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3 10:0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4:19
逍遥散,中医方剂名。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扩展资料: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两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 ,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9g,煨姜、薄荷少许,共煎汤温服,日三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亦有丸剂,每服6-9g,日服2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逍遥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4:19
逍遥散,中医方剂名。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
判断
1.扳法的动作要领应做到轻柔缓和 连续而协调(巧力寸劲)(X)
2.医生用双手的指腹顶端做由一点分别向两侧(单方向)或交替养的推磨动作称为推法(X)
3.《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推拿专著(√)
4.以关节为轴心,使关节做被动性环旋样摇动的动作手法称为摇法(√)
指尖击法适用于胁肋,腹部(头部);侧击法适用于上肢和头部(肩背部和四肢部)(X)
填空
各种推拿手法根据实际操作目的可分为松解类手法和(整复类手法)
抖腰法的体位是(俯卧位)
挤压类手法根据垂直按压或对称挤压分为按压类和(捏拿类)
擦法中生热最快的是(小鱼际擦法)手法
扣法刺激强度较击法为轻 有(轻击为叩)之说。
根据手法的应用对象分类,推拿手法可分为(小儿推拿手法.*推拿手法)
用指面或掌面按压于体表一定的部位或是穴位逐渐用力深压(“按而留之”)称为按法
一指禅推法可衍变为(一指禅偏峰推法,一指禅屈指推法)手法
推法根据操作部位不同分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
拨法又称为(指拨法)和(拨络法)
推拿手法的两类分法:(医疗推拿手法和保健推拿手法)
名词解释
1.拍法:用虚掌拍打体表,称拍法。拍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
2.振法:以掌或指在体表施以振动的方法,称为振法。
3.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称为摩法。
4.摇法: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运动,称为摇法。
5.叩法:以手指的小指侧或空拳的底部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为叩法。
6.臂揉法:
7.吸定
8.拿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称为拿法。
9.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受术者肢体远端,做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称为抖法。
10.均匀:一方面指手法的操作必须具有一定的节律性,不可时快时慢,另一方面指手法的作用力在一般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忽轻忽重。
11.点法:以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地进行点压,称为点法。
12.抹法:用拇指罗纹或掌面在体表做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线的抹动,称为抹法。
13.拔伸法: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或半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又名牵引法,牵拉法,拉法和拔法。
14.持久:是指手法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久操作足够时间而不变形,保持动作的连贯性。
15.悬腕:手掌自然垂屈,在保持腕关节放松的基础上,尽可能屈腕至90º。腕部在外摆时,尺侧要低于桡侧,回摆到最大时,尺、桡侧持平。
16.按法:以指或掌按压体表,称为按法
17.一指禅推法:从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
18.滚法:从第五掌指关节北侧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施术部位上做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称为滚法。
19.揉法:以手掌大鱼际或长根,全掌,手指螺纹面着力,吸定于体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和缓的上下左右或环旋动作。
20.擦法:用指或掌贴附于体表一定部位,较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
21.推法:以指、掌、拳或肘部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
22.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从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
23.颤法:从指或掌在施术部位做颤动的方法。
24.肘法:用拇指螺纹面,掌面或肘关节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持续按压。
25.捏法: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施术部位对称性的挤压。
26.捻法:用拇指食指夹住治疗部位进行搓揉捻动。
27.挤法:以单手或双手指端对称性向*挤压。
28.拨法:用拇指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向或往返的拨动。
29.踩跷法:用双足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
30.击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
31.背法:将受术者背起以牵伸腰部脊柱。
32.扳法:使关节做被动的扳动。
简答题
1.根据手法的作用力的方向简述推拿手法的分类
垂直用力类、平面用力类、对抗合力类、对抗分离类、复合用力类
2.简述按法操作的动作要领
(1)指按法宜悬腕。当腕关节悬屈40-60度时,拇指易于发力,余四肢也容易支撑助力。
(2)掌按法应以肩关节为支点。当肩关节成为支点后,身体上半部的重量很容易通过上、前臂传到手掌部,使术者不易疲劳,用力又沉稳着实。如将肘关节作为支点,则需上、前臂用力,既容易使术者疲劳,力度又难以控制。
(3)按压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垂直。
(4)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人体组织的深部。
(5)要有缓慢的节奏性。
3.简述揉法与摩法的异同
异:揉法着力较重,操作时指掌吸定一个部位,带动皮下组织运动,和体表没有摩擦动作;摩法则着力较轻,操作时指掌在体表做环旋摩擦,不带动皮下组织。
同:揉以和之。是以摩法生出者。二者可以结合起来,揉中兼摩,摩中兼揉。
4.简述第五掌指关节㨰法操作的动作要领
