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的原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6:2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1:34
胶片的原理:
每种胶片都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单层的或多层的感光乳剂层、一个感光乳剂层的支持体片基。乳剂是由对光敏感的微细颗粒悬浮在明胶介质中而成。胶片上的明胶与某些食品所用明胶类似。在明胶中悬浮着的光敏物质是卤化银颗粒。
这种颗粒如此微细,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在1平方英寸通常的感光胶片乳剂中,卤化银晶体的含量约达400亿个之多卤化银晶体具有一经曝光其结构就发生变化的特性。这一化学性能变化的机理对我们并非重要,其变化的终结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当拍摄时,光线通过相机的镜头射到胶片的乳剂层上,当光线到达卤化银晶体时 这种因卤化银晶体聚结而形成的团块仍然是极其微细的。乳剂层接受到的光量愈 晶体的变化和聚结。这就是说不同强度的光照射到胶片上,胶片乳剂层的微观领域就有不同数量的晶体发生结构变化和相互聚结。
胶片一经曝光,立即产生潜影一种看不见的影像。必须将胶片进行显影操作才能使潜影转化为可见的牢固影像。当胶片显影,结构已发生变化的卤化银晶体便转化为黑色金属银颗粒的聚结体,从而产生影像负像。
胶片上那些没有感光的,也就是没有发生结构变化的晶体即被一种称作定影剂的化学品洗去,使这些部分呈现浅灰或透明。结果是负像上黑暗部分就是曝光较多部分,明亮部分就是曝光较少部分。全透明部分就是没有受到光照射的部分。
这就是黑白胶片记录影像的基本过程。彩色胶片有三层感光乳剂层,在这些乳剂层里还分别含有不同的能够生成染料的有机化合物,叫做彩色偶合剂。它们本身是无色的,但在彩色显影时能与彩色显影剂的氧化物耦合成为有色的染料。
对于负性胶片,上层盲色乳剂里所含的偶合剂在彩色显影时形成*,中层形成品红色,下层形成青色,这就是得到的经过冲洗的彩色胶片。通过扩印或放大再把影像投射到照相纸上或者是反转片的反转冲洗。
胶片上层的*转变为它的补色蓝色,中间一层转为绿色,下层则转为红色,就得到了与自然状态一样的彩色照片或者透明的反转片。这就是彩色胶片记录影像的基本过程。
扩展资料:
胶片的性能:
1、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
2、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高;蠕变性小,尺寸稳定。
3、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达125度和耐低温性零下45度,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阻燃性。
可在-60~120℃下长期使用无明显熔点,在220-230℃呈熔融状态;由于分子链刚性大,树脂熔体粘度大。
4、吸水率小,收缩率小,尺寸精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薄膜透气性小;属自熄性材料。
5、对光稳定,但不耐紫外光,耐候性好;耐油、耐酸、不耐强碱、氧化性酸及胺、酮类,溶于氯化烃类和芳香族溶剂。
长期在水中易引起水解和开裂,缺点是因抗疲劳强度差,容易产生应力开裂,抗溶剂性差,耐磨性欠,不过加改性的PC连接胶水耐酸碱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胶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1:34
即显胶片和常规相机胶片非常相似,只是多了一些成分而已。胶片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采光。拍摄场景时,相机使胶片与进来的光短暂接触(通常远远不到一秒钟),光照到胶片上就起了化学反应。
