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的书籍 如(红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4:5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46
*回忆录《烈火中永生》,是《红岩》的写作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47
(《思考法国大*》:[法]弗朗索瓦·傅勒著,孟明译,三联书店,2005年1月第1版,20.50元;《旧制度与大*》:[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版,12.80元.) 《九三年》,雨果经典之作。 我个人认为看电视或电影比较好,还有*文选之类的;当做参考
参考资料:http://gd.cnread.net/cnread1/zzzp/d/dengxiaoping/1/index.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47
1947年,蒋介石悍然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张灵甫率王牌主力整编74师从淮南攻到淮北,二次攻涟水城,血战十二昼夜,军长沈振新率部突围,败走麦城。张灵甫连战连捷,攻克淮阴、宿县、临沂,从苏北杀到鲁南,攻占我苏北和鲁南根据地。扬言三个月内解决山东问题,活捉陈毅和粟裕。
在这敌强我弱的态势下,*在延安运筹帷幄,作出战略决策,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集中兵力南征北战,消灭蒋介石的有生力量。
蒋介石为一举全歼山东*,调集汤恩伯兵团20余万人以张灵甫74师为前锋由南向北齐头并进,又命令济南的李仙洲兵团由北向南推至莱芜、新泰一线,企图南北夹击我军。陈粟决定留沈振新部在南线阻击,大部队则围歼李仙洲部,著名的莱芜战役打响。莱芜5万敌军企图向吐丝口方向突围。沈振新率部飞兵攻占吐丝口,截断敌军退路,全歼李仙洲兵团。蒋军不甘失败又以张灵甫为先锋,向我山东蒙阴县进攻,妄图聚歼我华野于沂蒙山区。陈粟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围歼74师,张灵甫却不顾死活,占据孟良崮,妄图以中心开花、四壁合围的战法置我军于死地,两军72万人在小小的孟 良崮山区激战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最后,沈振新部从山后小路攻入孟良崮主峰,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张灵甫无路可走便与众将领自杀身亡,杀身成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48
《红岩》简介
作 者:罗广斌、杨益言
类 型:小说
成书时间:1960年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把*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注:《在烈火中永生》是回忆录,因此都是真人真事;《红岩》是小说,有一些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
《红岩》作者
《红岩》出版于1960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烈士为*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主义精神和*气节的教科书。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党。从事*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常委、市**、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致死。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代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工作。
《红岩》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红岩》故事情节
1948年,在*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日益*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红岩》人物与原型
江姐 江竹筠
彭松涛 彭咏梧
老石同志 王璞
成岗 陈然
齐晓轩 许晓轩
李青竹 李青林
蓝胡子 蓝蒂裕
老大哥 唐虚谷
丁长发 丁地平
胡浩 宣灏
陈松林 陈柏林
龙光华 龙光章
黄以声 黄显声
小萝卜头 宋振中
许云峰 罗世文、许建业、许晓轩、韦德福
刘思扬 刘国志
华子良 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志士)
双*老太婆 刘隆华、陈联诗、邓惠中(烈士)
余新江 余祖胜
孙明霞 曾紫霞(被营救出狱)
叛徒甫志高原型人物:刘国定、冉益智、李文祥、涂孝文等
大特务徐鹏飞原型人物:徐远举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者遗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就被敌人*杀了,她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难友们给她起了“监狱之花”这个美好的名字。
1949年11月27日,*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
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女)。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
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
附: 因为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红岩。
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犯人。
当然,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是*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所以理解成红色的岩石也无不可。
红岩村
红岩村是**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重庆谈判期间,**在此居住,更使它闻名天下。红岩村位于重庆市郊化龙桥附近的“大有农场”内。这里的地质结构地形酷似伸向嘉陵江边的山嘴,因此又叫红岩嘴。这里原是爱国知识妇女饶国模经营的一片花果农场。
1939年初,**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董必武、叶剑英、秦邦宪、凯丰、吴克坚等为常委。因为*不允许*党组织公开活动,所以南方局是秘密的,设在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内,最初在机房街70号。
1939年5月初,日机大轰炸,机房街70号被炸毁,董必武、博古等率领南方局和办事处大部分同志迁往红岩,散住在农场工人宿舍和堆放柴草杂物的几处茅草房里。是年秋天,由办事处同志自己设计并修建的办公住宿大楼竣工,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部迁此办公。地方当局将这里的门牌号编为红岩嘴13号(1945年改为红岩村13号)。从此,红岩村这片红色的土地就成为*的象征。
**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
**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大楼坐落在“大有农场”西北坡上。是一幢外看二层、实际三层的深灰色大楼,占地800平方米。整幢楼房为土木穿逗结构,两楼一底,有大小房间54间。
底层是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此办公)。
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
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是南方局负责同志常开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
二楼最大的一间屋,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图书室。
三楼是南方局、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与延安及各地有关电台的联系及机要文件的传送。
红岩村是中国*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亲赴重庆,莅临红岩四十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1958年,以此楼为主体的红岩*纪念馆建立并对外开放。1963年3月,*公布此楼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红岩风景区
红岩风景区被称为“中国第一雅滩长廊”。位于渔村东旦的沿海一线。
红岩,顾名思义,红色的岩石。这一点在进入红岩的山路上就可以发现了。进入海滩之后,里面的奇石让人惊异万分。首先是颜色,岩石主要为红褐色,其间又有红色、*、白色甚至青色的部分,各种色彩夹杂其间,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其次是形状,这里的岩石层叠起伏,形态各异,有的好像海浪凝固,有的好像虫蚁啃噬,有的好像刀刻而成,有的好像大地崩裂所致,千奇百怪,无法一一道来。
这是一个天然的艺术长廊,来到红岩,只能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天工。
正如红岩的宣传材料上所写:“红岩奇石,浙东一绝”,十里长廊,怪石遍布,鬼斧神工,造型奇特,各具韵致,或如蛟龙洄游,或如玉佛坐坛,或耸兀回环,或平坦如垠,登而远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感油然而生。
这里的海边,虽然也称为海边,但实际上并非传统的沙滩,而是海与泥的交合处,本地人称之为“滩涂”,水中带着软泥,很黄,也很浅,远处的水*偶尔会看到有渔民在行走,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会感到好像有人在海上漫步一样神奇。
傍晚时分是最好的休息时间,爬到山中间,放眼望去,远处的滩涂上波光粼粼,渡着金色的光辉,真是风光无限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红岩入口处有两个指示牌,一个指向右边,也就是红岩;另一个指向左边,如果你往这边走,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后,就会豁然开朗,看到一个宁静而光滑的沙滩。上面不会看到游客,整个沙滩就是你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