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4 08:0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5:30
因为老虎符合猫科动物的全部特征,所以将老虎列入猫科动物之中。
现代虎的祖先是一种叫做“中国古猫”的小型食肉类,大约是在距今300万年的更新世以后在地球上出现的,与人类的出现时间较为接近,而且可能曾与人类的祖先——蓝田人一起生活过。
虎的毛色有浅黄或棕*,满有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符合猫科动物的外形:
(大多数猫科动物都有斑点,条纹或玫瑰花纹,但其中一些,如美洲狮和狮子皮毛的颜色单一而均匀。有些物种的个体是黑色或几乎接近黑色。猫科动物的头骨特点为吻部短、颧宽较大,超过颅全长一半以上。
头骨轮廓近似圆形。鼻骨短,呈斜坡状,前颌骨狭,上颌骨高而短。下颌骨亦短,冠状突显高。额骨部高耸,颧弓粗大,并向两侧强烈扩张,以附着和容纳粗大的咀嚼肌。短的吻部,亦是加强和适应咬合动作的。)
虎的捕食习惯符合猫科动物的特性:猫科动物都采取隐藏自身,背后偷袭和锁喉窒息的方法,捕食方面一般是采取锁喉,使猎物窒息而死。老虎遇到大中小型的猎物基本都是咬断颈椎,脊椎骨。老虎捕杀猎物采用的都是速战速决。
扩展资料:
虎的种类:
1、华北虎
在中国产于黑龙江、吉林东部海拔1000米以下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野外仅有20只左右。
2、华南虎
是中国特有的一个亚种,20世纪50-60年代时,它被当作“害兽”,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如今仅在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等省交界的山区尚残存有不足25只。
3、马来虎
在2004年认为是新的老虎亚种,雄性全长约为2.7米,分布在马来岛南部、马来西亚和泰国境内。以前以为是印支虎,后来才发现它自己是一个亚种。
4、印度支那虎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一带,由于多年的战争现仅存1220到1785只野生的。在和马来虎分离后平均体重180千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猫科动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5:30
一看到这个题目,人们就会立刻想到猫。的确,由于人类的驯化使野猫变成了家猫,它那柔软的皮毛、娇细的叫声、能捉老鼠的技能、对人百依百顺的态度,着实令人尤其是女性特别宠爱。但在这里我们说的是猫科动物,而不仅仅是猫,如果把猫放大100倍,恐怕喜欢它的人就不多,而害怕它的人倒不少了,因为那不再是猫,而变成了一只老虎了。猫、猞猁、豹、虎、狮在动物分类学上它们都属于哺乳食肉目的猫科动物,这些动物其共同特点有:圆脸脑量大,两眼位于正前方,看物体有立体感,能精确分辨距离的远近;爪尖缩放自如,行走时无声,能爬树(大型动物除外),能游泳,奔跑快(猎豹的速度是陆生动物中最快的)。它们具备了这些特点,在捕食中占据了极大的优势,自然就成为“兽中之王”了。 猫科动物的祖先是出现在老第三纪末期的古猫科动物,再往前寻,新生代初期的祖先是细齿类,与犬科动物同一祖先。古猫科动物演化初期时的体形也就同现代家猫的体形差不多大,它没有像犬科动物祖先那样走出森林(直到很晚,狮子和猎豹才走出森林),而是向适应森林中生活的方向发展:四足末端的爪尖演变得缩放自如(猎豹的爪尖不能缩,这是个例外),行走不缩回,由又厚又大的脚掌肉垫着地,既不磨损爪尖,行走又无声;森林中光线较弱,而开阔地光线又强烈,为了运动中迅速适应光线的变化,就需要调节瞳孔的大小。