拇指自然伸直,余指自然屈曲,无名指与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90度,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点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活动,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1、肩关节放松下垂,肘关节自然屈曲约40º,上臂中段距胸壁一拳左右,腕关节放松,手指自然弯曲。
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屈曲幅度应在120º左右。
3、㨰法对体表产生轻重交替的刺激,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
5.擦法与推法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擦法为直线往返动作使施术部位产热,推法为单向直线推进。
同:都可作用于全身各部,路线均不能歪斜,着力部位紧贴体表,压力适宜不可擦破皮肤。
6.解释何为柔和
手法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动作轻柔灵活,用力和缓,讲究技巧性,变换动作自然流畅,毫无涩滞。
7.简述振法和颤法的各自的操作方法,二者之间的区别
振法:以掌和指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产生快速而强烈的振动。
颤法:以掌和指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产生有规律的颤动。
区别:振法是肌*替性静止性用力,属于内功推拿手法,颤法是肌肉绷紧主动施力,颤法对术者体能的消耗较振法少。
8.推拿手法的禁忌症有哪些
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骨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等患者
各种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等患者
有局部皮肤破损、皮肤病严重
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的患者
严重的心、脑、肝、肾、肺等脏器病症的患者,高血压危象者,不宜进行推拿
有精神疾病等不能与医生合作的患者
急性脊柱损伤伴有骨髓症状的患者
过饥过饱,疲劳及啤酒的患者
原因不明,未予明确诊断,伴有疼痛、发热、眩晕等症状的患者
女性在月经期、孕期,其腹部、腰骶部不宜推拿
急性传染病者
9.拍法注意事项
拍击时力量不可有所偏移,否则易抽击皮肤而疼痛。
要掌握好适应证,对结核、肿瘤、冠心病等禁用拍法。
10.松解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持久:即在一定时间内手法动作结构保持不变,且有稳定的动力形式。
有力: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
均匀: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操作幅度不能时大时小,速度不能时快时慢,力度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指手法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用力和缓,交换动作自然流畅,毫无涩滞。
深透: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而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髓、功力达到脏腑,使手法的效应能传之于力。
11.踩跷法的注意事项
必须平移把握适应症,明确诊断,凡体质虚弱,有心、肝、肾疾患、骨质疏松及各种骨质者禁用。
受术者因病不能受力者禁用。
不可于一处过长时间踩踏,如腰骶部及肾区若踩踏时间稍久,即会产生肩胛部酸痛,头晕等症状,以其腰部受力过大,椎管内及颅内压力增高所致。
推拿意识体重过重者应慎用踩跷法,一般以体重50~75kg为宜。
12.滚法的要领
肩关节放松下垂,肘关节自然屈曲约40°,上臂中段距胸壁一拳左右,腕关节放松,手指自然弯曲,不能过度屈曲或挺直。
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屈伸幅度应在120°左右,使掌背部分的二分之一面积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滚法对体表产生轻重交替的刺激,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滚三回一“。
论 述
1.腰部常用的扳法有哪些?简述其中对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操作手法
腰部扳法分腰部斜扳法、腰椎旋转复位法、直腰旋转扳法、腰部后伸扳法。
腰脱宜用:腰部斜扳法,后伸扳法及直腿抬高扳法。
(1)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侧下肢在上,屈髋屈膝;健侧下肢在下,自然伸直。以一肘或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肘或手抵于臀部。俩肘或两手协调施力,先做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动活动。即按于肩部的肘或手同按与臀部的另一肘或手同时施用较小的力使肩部向前下方、臀部向后下方按压,压后即松,使腰部形成连续的小幅度扭动而放松。待腰部完全放松后,再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的时候时,略停片刻,施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突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听到
喀喀(ka)的弹响声。
(2)腰椎旋转复位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以右侧为例,助手位于患者左前方,用两下肢夹住其左小腿部,双手按压于左下肢股上部,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后方,以左手拇指端或螺纹面顶按于腰椎偏歪的棘突侧方,右手臂从其右腋下穿过并以右掌按于颈后项部,右掌下压其项部,右肘部上抬,左手拇指则同时用力向对侧颈椎偏歪的棘突,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3)直腰旋转扳法:患者坐位,两下肢分开,与肩同宽,腰部放松,以向右侧为例,术者两下肢夹住患者的左小腿部及股部以固定,左手抵住其左肩后部,右臂从其右腋下深入并以右手抵住肩前部,两手协调施力,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突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4)腰部后伸扳法:患者俯卧位,两下肢并拢,术者一手按压于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住其两下肢膝关节上方并缓缓上抬,使其腰部后伸,当后伸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协调施力,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下按腰部与上抬下肢的相反方向的用力扳法。
2.擦法的注意事项
1.压力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擦法操作时如压力过大,则手法重滞,且易擦破皮肤;如压力过小,则不易生热。
2.擦动时运动的线路不可歪斜。如忽左忽右,滑来滑去则不易生热。
3.不可擦破皮肤。擦法除要掌握好手法动作要领,以免擦破皮肤外,为保护皮肤,可使用润滑剂(如冬青膏、红花油等),既可保护皮肤,防止破皮,又可使擦的热度深透,提高手法效应。
4.擦法操作完毕,不可再于所擦之处使用其它手法,以免造成破皮。
5.不可隔衣操作,须暴露施术部位皮肤。
3.摇腰法的操作方法及动作要领
仰卧位摇腰法、俯卧位摇腰法、站立位摇腰法和滚床摇腰法。