常规胶片包括一个塑料片基,片基上面涂了一层银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曝光在大量的可见光子之下时,就形成了银原子。黑白胶片只有一层银化合物,而彩色胶片有三层。彩色胶片中,最上层是感蓝光层,往下依次是感绿层、感红层。胶片曝光时,每一层的感光颗粒对该颜色的光起反应,并建立一个色光谱的化学记录。
要转变成照片,必须用更多的化学物质冲洗胶片。一种化学显影剂把这种曝光颗粒转化成金属银。然后用三种不同的染料显影剂处理胶片,显影剂里含有染料耦合体。这三种染料颜色是:
* 青(绿色和蓝色的混合色)
* 品红(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
* 黄(绿色和红色的混合色)
每一种染料耦合体都与胶片的一个相应色层发生反应。普通的印制胶片上的染料耦合体附着在曝光的颗粒上。而彩色幻灯片胶片上的染料耦合体附着在非曝光区域。
冲洗过的彩色胶片有个负像,它的颜色是原始场景的补色。幻灯片胶片中,附着在未曝光区域的两种染料混合形成在曝光层捕获的颜色。比如,感绿层曝光的话,青、黄染料就会附着在它的两面,品红染料则不会。黄和青混合成绿色。拍立得相机冲洗过程中的颜色混合方法和幻灯片胶片基本一致,但冲洗用的化学物质已在胶片上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1:34
新的胶片上有一层很均匀的药液,成分为溴化银。胶片暴光时,不同强度的光照射胶片,可使溴化银分解,光强的地方,分解的多,表现为黑色的银颗粒。
洗胶片时,先要显影,即用硫代硫酸钠和没感光的溴化银发生络和反应,再用定影液定影,最后得到和照片黑白相反的底片。
胶片冲洗
正确曝光的胶片与未曝光的胶片仅在原子状态上有所不同,即前者发生了微小的化学变化,形成了不可见影像或“潜影”。在随后的显影过程中,显影药品必须在黑暗中作用于胶片,才能使潜影增强成为更实在的、在普通光线下持久存在的影像。这些化学药品均以液体的形式使用,每种冲洗药液对于与其相适应的胶片都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对于大多数黑白胶片,第一种化学药液(显影液)会使经光线照射的区域显影成为黑色银颗粒。随后使用的第二种药液(定影液,可以将未曝光部分的卤化银溶解掉(定影),而留下透明的胶片。因此,漂洗掉化学副产物并且干燥之后得到的冲洗结果是一张黑白底片。
将彩色胶片冲洗成为彩色底片的加,过程与前述类似,只不过要使用化学成分更为复杂的药液。彩色胶片冲洗过程中,显影液在包括有黑色银的黄、品红和青色三层乳剂层中形成染料。而后,漂去银并定影,就会留下仅由三层染料构成的、与被摄体颜色互为补色的彩色画面。彩色幻灯片则需要更多的冲洗步骤。首先使用的是黑白底片显影液,然后(经正常定影的)胶片经彩色显影,在银与染料中产生正像。在所有的银被漂去并经定影之后,留下的就是具有染料正像的彩色幻灯片。
印片
接下去的制作步骤是印相,或者是更为普遍的作法 放大。已有画面的胶片装在称为放大机的立式投映机中,放大镜头可以在感光照相纸上形成影像,其大小几乎可根据需要任意选定。曝光期间,通过胶片上透明区域照射到相纸上的光量要比密度较大区域的光量多。记录在相纸上的潜影也要经过随后的化学药液冲洗。
大体上讲,这些冲洗步骤与冲洗胶片时所需的步骤相类似。例如,黑白相纸经过黑白底片的曝光,然后显影、定影和水洗,就会显示出"底片的底片",这是一幅正像,即人们所熟悉的黑白照片。彩色相纸曝光之后,经过彩色显影、漂白和定影等一系列冲洗步骤即可形成彩色底片的彩色底片--正片。此外,还可以由彩色幻灯片用一些其它的感光材料和冲洗工艺得到彩色照片。
印片的重要特征(除了能改变影像大小和印出多张复制品外)就是可以自始至终对画面进行校正或控制。边缘附近不理想的部分可以被裁去,选定区域的色调可以变浅或加深。对于彩色印片,可以利用工作范围很大的放大机滤光片精细调整照片的色彩平衡,或者产生某种效果。此外,还可以根据经验,使几张胶片的某些部分结合成为一张照片,形成部分正像、部分负像的画面等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64584.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11:35
为了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