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40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06:23
一、不要动不动就建群,征得同意再拉人进群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其著作《民俗论》中指出,整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社群,被称之为外群体,在这个大社群里又会形成大大小小的“内群体”。人类拉帮结派的热情从来都很高,微信群的出现充分地满足了这种冲动。
任何八竿子打不着的联系,都可能成为建群的由头。旅行、会议、活动、出差……总有热心人风风火火地掏出手机,四面联络,八方招呼,恨不得给各种点头之交统统建一个群。这类群通常会在简单的热络之后迅速归于沉寂,最终在某一次手机清理中悄然消失,成为国人情感过剩的见证。
未经同意就拉别人入群,不但唐突,甚至可能造成*扰。一个群就是一个圈子,没有多少人愿意被突然拉进一个陌生的圈子里,被欢迎词和表情包淹没而不知所以。更何况,对方也许从心底里对这个群提不起一丝兴趣,甚至担心其他群成员的*扰。
入群邀请,往往一不留意就变成强人所难。
二、尽可能少地在群里拉票、发广告、求赞
“我把手机一按,又给你添麻烦。提醒亲朋注意,撸起袖子大干。光自己投不行,还得广泛动员。票票都是真情,感谢大家奉献!”这样一段并不走心的喊麦,配上投票链接,多数群成员都会在再三催促下不大情愿地投上一票。
在随意透支人脉的同时,拉票行为也降低了群里的交流质量。当然,一定会有拉票者委屈地说:“不就是动动手指的事吗?”你看,在有些人眼里,也许麻烦别人反倒是一种亲昵的表现。
在群里发广告和求赞,是比拉票更不负责任的行为。在患者群、驾校群、粉丝交流群等陌生人微信群,成员之间差异较大,基本没有任何关系,频繁的广告会淹没掉有价值的群聊对话,最终将这个微信群变成无人问津的“僵尸群”。
三、不要把群成员全部添加为好友,通过后从不说话
总有人喜欢按着顺序把群成员加为好友,从A到Z,一个不落。很多时候,本以为对方有不方便公开讲的话,需要私下交流,欣然通过之后,那边却一言不发,聊天界面长久保持一片尴尬的空白。这时才恍然大悟,人家只是单纯地想添加一个好友而已。
维特根斯坦说:“凡是不能谈的,就应该保持沉默。”而这种一开始的沉默,根本就是无话可谈的表现。
这类人的心态也许不难理解,无非是想多加几个好友,扩大交际圈。他们以为聊天群是一座可以随意开采的人际资源富矿,可往往没有意识到,那些被添加的群友从最初沉默的五分钟开始,就已经发自内心地厌恶他们。
四、群聊截图不外传
“有两个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三个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常说一个词“局”,吃饭打牌喝酒无不成局,建一个群就是把在某一话题上有共同语言的人拢在一起,本质上也是组了个局。
在这个半公开的场合,每个群成员背后都连着未知的交际网,把群截图和私人对话随意展示到其他群,经过几轮传播加工之后,造成的后果难以预料。
网络上流传一句玩笑:“每一个四人宿舍都有五个微信群。”四个人的大群会谈论宿舍里的公共事务,三个人的小群里话题通常绕不开第四个人。与之类似,每一间公司都有一个把老板排除在外的小群,话题也常常与工作群里的严肃发布相伴而生。
很多人都是在大群中无意得知那个把自己排除在外的小群的存在,一场社交事故也在所难免。“保证不泄露聊天截图”,这是互联网时代珍贵的承诺。
五、不随便在群里@别人
隔着一道屏幕,你永远也不知道有多少成员屏蔽了这个群。这时候,“@”就成为让潜水者浮出水面的最有效办法。几次@就让屏蔽设置形同虚设,手机嗑药似的抖动亮屏。
有的人@上了瘾,不管在群里和谁说话都喜欢@,让人烦不胜烦。收到@的人几乎等于被公开喊话,失去了不回复或晚一点回复的权利,否则就会被视为故意拖延。
比单独@更可怕的,是群主滥用权利,一天使用七八次@所有人,如果再配上“收到请回复”五个字,更是能*死潜水者。微信群给了我们一些在现实中难得的沉默而不必附和的社交空间,过度使用@无疑在挤压这个空间。
还有一些人没坐上群主的位子,就想学群主的派头,复制一个文本格式的“@所有人”,自以为有登高一呼的效果,然而却成为微信群的笑柄。
六、不要领了红包后默不作声
莎士比亚曾经说,黄金这种东西,“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现在用这句话来形容微信红包,再恰当不过了。让沉默者发言,让群聊天活跃,让反目者重归于好,让爱侣更加甜蜜,这就是微信红包的魅力。
