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的疯狂形象与作品的清醒认识,怎样联系统一起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6: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12
《狂人日记》是发表于《新青年》1918年5月号,是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是一份激烈的指向封建主义制度和道德的宣战书,它以前所未有的彻底精神,攻击了封建礼教,把四千年的历史总结为吃人的历史。鲁迅自己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这个弊害概括起来就是“吃人”。
《狂人日记》的丰富深邃的思想是通过狂人的形象表现出来的。“狂人”这一形象,使鲁迅先生激烈的反封建思想的凝聚,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反封建的文学形象,已经和鲁迅一道载入史册。
狂人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奇特而复杂的艺术形象,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患*狂症的精神病人,他的言行,他的思维,都具有*狂症的疯狂的特征。但另一方面,在狂人的臆想疯话中更包含着深刻的真理,他的精神品格具有清醒的反封建战士的特征。
这个“狂人”是一个“*狂”病症的患者,他精神紧张,心怀恐惧,以为别人都在准备吃掉他,包括他的大哥和街上的小孩子。他独自住在一间黑漆漆的屋子里,被人看守着,或者说是照管着,在他的思想活动中,他把目前生活中能看到的一切和记忆中留有深刻印象的一切,通通都和“吃人”这一事联系了起来。狼子村的佃户说的村人把恶人的心肝炒了吃固然是吃人,连蒸鱼的眼睛也是吃人的样子,医生诊脉是在揣肥瘠,路人的笑也像青面獠牙,使他从头冷到脚跟。他在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事物很少,他怀疑周围的一切人,但同时他又在不停地思索,“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于是他就不能不在过去的记忆里来寻找联想,而且按照一个患*狂的病人的思路,把这一切都和吃人联系起来。所谓“过去”,就是说在未狂以前,那时他的神经是健全的,照作品所提供的细节,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读过历史,做过策论,不只知道“易子而食”、“食肉寝皮”这些文句;盘古开天辟地和易牙献子这些故事;而且还有关于《本草纲目》和海乙那(鬣狗)的知识。更重要的,他曾经在二十年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就是说他曾经做过打破封建传统和陈规的活动。他还清楚的记得徐锡麟的牺牲,这就说明他在发狂以前是一个*者,而且曾用当时*者眼光来观察事物。到他成了狂人,他就把这些经历和记忆都和吃人以及周围的人对他发生仇恨的原因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他把周围的人对他的仇恨归因于他曾经触犯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我们也很容易想到他得病的原因。*狂的病因总是与患者受过*或者有受*的可能相联系的,他得病自然与他从事*活动有关,他是因为*才被*成疯子的。这样,在这个狂人的性格中,就有了既是疯狂的*狂患者,又是清醒的*者的两种特征。
狂人非常思考和研究问题。对于现实中看到、听到、感到的一切事,他进行着思考和探索,而且寻根究底,查书本,追溯历史,有一股不弄明白誓不罢休的精神。例如狂人在断定周围的人要吃它,出自本能,也出自多疑多虑的病态心理,他自然要研究,要思考,要防范。为此,他进行了奇特而深刻的思考与探索。“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是在狂人错乱的思维中始终贯穿的一条基本线索。因此,他完全打破了过去所读的那些圣经贤传的束缚和传统的思维定势,对任何问题都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进行全面的审视和彻底的反思。他从“目光”到“赵家的狗”,从街上的小孩到大哥,从历史的记载到现实的所见所闻,如易牙献子,狼子村杀人煎心,大哥讲论,妹妹的死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终于发现了家族制度的全部黑幕: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每本上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段话中就强调了狂人非常喜欢研究和思考的特点,为了搞清“古来时常吃人”,他翻开历史查,“仔细看了半夜”,直到从字缝里看出吃人两个字时,他才罢休,可见他是十分喜欢研究和思考问题的。狂人尤其注意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大哥和家庭。作为封建家长的大哥,在*上是压迫者,经济上是剥削者,也是传统伦理道德的维护者,现实中“吃人”的主使者。而曾对妹妹的死哭过不住的妈妈,其实也参与了对妹妹的扼杀。狂人的这些发现,暴露了那些宗法制度的家长和统治者在仁义道德表面下的罪恶本质。说明了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道德是多么伪善和残酷。