都是多余的。这时,如果我们给予宽恕,原谅别人无心的过失,会得到别人的由衷感激,从而也更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导游实践中,对那些迟到归队或说错话的游客,导游要与人为善,以心换心;要有宽容精神,
善于原谅他人。以退让一步的心态来帮助他人认识自己的过失,这比大庭广众之下的责问更能服人,也更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关怀与抚慰:
在对客服务过程中,学会关怀每一个人,服务言行对所有游客都一视同仁、客观公正,就能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导游应该关怀旅行团中的每一个人,尤其要主动关怀游客中的弱势群体。例如,少数缺乏谦让友爱精神的游客总是最先抢占前排或*窗座位,甚至以第一次座位为准,成为整个旅行的固定座位模式。遇到这种情况,导游可以在第一次集合上车前,就作出制度性的安排,或规定老年游客坐前排窗口,或分别轮坐。这样做,既保护了弱者,又可以减低因此而可能引起的矛盾激化。出门在外,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就需要得到他人的抚慰。导游在与游客沟通中,可根据不同场境,选择不同的抚慰方法。抚慰的关键在于恢复心理平衡,抚慰有予以同情、或通过历史比较及横向比较找出比较优势的消极式安慰。
例如,当旅游途中遭遇少有恶劣天气给游览带来不便,导游可以与自己职业生涯中经历的,或他人经历的更糟糕天气作一番对比。当然,导游更应该常采用积极式的安慰,以“塞翁失马法”、“展望美景法”等方式树立游客对未来行程的信心。
逢迎与恭维:
沟通互动是一种双向式的互动方式,双方在互动当中都可得到对方的一些夸奖,实现互相酬赏。导游带团讲解,需要游客的鼓励喝彩,同样,游客也需要得到导游的逢迎与恭维。对于游客的言行给予一定程度的逢迎与恭维,迎合游客的口味,能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常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恭维之辞。
超常服务:
导游提供超常服务,既是行动沟通,又是情感沟通,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当游客提出自行购物时,导游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服务表示,告诉其主要购物场所、营业时间、出行方法是一种;提醒游客购物时注意购物安全是另一种。以上两种都属于机械式的被动服务。假如导游放弃休息陪客人购物,就属于超常服务。超常服务项目很多,如在旅游途中遇上游客生日或结婚周年纪念日,导游就可根据旅行社事先掌握好的有关信息及时进行祝贺,代表旅行社为他们送上一束鲜花,一张贺卡、一个小礼品,甚至一个小型庆祝会,既是对当事人的祝贺,也可借机让全团人员分享他们的快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0:57
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导游员应如何体现自身良好的礼仪素养?
语言是导游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导游员的服务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导游员驾驭语言的能力越强,信息传递的障碍就越小,旅游者满意的程度也就越高。可见,导游语言的表达事关导游员自身价值的实现。
就一般而言,导游员语言的表达应力求做到:达意、流畅、得体、生动和灵活。这是导游讲解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
(1)达意。语言的达意是要求导游员所传递的信息不仅应准确,而且还要易被游客理解。达意的导游语言,一是发音正确、清楚;二是遣词造句准确、简洁;三是表达有序,条理清晰。切忌空洞无物、言过其实,更不该无中生有、胡编乱造。
(2)流畅。流畅即要求导游员的语言力求表达连贯,无特殊情况,一般言语中间不作较长时间的停顿,语速适中,快而不乱,慢而不滞。口语表达中过多的重复和停顿以及不良的习惯无疑都会影响游客的倾听效果。
(3)得体。所谓得体,就是言语运用要妥当,有分寸。得体的导游语言必须符合导游员的角色身份,以做到真正体现对游客的尊重为前提。在带团过程中,应多用敬语和服从语和委婉、征询的句式与游客交流。此外,还应避免游客的言谈忌讳。
(4)生动。生动是导游语言最为突出的特点。导游员在讲解内容准确的前提下,应以生动、有趣且具感染力的语言活跃气氛,增添游客的游兴,以趣逗人。照本宣科、死板老套不可取,"*幽默"和低级趣味的笑话更应杜绝。
(5)灵活。灵活强调的是导游员的语言表达应做到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导游员在讲解时必须充分考虑游客的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职业特点等异同,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决定内容的取舍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以提高游客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0:58
导游和客人,是一个特殊的双方因为,因为都是在外,且是因旅游而结识的,游客可能是老人、孩子、男女等各色人等。所以在客户的时候,要注意基本的要求:简练、明确、亲和、耐心、不说忌语(指不说让人反感或容易误解的话)、尽可能照顾到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