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既是空”中的“色”的本意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6:0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0:14
色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听得到的,这样一些能感受到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现在听到「色即是空」就不能理解。明明有个风扇在转,可以看得见,有风吹到自己身上,明明是有,为什么说是空?众生颠倒就在这个地方。风扇是在这里,但当体即空。它虽在这里,但它就是空。不但佛法,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这样说:「物质是由于人类的错觉。」爱因斯坦又说:「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场。」磁有磁场,电有电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已经证实人体有场,人的身体能形成一个场,像磁石一样在空间就成一个场。如要把废铁拿回来重化,就把收到很多很多废料用电磁铁一吸,其中铁就吸上去了,这样就把铁挑出来了,为什么能把铁挑出来?因为有个磁场作用。爱因斯坦曾说:「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这两样东西。」底下他又补充一句:「实际只有场,物质不过是场里场强特别高(能量特别强)的地方。」所以就把目前人类头脑中,有物质存在的认识给否定了。再看所有的物体,不过是一百多种元素,氢、氧等等,种种的化合而成了千变万化的种种物质。一切原子不过是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还有中子所形成的。所有这些颗粒都带有二重性,一重是波动性,声音有声波,光线有光波,无线电有无线电波。所以无线电、电视,我们为什么能收到?就是通过电磁波,发射台把携带节目的电磁波输送到我们这里,就在我们这一小间房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节目,都是电磁波的作用。波你抓不着,看不见,闻不着,一点物质性都没有,但是有很大的作用。它把千万里外的足球决赛让你看见了。另外一重是颗粒性,颗粒性就是说,能量集中的地方称之为颗粒。那么就没有什么叫物质的。现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不只是佛教徒的语言,也成了科学家的语言。在高级试验中,把粒子打破,可以得到比电子小多少万倍的东西,新的家族,许许多多种类的子,试验当中,你把它们封起来,有时有些「子」忽然间就没有了,就变空了,另外有的「子」就是在空之中又可以生出来。宏观世界宇宙也证明,有的天体在崩溃,有的天体在新生。可以从空变成有,也可以从有变成空。所以我们从现代科学来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比过去容易了。过去我们老认为,它是明明白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怎么说它是空?实际它当体就空。这些是木头,木头不过是元素,元素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电子、质子、中子,不过是二重性,二重性就是波动和能量,没有什么叫木头。木头就没有了,木头空了。这个是金属,金属还是一样,它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它有二重性,波动和能量,这个金属的概念也没有了。所以现代的第一流的大科学家,他们在研究佛法,一种是想从佛法中对科研的方向找到一点启示,再一种就是他们在试验中观察到的一些新的现象,他们认为不可思议,已经突破科学的领域,科学已有的规律对现在科学试验所发生的现象解释不了,他们想从佛经上找到一些启发,以求得解释。这是一个崭新的形势,所以我常说:这是世界文化大飞跃的前夕。同时,电脑的发明解放了人脑的劳动。过去瓦特发明了蒸气机可以代替人的体力,起了工业*。现在电脑可以代替人的脑力,电脑可以替你查资料,给你计算,我写了一部书,简体字翻成繁体字,很麻烦,通过电脑去翻就会很快,电脑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人就可以做别的事情。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时代。
