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6:0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39
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学者的最高追求。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小学即:“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大学”是大人之学,古人十五岁入学,学习伦理、*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学问,实则是学习如何参与国家*。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大学》寄托了古人内圣外王的理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39
做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好的的德行和德政,体察民情顺从*,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目标。
1.“大学”这里的大学不是咱们现在的大学的概念,“大”通“太”或“泰”就是大学问,孔子指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
2.“道”就是方法,途径等。
3.“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彰显、提倡、推广、发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明德”可以看做是好的社会风尚或利民的德政。
4.“亲”就是亲近,体察,尊重。
5.“民”就是民众,引申为*、民情。
6.“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40
大学的宗旨,在于阐明完美,光明的德性,在于使人民受到感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道德上完美无缺的理想境界。
三秦出版社《白话四书》90版。
其实这个解释实在是很简单的了,起码大学之 “ 大 ”字就有很多可以演义之处,还有道和德的关系,比如道为体,德为用,而明更是儒、释、道三教都追求的境界,明心见性,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
善也不是简单的当“善良”讲,可以理解为最适合的尺度,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即是善的境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4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的第一句话。.
“大学”这里的大学不是咱们现在的大学的概念,“大”通“太”或“泰”就是大学问,孔子指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
2.“道”就是方法,途径等;
3.“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彰显、提倡、推广、发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明德”可以看做是好的社会风尚或利民的德政。
4.“亲”就是亲近,体察,尊重;
5.“民”就是民众,引申为*、民情;
6.“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做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好的的德行和德政,体察民情顺从*,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