(1)仰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术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协调用力,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2)俯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住双下肢,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摇转其双下肢时,按压腰部的一手可根据具体情况施加压力,以决定腰部被带动摇转的幅度。
(3)站立位摇腰法:受术者站立位,双手扶墙。术者半蹲于侧,以一手扶按于其腰部,另一手扶按于脐部,两手臂协调施力,使其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4)滚床摇腰法:受术者坐于诊察床上,术者立于其后方,助手扶按双膝以固定。以双手臂环抱*并两手锁定,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摇转。
动作要领:1.摇转的幅度要在腰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1)摇转的速度宜慢,尤其是刚开始操作时的速度要缓慢,可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及受术者的逐渐适应稍微增快速度。
(2)摇动时施力要协调、稳定,除被摇的关节、肢体运动外,其它部位不应随之晃动。
4.论述一指禅推法的操作方法和动作要领
操作方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自然伸直,其余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自然屈曲。沉肩、垂肘、悬腕,前臂主运动,带动腕关机节律性左右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端或罗纹面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动作要领:一指禅推法操作时要求术者姿势端正,精神内守,肩、肘、腕各部位贯穿一个“松”字,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将功力集中于拇指端,才能使手法刚柔相济,形神俱备。
沉肩:肩关节放松,肩胛骨自然下沉,不要耸肩用力,以腋下空松能容一拳为宜。
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肘部不要向外支起,亦不宜过度夹紧内收。
悬腕:手掌自然垂屈,在保持腕关节放松的基础上,尽可能屈腕至90°。腕部在外摆时,尺侧要低于桡侧,回摆到最大时,尺桡侧持平。
指实掌虚:拇指端自然着实吸定于一点,切忌拙力下压,其余四指及掌部要放松,握虚拳。前臂摆动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轻重交替作用于体表,外摆和回摆时着力轻重为3:1,即“推三回一”。
紧推慢移:是指一指禅推法在体表移动操作时,前臂维持较快的摆动频率,但拇指端或拇指罗纹面移动的速度要慢。
5.颈部斜扳法
患者坐位,颈部放松,头略前倾或中立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从一手扶按头顶后部,另一手挟托其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其头部向侧方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略停顿片刻,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突发性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常听到“咔”的弹响声,之后可按同法向另一侧方向扳动,颈部斜扳法亦可在仰卧位情况下施用,患者仰卧位,全身放松,术者坐于其头端,从一手扶持为下颌部,另一手置于枕后部,两手协调施力,先缓慢地将颈椎向上牵引,在牵引的基础上将颈向一侧旋转,当遇到阻力时略停片刻,然后以“巧力寸劲”做一突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听到“咔”的弹响声。
6.扳法的分类构成
按作用部位不同:分为颈部扳法、胸背部扳法、腰部扳法、肩关节扳法、肘关节扳法、直腿抬高扳法。
(1)颈部扳法——颈部斜板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寰枢关节旋转扳法、颈椎侧扳法
(2)胸背部扳法——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扳法、扳肩式胸椎扳法、仰卧压肘胸椎整复法
(3)腰部扳法——腰部斜扳法、腰椎旋转复位法、腰部后伸扳法
(4)肩关节扳法——肩关节前屈扳法、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上举扳法
(5)肘关节扳法
(6)直腿抬高扳法
7.摇法的分类构成
(1)颈项部摇法
(2)肩关节摇法——托肘摇肩法、握手摇肩法、大幅度摇肩法
(3)肘关节摇法
(4)腕关节摇法
(5)掌指关节的摇法
(6)腰部摇法——仰卧位摇腰法、俯卧位摇腰法、站立位摇腰法、滚床摇腰法
(7)髋关节摇法
(8)膝关节摇法
(9)踝关节摇法
8.六大类手法、特征、包括手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4:20
逍遥散,顾名思义,就是服之能令人轻松逍遥。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七情不遂,肝气郁结而致的病症。逍遥散所治之证主要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致。肝气郁滞,情绪不畅可见两胁、两乳、少腹胀痛,忽冷忽热,神疲食少,舌质淡,脉弦而虚,以及郁郁寡欢,心烦易怒,经常叹息等精神症状,妇女可有痛经,月经不调。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逍遥散具有保肝,抗炎,镇痛,镇静,及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阳萎,原发性痛经,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功能性低热,反应性精神病,特发性水肿,儿童视神经萎缩等。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帮助柴胡恢复肝正常的顺达之性;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配白芍以缓急止痛;薄荷——辛凉,助柴胡以疏肝气、解郁热;煨姜——辛温,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术以健脾胃。诸药相配,体现了肝脾同治,重在治肝之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4:20
逍遥散【组成】 柴胡(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 薄荷(6克) 炙甘草(6克) 【方歌】 [1]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方论】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养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煨生姜温胃和中。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 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用法】 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禁忌】 斟酌。 【方解】 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4:21
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等属干郁血虚脾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