有这样的*家庭构成的整个封建宗法社会里,还有掌握着陈年流水簿子的古久先生,和古久先生一气的赵贵翁和他的狗,满目凶光的刽子手扮的医生,维护“从来如此”、“吃人有理”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以及“青面獠牙的一伙”、他们都是“自己想吃人,又怕被人吃了,都用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那些道貌岸然,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吃人者,更有狮子的雄心,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他们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狂人希望所有的人都去掉吃人的心思,平等相处。“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这些研究和发现是多么具体、深刻、全面,完全是想前人之所想,言前人之所言。由以上内容可见,狂人是非常喜欢研究和思考问题的。狂人的对社会的非常清醒的认识,正是因为他对现实和历史进行了艰辛的探究。最后,他终于发现了“仁义道德”就是吃人,发现了吃人者的种种鬼蜮伎俩,发现了周围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狂人还能分辨出吃人者中有着桑了良心,明知故犯和历来惯之不以为非等不同心思的区别。狂人处在受传统思想束缚的周围人群中,他是孤独的、不被理解的。
狂人具有现代意识和反传统的精神及民族忧患意识。在狂人的全部日记中,都是对“人”的强调,对于“真的人”和没有吃人的社会的渴求。这是他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人”的意识觉醒的表现,是他观察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狂人还进一步以进化论的武器对这种罪恶的吃人制度给了彻底的否定,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人类是进化的,人类处于蒙昧时期才不懂得生命的价值,不珍惜个体生命的存在着吃人的现象。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了,“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有的却没有进化,还保持着野蛮的吃人的习惯,这种比虫子和猴子还不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用于自然科学领域是唯物的,用于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则是唯心的,所以狂人的这些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这里,与其说狂人是要用进化论观点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还不如说他是用这个来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野蛮、愚昧、落后。正是用了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的发展,狂人才对中国历史的“从来如此”的老谱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否定:“吃人的事,对么?”“不对?他们何以竟吃?!”“从来如此,便对么?”,他坚信,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憧憬着“真的人”出现。对于历来如此的封建道德、封建传统,他敢于怀疑和否定,并对他们进行批判,发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反传统的质问。他对旧势力的反抗异常坚决,他诅咒吃人的,他要劝转吃人的成为真的人,当他劝说失败后被送到黑屋子里,仍大声疾呼,警告吃人者,也是警告我们老大的中华民族,死抱住封建旧传统不肯改变,“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的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这是何等的精辟,足以振聋发聩,催人猛醒!这句对吃人者的警告中,也有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味道。但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狂人那种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狂人所见,不仅古久先生、赵贵翁、大哥之流一直干着吃人的勾当,而且那些佃户,仆人陈老五及给知县打过枷的,娘老子被债主*死的路人和看客,对自己的地位和命运也毫不思索,对同类的痛苦麻木不仁、对民族的存亡无动于衷,反而以统治阶级的是非为是非。这说明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造成了多么深广的社会痛苦。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民,怎能不让已经觉醒的狂人对民族的命运忧心如焚呢?