我们还回到「色即是空」上,这个地方从科学上说,东西根本就是波动和作用。能量就是作用,不是什么都没有,有这种动。再做个比方,这个试验谁都可以做,今天晚上回到家里,你把电灯都关了,你点一枝香,你把香拿来旋转,就看见一个亮的圆圈出来了。你要是按8字形转,就出现一个8字。从前演节目,把火棒点起来,可以出现各种花,哪里有这些东西?可是你看到这些东西。实实在在就是一个点著了的香头,一个点,它在动。所以佛说这一切物质如旋火轮,一个火在旋转,成了一个轮子。实际上没有这个轮子。所以只是一个东西的动相。现在我们全是动相,我们不要以为桌子是在静止,桌子的每一个每一个小原子通通都在动,原子中的电子在乱动,忙乱极了在那儿动。桌子本体也在动,我们人呢?你我也在动,有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人坐在地上,地球在转,转一圈八万多里,你在动,桌子也动,一天转八万里,都在动。地球自转一圈八万多里,而且地球围着太阳也在转。太阳围着它的中心也在转,这个中心也要围着它的中心在转,到哪个中心找到头,不知道。实际是不可穷尽的,一切都在动,本来没有东西,只是动,动中感觉有。一根香一动就出来圈了,没有这个圈,这是一种错觉,认为它是个圈。这就能解释「色即是空」。
再说,所谓这一切东西都是因缘而生,有种种条件,这些条件凑出来的,就形成这么个东西。例如水因风在吹动,水面上产生了波。波就因有水有风而出现的,它没有固定的「自性」。风停波息,波又回复成水。这个譬喻说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水代表第一义空、中道和本有的妙明真心。波代表色。从水中生出了波,说明「空即是色」,波又回归于水,说明「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四句为什么要重复,有个说明:第一句是对凡夫说的。因为凡夫执著这些物质的东西是实有,所以告诉你是空。破除你这样一个执著。小乘证了空,他就执著空,空成了你执著的东西,空也就同于色,故说「空即是色」。第三、四两句,两者完全是一味的,是对菩萨。菩萨本来如此。这一切本来是不二的,所以「维摩诘经」直指不二法门。我们把色跟空看成是对立的两个东西,是色便不能是空,是空就不能是色,这是形式逻辑。菩萨是圆融无碍、色空不二。
色所产生的东西既然是空,眼睛所接受的也都是空,接受也就不存在了,所引起的想当然也是虚妄的,于是表示思想迁流的行蕴也是虚妄的,那些了别当然也是虚妄的。「色」字一破,下面的就都破了。所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一个精简的笔法,否则每个都有四句: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一直到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亦复如是」概括了好多文字。
----------------------------------------------------------------------------------------------------
【有空不二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有与空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佛法中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心经》
中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门,是代表着有的存在。与有相对的是空,在一般人经验
中,总以为有与空是对立的,他们认为有不是空,有在空外。本经阐述了有与空
的关系,说明有空不二的道理。
要认识有与空的不二,先得说明有。有,在我们常人观念中,它与“实在性”
往往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说到有时,便会觉得自体有,实在有,人类对事物的实
在感是根深蒂固的,它具有普遍和相通性。如原始野蛮人不知梦境是不实的,一
旦做了一个恶梦就惊恐万状,以为灾难就要降临了,于是要祈祷三天。婴孩不知
道镜里的影像是虚假的,他们见到镜里影像,就会乱抓乱笑。
至于文明人虽然知道梦境的不实,但却以为认识的一切对象都是实在的;科
学家虽然摆脱了常人的错觉,但他们在分析物质现象时,由于智慧不够,往往就
会认为构成物质的元素是实在的,如原子说,极微说;哲学家的智慧,似乎又高
一畴,他们已能透视到现象的虚假性,但他们却又执著隐藏在现象的背后,有个
永恒不变的本体,如泰勒士的“水”,巴门尼德的“存在”,柏拉图的“理念”。
从原始幼稚人到现代文明人,乃至科学、哲学家,他们对存在的认识虽有程度上
的不同,但所产生的实在执却是一样的。
人类的对“有”所产生的实在感,是“自性见”的表现。须知“自性”一词,
或译自体,含有自已有,自已成,自已规定自已,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
从自性见出发。我们对“有”的一切,必然会有实在感。然而,以般若中观的智
慧来看。“有”是缘起有,世间一切有的现象,莫不是众缘所生。也就是说:任
何一种有为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和合,由条件决定它的存在性。
缘起与自性是势不两立的。世人无知,不了解“有”的缘起性,才会出现自
性见,实在感,假如认识到“有”的缘起性,必然知道无自性。因为自性:是以
“有”的一切现象,为自已有,自已成,自已规定自己;而缘起:是以“有”的
