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8: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7:33
南方都市报称,从*角度来说,改变考核权重,调整发展思路,这是云南重新刻画自身形象的重要起点,也是丽江危机得到解决的关键一笔。
作为著名旅游景点的丽江,已经连续卷入负面*风波。2月25日,国家旅游局对云南丽江古城景区等3家5*景区作出严重警告处理决定。据悉,这与前一阵子被热议的两位女士在丽江被殴打致毁容的事件密切相关。昨日,丽江古城官方微博@古宣发布又惹上新麻烦。一位微博网友在其官微评论区留言:“永远不会去的地方就是丽江”,结果@古宣发布随后回复:“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该回复随即被网友截图,并开始在微博上借势传播。不过,@古宣发布在随后发布声明称:“网传截图之言并非我部所为……对于恶意造谣,扭曲事实,炒作*的个人和机构,我部保留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目前,按照媒体针对当事网友和古宣发布的采访,双方各执一词,网民坚称没有造假,而@古宣发布则表示否定结论是内部自查的结果,每个有可能接触官微的人都写了保证书。
主流*对于古城宣传部公务员们的保证书怀有多大信任,自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并且,截图本身没有技术处理过的痕迹,再加上古宣发布的声明中,把落款中的日期年份由2017写成了2016,细微处的不严谨,也很难让网民对其投上信任票。一时间,出言不逊带给丽江更大的*危机,景区形象受到重创早已是不争事实。
然而,包括丽江市*公务员在内的丽江民众,需要认识到的问题在于,目前丽江景区所遇的危机,并不是网络上“黑丽江的人太多”。换言之,*危机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丽江景区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水平问题。在网络上,因为丽江景区连续出现多起负面新闻,导致业已形成一股“抵制丽江”的*氛围。对此,丽江本地网民的反感之情亦可以理解,毕竟对家乡的认同之情,让他们很难接受此类言论。
不过,在几天前,《人民日报》曾披露云南省副*陈舜在春节期间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参团旅游,结果碰到了强迫消费。尽管报道没有直接点名是哪一个景区,但是,根据陈舜的行程,该景区是丽江的可能性极大。据《丽江电视台》报道,1月26日,也就是春节前三天,陈舜曾专门到丽江调研旅游工作。此外,2月10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消息称,陈舜春节前以普通游客身份暗访了旅游市场,并带队到丽江处置“女游客被打事件”。
对女游客被本地青年殴打毁容一事的查处,丽江警方的低效令人惊叹;副*以普通游客身份参团被强制要求消费,引发了又一轮*风波;@古宣发布不止一次“操作失误”、出言不当,则无异于火上浇油。这些问题的背后,涉及的是*部门中的*、旅游、工商、宣传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在短时间内集体性地犯下错误,如果说这只是影响丽江的形象问题,那么这样的判断也就显得太自欺欺人了。
2月20日,云南省相关领导曾在外交部蓝厅举办云南旅游全球推介会。就在推介会的前一天,云南**陈豪在*常委会议上表态:“宁可不要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等‘数据的增长’,也要整顿好云南旅游市场,提升旅游品质。”的确,包括丽江景区在内,对于旅游发展的整体思路一直停留在“求数量不求质量”上,在“对上负责”的行政逻辑下,各州县的景区发展思路,自然也会在层层加码中寻求数量增长。
有业内人士介绍,云南旅游市场整治,有一个“悖论”:把旅游市场整治狠了,等于把游客拱手让人,至少“年终统计数字上不好看”。在这种思路下,对于负面轻描淡写、不以为然,甚至刻意弹压、故意隐瞒,也就是必然之举了。对于云南来说,守着大好的旅游资源,但在发展旅游的思路上却开始落后,这一点颇为令人遗憾。随着国人收入的提升,尤其是国人审美水准的提升,对于粗放式、购物式、报团式的旅行方式,游客们开始敬而远之。所谓“零团费”这样的促销思路,也无法进入要求品质的游客视野。
云南省*阮成发在近期表示“云南旅游市场整治还处在治标阶段”,那么,治本之策又在哪里呢?从*角度来说,改变考核权重,调整发展思路,这是云南重新刻画自身形象的重要起点,也是丽江危机得到解决的关键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