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流而为德”作何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6:4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3:26
应该是出自老子《道德经》
老子认为“道”是人的最高境界,而孔子的“仁”“义”“礼”则低于“道”了,“道流而为德,德流而为仁,仁流而为义,义流而为礼。”也就是失去了“道”而后才有了“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了“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了“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了“礼”。
《老子》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
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真正重视美德的人并不去刻意表现自己的美德,所以他才能保有美德,不重视美德的人却处处想表现自己的美德,所以丧失了美德,重视美德的人清静无为,无为是因为没有私欲,不重视美德的人碌碌多为,多为是为了满足私欲。
重视仁的人碌碌多为,多为不是为了个人私欲,重视义的人碌碌多为,多为是为了满足私欲,重视礼的人碌碌多为,如果没有人响应他,他就卷起袖子,生拉硬拽。
所以说,失去了“道”而后才有了“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了“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了“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了“礼”,礼是忠信不足的标志,是祸乱的开始,所谓的“先见之明”对道来说属于华而不实的东西,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要笃守忠信,排除礼仪,要遵循规律,不要事先随意揣测。所以要舍弃礼仪和先见之明等,笃守规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3:27
道不存则退而求其德,取下而求其次之意。道是无为,德则是教化了,以道治国比以德治国的境界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