一切,为条件有,条件成,条件规定。因此,缘起的“有”不是本来如此,更非
恒常的,实在的。由此可知,对“有”的实在感,是错误的。
《大智度论》卷十二说到有,从程度上分三种不同:一曰相待有,二曰假名
有,三曰法有。
相待有:是相待而有,离开相待的对象就无法说明。比如说我们认为这个花
瓶很大,那是相对小的花瓶说的;说这个人胖,那是相对瘦人。高是相对低说的,
长是相对短说的,美是相对丑说的,善是相对恶说的,离开大,小是什么?离开
胖,瘦是什么?离开高,低是什么?因为大小、胖瘦、高低、长短、美丑、善恶
都相待假立,是为相待有。
假名有:事物的存在不过是一种假名安立,随着不同的因缘安立不同的名称。
正如我们眼前的台子,人们称它曰桌子。桌子只不过是一大堆木料的组合,离开
木料,请问桌子是什么?这一大堆木料古人将它叫桌子,它便是桌子;古人将它
叫椅子,它便是椅子了。可见桌子或椅子不过是一个假名。同样的我们说人,也
是一个假名。如果古人把我们这个有情生命叫做猪,把猪叫做人,那么现在要是
不称你为猪,阁下听了,恐怕会生气,你竟然瞧不起我,不把我当猪看待,真是
岂有此理。可见人、猪乃至世间一切都是假名安立,假名而有。
法有:是指世间万物万事名称虽然假立,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因为事物除
了名称之外,尚有形成现象的种种因缘。这些因缘虽无自性,但假相宛然,这因
缘法的有,便是法有。
《金刚经》对有的实质也作了深刻的说明,认为有,只不过是假有。经中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是具有生灭、造
作的一切现象。如梦:梦境虚假,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梦中人却执以为实,觉
醒了才觉得可笑。诸法如梦,虚妄不实,但世间有情无明妄想故,执以为实,智
者从无明梦中觉醒,乃知诸法无实。如幻:幻,是由幻师用幻术,幻现种种事物,
如马、车、房舍、人物等,客观上虽然没有实物,但却宛然存在我们眼前,有色
可见,有声可闻,“有”的存在也是这样,虽空无自性,而假相宛然。如泡:泡
是水因汽体出现了,华而不实,瞬间即逝,诸法如泡,刹那生灭。如影:影是阳
光投射下显现的,太阳落山影也随之消失,诸法如影但随缘现,缘散即无。如露、
电:喻诸法存在的短暂性。应作如是观,是要这样的去看待“有”的一切。
与《金刚经》同一思想体系的《维摩诘经》维摩大士假示疾为大众说无常、
空的道理:“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
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
如影,如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
念不住”。这是从色身,说明有为法的无常、空,显示存在的虚假性。
明白了有,再来说明空。通常我们以为:有是存在,有就不是空,空是不存
在,空就不是有,因此有在空外,空有对立。可是以般若中观智慧来看,空有不
但不对立,而且是一体的。所谓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毁灭了始谈空;
因为有是缘起有,有的当下就是自性空。因此佛法是依有明空,有空一体。
《大智度论》卷十二提出三种认识空的方法:一曰分破空,二曰观空,三曰
自性空。
分破空:又称析空观,是通过对有的分析,由粗而细,由细而微。佛教中的
有部学者,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对五蕴色身进行分析,发现了五蕴色身中我了不可
得,提出我空;但在分析色心现象时,一直分析到物质或精神不能再分析的部分
时,便提出了极微说,认为此极微法实有,因而出现了我空法有的思想。其实,
分破空的意义是在破除人我执;至于物质现象倘若加以分析,极微也是不能成立
的。《唯识二十颂》就曾对极微说进行了破斥,你说有不可分的极微,请问极微
有没有体积?假如有体积,就存在东西南北上下的六方,那还是可以分析,可见
极微说是不能成立的。
观空:是从观想的意义上认识空。如那些修瑜伽止观的人进入止观状态时,
能随着他的观想显现种种境相。修火观,观想成就,见到处都是火;修水观,观
想成就,见到处处都是水。在现实生活中有“李广射虎”及“杯弓蛇影”的典故:
李广认石头为虎,结果能将箭射入石头中;某先生误认弓为蛇,导致肚皮大痛三
天。止观的水火及典故中的虎蛇,事实上都没有,然观想中的人却认为宛然存在。
从随人观想而境像显现,唯识者悟到了外境无实,随心所现,因而提出万法唯识。
观空者破除了外境实有的执著,却难免落入心有境空。那么,这种空还是不究竟
的。
自性空:自性,是自已有,自己成,本来如此的意思。世间外道不了解诸法
的缘起性,他们在接触事物中,难免出现自性见;小乘有部虽然知道缘起,但同
时也觉得诸法有自性。然以般中观学者看,自性与缘起是不能并容的。《中论观
有无品》说:“众缘中有法,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性若是作
者,云何在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缘起是作法,由众缘所作而成,
