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创造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9:14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许是各国美术教师都关心的问题。一味临摹、简笔画、单一的评价标准都有碍创造力的培养。有的老师在让学生赏析一些示范作品之后,就提出创作的题目,让学生创作,结果很多学生仍然抓耳挠腮或一筹莫展,最终还是临摹示范作品;有的教师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启发、指导,但最终学生作品并无创造性。所以,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值得研究的教学难点。
一、关于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在美术活动中,创造力可表现为不同的层次。
1.无意识的创造。比如,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画想入非非,似乎很有创造力,其实却是“童话式幻想心理”的表现,他们怎么想就怎么画,其内心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创造”,属“无意识的创造”。但是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他们慢慢意识到童年画中想法的错误和幼稚,就不再那样表现,这本是成熟的表现,却被误认为是创造力的下降。
2.无目的的创造。有的美术教师为使学生大胆创作,强调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却无实质性的讲解、启发与指导,有的学生束手无策,干脆乱搞一气,居然歪打正着得到教师的表扬,可谓“无目的的创造”。
3.恶意的创造。受社会负面思潮的影响和学生心理压力加剧,可能在美术作品中暴露出*、暴力等情节,即使美术技能再好,也应予以干涉或制止,因为真正的创造活动总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
4.有目的的创造。即有意识地根据某一目的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就是用美术的方式,确定主题、收集素材、形成小稿、放大与充实,最终完成作品的活动。
二、培养美术创造力
美术的创造力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
1.美术知识与技能。美术知识有美术语言(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美术史的知识、不同流派的创作理论与方法等;美术技能包括观察能力、各种美术表现技能和实践经验。
2.创造性思维。通过观察获得丰富的记忆表象;表象的运作就是想象和思维。美术创作需要运用丰富的表象进行构思、构图、调整和完善等思考。
3.创造人格。即发现的意识、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韧顽强的意志、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或创造的精神等。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眼、脑、手的协作。
1.眼——观察现实生活,见多识广,积累丰富的记忆表象,这是想象和思维的素材;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增加美术形式的积累,这是学生把生活素材变成美术作品重要经验。
2.脑——教师要运用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深入细致地启发与引导,鼓励学生发扬个性,大胆想象,激发发散性思维、形象思维、非线性思维、反逻辑思维等各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无标准答案”的艺术思维态度。
3.手——通过临摹大师的作品学习和继承美术形式,通过写生生活中的对象,学会观察和特定的美术技法;运用美术材料、工具和技能进行创作。
三、美术教师要有创造力
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自己必须在美术和教学两方面都更有创造力。
1.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美术素养。即一般美术创作构思、构图、造型和表现等技能技巧,并了解不同艺术流派(比如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等;中国的工笔、写意等)的创作思想和方法,能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不同的艺术流派及形式进行有目的的创作。
2.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的能力。设计系统的教学目标和有趣的创作主题、安排有序的创作进程、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方法、组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自主、合作或探究)、提出明确而略带挑战性的作业要求、根据艺术流派的特点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支架”帮助学生解决思维障碍(讲授与讨论)和操作难点(示范)、利用有效的评价机制(如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等)等,活泼、民主、严谨有效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按美术创作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应明确地围绕创作目标开展创作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名作,赏析、体验该艺术样式的形式特点和创作思想;通过必要的临摹或练习了解该艺术的形式或技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兴趣和其他学科知识寻找素材,模仿名作进行大胆想象、构思、构图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写出(或表达)创作体会;通过展示作品、创作档案袋和交流,以及多元评价的标准,发现学生的个性和优点,使学生体验成功。
本文谨以绘画创作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样适用于“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等学习领域。这往往需要通过多课时的“单元化研究性学习”才能完成,以培养在一定条件制约(美术要求)的、有目的的创造力。而且,倘若长期坚持,创造力将日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