红包是群聊的粘合剂,抢红包是唯一一项能够动员起全部群成员的活动。有人说手气最佳的人应该接力发红包,这倒不然,否则不就变成了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愚公发红包”了吗?倒是所有抢到红包的人,都理应回应一句感谢、一个笑脸,这是抢红包的基本礼貌。
有一类人平时一言不发,抢红包的手速却名列前茅,收钱之后继续默不作声,这让发红包的人作何感想呢?在抢红包这件事上,闷声发大财,未免鸡贼了点。
七、不要把群聊天变成私人聊天
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场景:围绕着某个话题,群里众人最开始讨论热烈,渐渐地,参与者只剩下最活跃的两个人,随着话题越扯越开,两人的谈兴也越来越浓,你来我往,俨然变成一场私人聊天,群里其他成员都成了局促的看客。
尤其对于没有屏蔽群聊的人而言,这种时时冒出来的两人对话简直是一种惩罚。春晚小品里的一句话足可以拿来诘问这类人:“你把这儿当你们家炕头了?”当我们还在纠结要不要打断别人热火朝天的对话时,别人却对打扰我们不以为意。
点击对方头像私聊,有那么难吗?
八、不要因为群聊而忽视现实
听起来像是央视公益广告老生常谈的主题,但的确是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的问题。坐在你对面的人面沉如水,三言两语就打发了你的热情,但在某个虚拟的群聊里,他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活跃。手指飞快敲击,每敲一下,都会使现实中的关系更加脆弱。
因为群聊而忽视生活中的朋友,无意中造成了一种社交冷暴力。如果我们都曾遭受过这种冷暴力的话,将心比心,就不要再以低头看群的姿态面对关心我们的人。
九、不道德绑架
在日常交往里,最厉害的是“众目睽睽”四个字。在众目睽睽之下,中国人要面子,讲仪态,装大方,假正经。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半公开场合的微信群,就成为道德绑架的高发之地。
不道德绑架,这条基本可以概括以上全部的微信群聊伦理。圣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就能避免群聊中的很多难堪。
那些在群里扬言不给自己投票就不是朋友的人、那些故意在亲戚群里训孩子的家长、那些一定要求收到回复的群主,应该好好想想这一点。毕竟在其他的群里,你们也可能就扮演着屏幕那端的角色。
这些社交伦理,在极其亲密的好友、父母群里未必完全适用,但在大多数微信群聊中,都值得国人借鉴。这是微信时代的现代交际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07:41
你所谓的复杂是什么复杂呢?如果可以的话,先潜伏在群内一段时间,充分了解每个用户的脾气秉性、处事行为、发言行为等等,为你管理社群做到更好的准备。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的话,也可以拉个紫豆助手进群,帮你做打标签的事情。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09:16
对于复杂的微信群来说,要想管理好,并且提高效率,那么应该有一款高效的群管理工具来提供帮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1:07
简单的事情交给机器,也就是微信机器人,比如入群欢迎之类的工作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3:15
我觉得可以适当借助下辅助软件,例如里德助手这类的,用来里面一键群发消息,智能标签分类功能等都是比较还可以的实用功能,也能一定效率的帮助你工作。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5:40
管理微信群分为软管理和硬管理,软管理就需要自己用心去经营,设计一些小活动活跃微信群。同时很多人忽略了硬管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打一个广告,可能就有5个人退群,转发求赞就又丢3个,可以用一些像八爪鱼增长专家之类的裂变工具,进行自动化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