自性乃无作,自已有,自已成,不待众缘。中观学者以为:缘起必然无自性,这
就是自性空。
《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从自性空
的立场来说明的,色,不是世间人所执的自性色,是因缘所生的色;空,也非世
人所说一无所有的顽空;或者认为人死如灯灭,一个生命彻底消失了,那是断见。
空,乃是自性空。《中论观四谛品》说:“未尝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
法,无不是空者”《十二门论观因缘门》说:“因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色
是缘起的,色必然是无自性、空。因此说:色不异空,色即是空。
有人说:“色即是空”还好理解,“空即是色”这似乎就说不通了,造成这
种看法的原因,还是因为把空理解为顽空,中观说空乃是自性空,自性空并不否
定缘起的假相。《中论·观四谛品》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说为假
名,亦名中道义”。说缘起法是无自性、是空,并不坏缘起的假相,所谓缘起有
而自性空,自性空而宛然有。因此,色不异空,自然空也不异色;色即是空,空
自然即是色。原本在世人心目中一向对立的有空二法,在般若中观智慧的观照下,
得到了统一。
空有不二的思想,是为遣除世间的有见、空见,世人因为不了解有,对“有”
的一切生起错误的认识和执著,导致了人生种种烦恼、痛苦。《经》曰:“色即
是空”是要我们看破“有”的实质,是虚幻、是无常、是无自性、是空。一个人
倘若真正的认识到“有”的实质,他还会因为有的问题而生烦恼吗?还会为物所
累吗?世间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智力更高一些,已能看破有的虚幻实质,但因
为不了解缘起因果,认为世界一切既然都是虚幻的,人生的事业最终都要归于毁
灭,那么生存还有什么价值意义可言呢?于是他们不顾社会道德,放纵自已的身
心为所欲为,导致虚无主义。《经》曰:“空即是色”便是对治这种邪见,说明
万物虽空,但缘起因果还在不断延续中,人生的善恶行为都是有果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0:15
这个说起来有点长,不过也可以解释。大家知道唐僧取经的故事吧,唐三藏其实没有西游记里面描述的徒弟们护驾,而是得到了一部经书叫做《般若波罗蜜心经》。
经书原文是这样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因为有很多梵文,所以我不能不翻译一下,大概的意思应该是:观世音菩萨啊,在思考生命的真义的时候(般若菠萝蜜多),忽然明白了世间各种感觉的都是没有的(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感觉代指各种感觉),所以可以超度一切苦难。观世音菩萨(舍利子是对得道的佛门高僧的尊称)就告诉大家:没有颜色的其实有很多颜色,有颜色的其实没有颜色,没有颜色就是颜色,颜色就是没有颜色(空即是色,色既是空),色蕴是这样,受蕴(感受)、想蕴(想像)、行蕴(行动)、识蕴(认识)也是一样的。
观世音菩萨又说:真正的自然法则是永恒的,既不会消亡或更新,也不会由于人的好恶而有任何改变,也不会增加和减少这些法则中某些条款。所以,生命的真义不会因为物质条件、个人感受、世间百态、我们的视野和意识等而有所不同,不会因为你是否愚昧以及是否考虑生老病死问题而有所差异,不会因为你是否正在遭遇或曾经遭遇过苦难的折磨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是否聪明和拥有多少财富而产生变化。
因为无所得,所以,自然法则是真切可信的,于是我们能够觉悟到自然法则给予众生的那种公正无私的恩情。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心无挂碍,去追随人生的真理(般若菠萝蜜多)。因为心无挂碍,我们就不会畏惧任何困难,就会远离那些乱七八糟的妄想,最终让自己超脱尘世的烦恼。三世诸佛,就是因为坚定不移地追随了人生的真理(般若菠萝蜜多),最终成了高尚而又正直、待人平等友好、知道自己何去何从的觉悟者。人生的真理乃是能够消弭生活烦恼的大神咒,是能够破除人间愚昧的大明咒,是能够带来光明前景的无上咒,是无可替代的无等等咒—它是如此真实灵验,绝不虚无。
最后,我交给你们这篇心经的主旨(咒),主旨就是:去吧!去吧!让我们一起去追求人生的真理吧!希望我们中间的每一位,都能够尽早地成就自己的一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0:15
就是好色,就是情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0:16
简单的说.应该是人心里的*才对吧...
说是物质的话虽有佛性. 却不大对路..
和尚也要吃饭啊..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0:17
按照佛家说法 所有“客观”(红尘)存在都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