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3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6:08
1、东北话普遍三声比较多;很多在普通话中不读三声的字东北人习惯读三声,比如:脊(ji3)梁、撇(bie3)开、媳(xi3)妇儿、中国(guo3)。
2、大部分东北人都不说r这个音,r声母的字他们多会读成y声母,比如:东北人(yin)、吃肉(you);
3、东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ci)、手拉手(sou);这个情况在东北也比较复杂,有的地区的人都读zcs,有的都读zh、ch、sh,还有部分人混着读。
4、东北人习惯把o为韵母的字读成e,比如:薄(be)荷、破(pe)烂儿;在东北,还有不少人会把普通话里首字为一声、末字为四声的两字词读成首字二声、末字轻声,比如:干净(gan2jing)、东西(dong2xi)、机器(ji2qi)。
扩展资料:
东北话里很多词来自于其他方言。山东方言中的刀鱼(带鱼)、炮仗(鞭炮)、嫌乎(嫌弃)和京、冀方言中半儿拉(一半)、捯饬(打扮)、开瓢儿(打破脑袋)如今都成了东北人的常用词。
除了发音和语调以外,东北话和其他方言最大的不同就是用词,他们很多常用的词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也非常有意思,比如:拨楞盖儿(膝盖)、埋汰(不干净)、唠嗑(聊天)、别扒瞎(说瞎话)、溜号(走神)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6:08
1、东北话普遍三声比较多。很多在普通话中不读三声的字东北人习惯读三声,比如:撇开、媳妇儿、中国;
2、大部分东北人都不说r这个音,r声母的字他们多会读成y声母,比如:东北人(yin)、吃肉(you);
3、都说四川人平翘舌不分,其实很多东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ci)、手拉手(sou)。
4、东北人习惯把o为韵母的字读成e,比如:薄(be)荷、破(pe)烂儿;在东北,还有不少人会把普通话里首字为一声、末字为四声的两字词读成首字二声、末字轻声,比如:干净、东西、机器。
扩展资料:
如今东北官话的形成主要源于晚清*时期的两次移民。从晚清开始,清*缺钱了,于是对东北采取了开禁放垦的*,大量河北、山东的老百姓开始闯关东。
有研究显示,晚清50年时间中,从关内移到东北的移民至少有1000万。这么多移民让汉语在东北成为了绝对的霸主,不少满族人会说汉语,却不会说满语。
*成立后的20年,东北又迎来了第二次闯关东热潮,这次又有1000多万人口来到东北。两拨移民以山东人为最多、河北人第二,所以不少山东、河北方言成为如今东北话的一部分也就不算稀奇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6:08
1、东北话普遍三声比较多;很多在普通话中不读三声的字东北人习惯读三声,比如:撇(pie3)开、媳(xi3)妇儿、中国(guo3);
2、大部分东北人都不说r这个音,r声母的字他们多会读成y声母,比如:东北人(yin)、吃肉(you);
3、都说四川人平翘舌不分,其实很多东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ci)、手拉手(sou);这个情况在东北也比较复杂,有的地区的人都读zcs,有的都读zh、ch、sh,还有部分人混着读。
扩展资料:
东北官话的形成由来
东北官话的形成主要源于晚清*时期的两次移民。从晚清开始,清*缺钱了,于是对东北采取了开禁放垦的*,大量河北、山东的老百姓开始闯关东。
有研究显示,晚清50年时间中,从关内移到东北的移民至少有1000万。这么多移民让汉语在东北成为了绝对的霸主,不少满族人会说汉语,却不会说满语。
*成立后的20年,东北又迎来了第二次闯关东热潮,这次又有1000多万人口来到东北。两拨移民以山东人为最多、河北人第二,所以不少山东、河北方言成为如今东北话的一部分也就不算稀奇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6:09
东北方言具有幽默风趣、活泼俏皮、直白辛辣、语义丰富等特点。
东北方言给人最明显的印象就是——冲、短、有劲。
一是冲,就是说话有力量,斩钉截铁。往往一个字就能表达说话人的意思,特别是在问话答话时更是这样,如:“去不去?” “去!”“要不要?” “要!”这种说法与河南话有些相似,这大概是河南移带来的语言习惯。
二是短,指句子短,惜字如金,比如饭店服务员看顾客饭吃得差不多了,问顾客盘子里的菜还要不要吃了,往往这样问:“还吃不吃了?” “不吃了!” “撤!”句子短是满族话的特点,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又是马背上的民族,说话自然要简练。南方人说东北话硬,指的就是这一点。外地人听来似乎不礼貌,但这正是东北方言的特点。
三是有劲,是指气足,就是高腔大嗓,听起来令人振奋。不用扩音器也能穿出老远,有些东北的农村妇女叫孩子,站在门外,喊那么一嗓子,“三儿,回家吃饭喽!”全村都能听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6:10
东北银说话的四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