更重要的是狂人还具有自省精神。他不只是看到别人有吃人的心思,他还清醒的人是到自己未必无意识之中也吃了几片肉。他不是只把自己放于批评者的地位,只批判别人身上的封建传统思想,他把自己放于全民族的一分子的地位,是“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民族中的一员。他进行严格的自审,直率地严肃地批判自己身上的封建传统思想,发出了“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的深深自责。这种自审精神是极宝贵的。可以说,他是我们民族精神改造和复兴的希望所在。但是狂人这种严格的自省精神也绝不是个人主义的,或者说绝不是纯粹的个人主义的,目的是促使每个人都对自身进行反省,整个民族都进行反省。“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我未必无意之中,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这是严格的提醒每一个人都来思考自己的处境和地位,从而惊醒起来。“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有谁怀疑这不是一个古老愚昧落后的民族所进行的自我批判,表现了民族的自省精神。
狂人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一声含泪带血的伟大“呐喊”。狂人说出了当时的人想说而说不出的话,狂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呐喊高亢而激越,动人心魄,撕裂黑暗。下一代是民族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能让他们再在封建思想道德毒害下浑浑噩噩的被吃、吃人了,要把他们从封建传统之中解放出来。鲁迅在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讨论怎样对待孩子时,主张“觉醒的人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的光明的地方去。”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崇高的品格。在狂人的“救救孩子”一声中,我们感到狂人为民族现状、前途忧心如焚而又怀着希望的灼热感情,体味到他这种伟大而崇高的品格,狂人最后发出的一声伟大的呐喊,表现了狂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战斗渴求,是五四时期激越的战斗号召。当我们今天来纪念五四运动那场爱国斗争的伟大意义时,不能不想到在它整整一年前,狂人所发出的呐喊。如果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思想准备的话,那么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形象则在文学领域举起科学民主大旗,对封建主义的罪恶作了一次总的清算和讨伐,宣告了五四时代新人的诞生,预示了时代风雨的来临。
狂人是丰富复杂的形象,从他是一个狂人来说,他的想法很糊涂,他只想到别人吃他,包括给他找人治病的大哥。从他是一个*者来说,他又是敢于打破传统的先驱者,是对将来有预见的十分清醒和勇敢的人物。
狂人身上同时体现了疯狂与清醒这一矛盾的特征,那么,这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如何统一在狂人身上的呢?我们还是从狂人形象的本身所具有的思维的特性来看二者如何统一在狂人身上。
第一,狂人的思维本来就是跳跃式的,缺少连贯性,前后之间只能略具联络,而眼前的见闻和记忆中的事物又都是他思索和研究的对象,因此,尽管如“小序”所说,“语颇错杂无伦次”,但可以同时在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存在。正如“错杂”的语言我们在作品中也只找到对意义并无妨碍的几处,而并不是满纸荒唐言。错杂的文句计有:一 “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 二“易牙蒸了儿子给桀纣吃”中的“桀纣”应为齐桓公。三“徐锡林”的“林”应为“麟”。——这些都是有助于表现日记为狂人所记,而又无损于意义的明白的。同样那些表现*者的地方,也是通过狂人的特殊思维方式而又使他不损害*者的战斗精神。
第二,在狂人的思路里,二者之间本来有共同的地方,可以由“吃人”这一点将他们贯穿起来,而这就十分有利于表现*者眼中的封建制度的实质。鲁迅在《灯下漫笔》文中曾说:“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宴的厨房。……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吃人者,掀掉这筵宴,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在这篇充满*精神的杂文里,对于“中国文明”和封建社会历史的描述,同样是因 “吃人”这一特点来概括的。鲁迅当时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以*民主主义者的锐利目光,不只是已经看出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性,而且说明这种制度是为阔人和凶人服务,而直接受到损害的则是“悲惨的弱者”。当然,这里所说的吃人是指封建制度所加给被压迫者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致命的损害,是一种譬喻的说法,并不就像狼子村的人炒心肝那样的吃人肉。作为一个*者,狂人原来也是这样理解的,这正是导致许多人仇视的一种打破传统的思想,狂人的特点就在于把这两种吃人联系在一起,从一个患*狂的病人的思路出发,给了许多吃人现象以具体形象的意义。事实上充满封建制度中的“人肉的筵宴”的残酷性质远比具体的吃掉一个人要深广得多,因为吃人肉的事实毕竟是比较少见的,但前者是一个概括性的譬喻,通过狂人的联想,就在不损害“吃人”的深刻意义的情况下,又赋予了它以具体可感的性质。作者这种巧妙地艺术构思使作品对于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抨击显得异常尖锐有力。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这样一个既疯狂又清醒的狂人形象,以狂人这样一个既平常又特殊的人物为主人公,既表现了近代中国社会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遭遇和思想趋向,又以他精神病人的锐利眼光和偏执态度,彻底揭露了封建主义的吃人本质,宣传了现代民主科学精神。狂人形象的出现为新文学描写普通人物和劳动人民开辟了道路,并为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伟大任务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狂人这一既疯狂又清醒的文学形象不仅在中国现当代人物画廊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就是在世界现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也占有极为耀眼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