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孑的黄虫养殖技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5:58
笋子虫学名:竹象编辑
竹象成虫
(Cyrtotracjelus longimanus)
成虫赤褐色;头管黑色,细长如同大象的鼻子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如同螳螂;每翅具有纵纹九条。幼虫乳白色,纺锤形。年生一代。成虫雄性翅鞘全黄,个头较小;雌性翅鞘基本为黑色且背部接近鞘翅的地方有较大的一块黑斑,个头较大;雌虫数量远多于雄虫。幼虫蛀食竹笋,成虫亦钻食竹笋,危害严重。防治方法:秋冬季节对竹林松土,可以直捣竹象土茧,不利竹象越冬。成虫产卵期间可喷洒百虫敌,挖出被害新笋,捕杀土中的蛹。可食用。四川、重庆一带小孩多喜捕捉此虫,在其足上套线,抛甩驱使其振飞娱乐。或折去其前足,用细竹签插入断肢内,一摇它就开始飞,夏季小孩多把它当风扇用。
笋子虫(10张)
2生长过程编辑
竹象幼虫
卵 长椭圆形,长径3.1毫米左右,初产为玉白色,不透明。后渐成乳白色,孵化前卵的一半半透明[1] 。
幼虫 初孵幼虫体长3毫米,体柔软透明,乳白色,背线白色。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米*。头赤褐色,口器黑色,体有皱褶,气门不明显,背线浅*,尾部有深*突起。
蛹 体长15毫米,深*,生物学特性 在江苏、浙江的小竹中多为一年1代,在毛竹中多为二年l代,以成虫于土下一米深的土茧中越冬。浙江4月底 5月初成虫出土,5月上、中旬交尾产卵,卵3-5天孵化。5月下旬起老熟幼虫陆续坠地入土,筑土室化蛹。 羽化出土的成虫子日出露干后,即可活动,晴天以上午8-11时半、下午2-5时半活动最甚,通常以雄虫飞行为多,飞行时速度缓慢,嗡嗡作声,一受惊扰,即坠落地面。阴雨天和晚上很少活动,常躲于杂草根部或落叶下。成虫出土后,即可上笋啃食笋肉。啃食时,头向下,将头管以45°-60°角度刺入笋中,进行补充营养,食完一孔内笋肉,拔出头管,向上倒退5-10毫米,再刺入笋内取食,一头成虫可连续啃咬6一18个孔,再飞到另一株笋继续取食。竹笋蛀孔处,笋肉向内凹陷,材质僵硬,笋节不再增长。
雌性成虫
成虫 经补充营养后,随即交尾,一般雌虫停息于笋上取食,雄虫飞翔寻偶。在林中雄虫作波浪式飞行,飞至桂竹笋高1米多、毛竹笋高2米多处,再向上飞行,直至笋梢,寻找雌虫,若发现雌虫即停息在雌虫体侧,经半小时即行交尾,交尾需时3-25分钟。常见2、3条雄虫相互争配一雌虫,雌虫一边交尾一边取食,从不停息,雌雄成虫均可以多次交尾。雌虫产卵时先停息笋上,头向下,以头管在笋箍边缘咬钻,
雄性成虫
头管与笋垂直,前、后胸紧贴于笋上,后足立起,腹部上翘,触角与头管垂直,并左右摆动向笋内咬钻,咬成表面直径1.3毫米,内部3×5毫米,与头管同长的产卵孔
。成虫拔出头管,调转身体,头向上稍抬,足抱笋,腹部紧贴于笋上,将产卵管伸入产卵孔中,产卵一粒,偶有两粒。产卵完毕,雌虫复调转头,沿笋斜行向下爬3-5厘米,再咬产卵孔,每咬一产卵孔需时10分钟。卵产于笋的最下一盘枝节到笋捎之间,以中部为多,一笋节可产卵3-5粒,一株笋最多可产卯80粒。
幼虫
初孵幼虫在产卵孔中取食,被害部位停止生长。3龄幼虫食量渐增。幼虫多咬食笋节处的笋肉或小枝,一般不转移。幼虫性好斗,两条幼虫相遇,常双双被咬伤或咬死,若体壁被咬伤,能愈合结疤,并在脱皮时脱去。幼虫脱皮前静息不动,脱皮后全部呈粉白色, 1小时后恢复正常,陆续取食。幼虫老熟后,向笋外蛀食,将笋咬一直径7-9毫米的圆孔,孔口下方有一以咬碎的笋箕纤维垫平的倾斜坡,5月下旬一6月上旬幼虫沿坡滑落,寻找适宜的地面入土,在8一15厘米深处,筑长20-25毫米椭圆形的土室,如土室被击破,可复建一次。幼虫在土室中头向上,10-15天即化为蛹。足、翅末端黑色,臀棘硬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