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8:1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12
稻曲病,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是农户们所“头疼”的一种病害,一旦水稻被感染后,危及穗部和稻粒,从品质以及产量上都会受影响,所以,正确了解稻曲病,及时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最终的高产。
稻曲病主要是危害水稻穗部,一旦感染稻曲病以后,在稻粒内会形成一种菌丝块,这种菌丝块逐渐变大,导致稻粒裂开,仔细观察裂开的稻粒,会发现有淡*的成块成块的东西(有人说是孢子),这些成块的东西会分散在两侧,经过一定的时间,变成墨绿色,再继续危害,这些孢子会破开,变成墨绿色的粉末,遇到风雨天气时,会随风雨而脱落。
而被稻曲病危害过的稻穗或稻粒,不能继续的正常生长,一些危害不严重的情况,对于稻粒的品质也会造成不利的因素,可见稻曲病的危害是很大的。
稻曲病的传播因素主要有2点,其一是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其二是土壤中残留的病菌感染。
第一种的情况,某块稻田感染了稻曲病或者是周边稻田感染了稻曲病,当水稻成熟收获后,种子上携带稻曲病病菌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平时可能我们不会发现,但是,到了第二年,如果用这些种子当作自留种播种或育秧的情况下,等到水稻穗期,稻曲病就会慢慢的浮现,随后开始大面积繁殖传播。
第二种情况,土壤中携带稻曲病病菌,这些病菌适应能力强,即使遇到冬天寒冷的天气,也能够安全越冬,等到第二年温度上升,水稻播种下去之后,开始慢慢繁殖,到了穗期时,随着风雨流动进行传播危害。
稻曲病在某些特性的条件下,发病几率大增,或者是发病比较严重,主要有4点:
当水稻在抽穗开花期时,遇到了连阴雨天气,这时候发生稻曲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而不论是早稻还是一季稻,在抽穗开花期时,正好处于雨天比较多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水稻种植密度大的地块,发生稻曲病的几率也会大增,由于密度过大,等到水稻中后期时,田间通风不好,再加上互相遮挡,影响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稻株的抵抗力减弱,稻曲病的发生程度就会加大。
温度原因,稻曲病发病有适宜的温度区间,按照种植经验来说,25度-30度之间,适合稻曲病生长,不过,当温度高于35度或者低于10度左右时,稻曲病基本不会危害。
氮肥施用过多或者施用过晚时,会导致旺长情况出现,稻曲病的发生变得严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12
有可能是因为稻田里感染了稻曲病或者附近田块传染过来的。还有可能是是个别种子会携带这种病菌。因为土壤中的病菌会感染水稻,所以,当水稻收获后,种子里面就可能会带稻曲病的病菌。到了第二年,水稻长出之后就会感染这种病菌。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13
稻曲病又名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及青粉病,我国与日本还称其为"丰收病",由真菌引起。1878年库克首先从印度获得标本,并定名为Us-tilago virens。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13
1、水稻抽穗期遇阴雨是稻曲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2、水稻抽穗期遇较低的温度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过量施用氮肥,偏施氮肥加重了病情。4、破口抽穗期未用药防治使病菌长驱直入。 5、品种(组合)间的抗性也有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