猫科动物调节能力很强,以猫为例,早晨瞳孔是半张,中午瞳孔眯成一条线,夜晚瞳孔全张,并且由于眼内有一层薄膜对光线的聚集作用极强,使周围环境的微弱光线会都聚集在眼底向外反射,使人看到它们的眼睛发出荧光。眼睛的这种结构使它们在黑暗中也能看清物体,所以能在夜暗中狩猎。森林中障碍很多,行走时为减少身体的刮碰,身上的突起部分尽量缩小,如嘴部后缩,嘴边胡子的长度与肩一样宽,胡子碰不到洞口,全身就能通过;耳朵变小、尾巴上仅长短毛等。由于森林中不适于快速奔跑,故它的捕食方法不同于犬科动物那样,靠耐力对猎物穷追不舍,而是用埋伏的方法隐蔽在林中动物饮水的小溪、水池边,等待猎物通过时一跃而上,咬断喉管杀死猎物。这种捕食方法要有极佳的跳跃性,需要身体柔韧。同学们大概都看过猫伸懒腰,它的背弓得很高,然后腰又拉得很长。这表明猫的脊椎骨之间韧带较松,奔跑时弓起腰来,前后肢能充分的靠近,甚至后肢可以伸到前肢的前面,而当它挺身时,前后肢的距离又能拉得很长,这样跑动时步幅非常大,而且频率也很快,轻而易举地就能追上猎物。除了埋伏以外,还采用慢慢接近猎物再突然袭击的方式。这就要求爆发力非常好,弹跳力非常强,如老虎一纵身能跃过7米宽的山涧,由静止转为奔跑的时间也相当的短,即加速很快。专家们做过测定,非洲草原上的猎豹从静止到时速为 50米/秒的时间只需2秒钟,半分钟内时速可高达110公里,这种速度是任何食草动物都跑不出来的。前面提到了猎豹利爪不能缩回去,其实奔跑时爪尖像跑鞋一样加快了猎豹追击速度,这是猎豹的长期适应偷袭捕食演变的结果。这是猎豹追击时憋着一口气跑的,半分钟一过若还未捕到猎物,它便会自动放弃,站在原地直喘气。猫科动物的牙齿在进化中比犬科动物小,但上下两对犬齿既坚固又细长,它的下巴和头骨之间的肌肉发达,收缩时极为有力,能够咬断猎物的脖子和骨头。因臼齿(大牙)小,它们不嚼骨头只吃肉,为了能充分的吃肉,舌头上演化出了一层又密又细的倒钩,能把附在骨头上的肉一点点*光。如果家中有猫,不妨试试让它*你的手,你会感觉它的舌头像细砂纸一样磨手,可见猫科动物进食要比犬科动物精细。为了隐蔽地接近猎物,身上还有一件“迷彩服”,更提高了捕食的成功率。与犬科动物相比,不妨打个滑稽的比喻,猫科动物像个聪明的人,总能吃上好吃的,而犬科动物像个笨蛋,饥急了什么都吃。 虽然猫科动物是最强悍凶猛的食肉动物,但也得遵守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规律。有些不适应自然界变化的猫科动物,由于跟不上动物进化,最终也是惨遭淘汰。犬科动物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过总的来说猫科动物对环境的高度适应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猫科动物体形大小、生活环境的不同,它们也分化成不同的种类,大中小俱全,生活环境各异,如草原上的狮子,森林中的老虎、豹子,平原的猫。没有任何动物能与它们为敌,就连狼也要惧怕三分,更不要说向它们进攻了。 但是从人类实用的眼光来看,猫科动物的演化也不是完美的,前面提到了它们的耐力不够,不适应长途跟踪,嗅觉不如犬科动物,而且喂养的食物要很精细,成本太高。当然人也把野猫驯化成为家猫,目的是让它捉老鼠,在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以后,养猫又多了一种目的——观赏。尽管如此,在人类社会中,犬科动物的用途比猫科动物广泛得多。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5:31
老虎终归还是猫科动物,这一举一动都透露着猫科动物的特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5:31
你看看你家的猫是不是和它长得很像!除了体积不一样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5:32
kkk猫女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