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的由来?38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5 02: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3 17:17
茄子的别名:
落苏、紫菜、昆仑瓜……
据说,原产印度的茄子,状如鸡蛋。什么时候,它从印度来到中国?有人说,它是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成书于公元533年至544年间的《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中,已经介绍怎样种植茄子了。这证明至少在南北朝以前,茄子就已经从印度引入并播种。不过,刚传入中国时,茄子乃是“进口蔬果”,当时十分金贵,一般平头百姓根本吃不到它。东晋时代的公元328年,陶侃与温峤的军队在石头城(今南京)外、长江边上的“茄子浦”会师(事见《资治通鉴》卷九十四晋纪十六)。这个“茄子浦”原系水滨,《资治通鉴》注释道:“其地宜种茄子,人多于此树艺,因以名浦”,可见这是个专门培育茄子的种植园。然而,那时(一直到唐代)未曾普遍栽种,生活在唐代的段成式(《酉阳杂俎》作者)年轻时,随父亲段文昌赴剑南节度使任,在四川吃到茄子(可见以前从未吃过),不知茄子的来龙去脉,因而请教他人:
“(段)成式因就节下,食伽子(即茄子)数蒂。偶问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伽子故事,张云:一名落苏。”(《酉阳杂俎》前集十九·草篇)
由此可知,即使到了唐代后期,茄子并未普及,但当时已有人称它为“落苏”了。
初传入中华时,它叫“伽”(音qie)有人认为它是草本植物,因而就移“伽”为“茄”。然而,这里的“茄”字读音为“伽”(qie)而非其本音(jia)。从此,“茄”一字而有二音。古代,伽茄互用,后来则统一写作“茄”。
上引《酉阳杂俎》中,张周封告诉段成式:伽子又叫落苏;段成式问他落苏出典,张回答:事具《本草拾遗》。意思是:张周封讲伽子又称落苏是从《本草拾遗》一书中看来的。于是,我们查《新唐书·艺文志》,知道《本草拾遗》是盛唐开元时人陈藏器所撰;该书“昆仑瓜”条下云:茄子也,一名落苏,一名昆仑瓜。
茄子引入中华后,人们把它当成瓜。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即把茄子附在“卷二·种诸色瓜”之后。据说,隋炀帝杨广就称紫色茄子为“昆仑紫瓜”。又因其无论圆形、卵形,抑或条形,皆以紫色为多,因此它有时又被称为紫菜。自然,这不是我们现在吃的紫菜,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紫色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