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论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4:2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15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类型多种多样,涉及的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多、范围广,造成的危害也比较严重。
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排挤本地种。例如从洱海、程海和抚仙湖引进太湖新银鱼后鱼产量的变化来看,浮游动物为食性的银鱼不仅与本地鱼类的幼鱼发生强烈的食物竞争,而且与程海红鮊、大眼鲤、春鲤、洱海鲤、鱇[鱼良]白鱼等浮游动物食性的本地鱼类之间也产生强烈的食物竞争,导致本地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或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扼杀当地物种。外来鱼类通过与本地鱼竞争食物并吞噬本地鱼类鱼卵使本地鱼种类和数量减少的例子很多。以洱海为例,20世纪 60年代引进"四大家鱼"时带进的鰕虎鱼和麦穗鱼主要生活于湖泊的浅水区,嗜噬本地鱼类产于浅水区的授精卵,结果导致本地鱼类种群急剧减少。
或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濒危或灭绝。例如豚草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排斥作用。
在云南各地,导致本地鱼类濒危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外来鱼类、围湖造田、水利工程、酷渔滥捕。滇西北主要的3个湖泊洱海、程海、泸沽湖,共有本地鱼类 34种。从鱼产量的历史资料来看,本地鱼类数量急剧下降均发生于引进新的鱼类种类之后。洱海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引进"四大家鱼"时无意中夹带进鰕虎鱼和麦穗鱼等非经济性外来鱼类后,大理弓鱼等本地鱼类经历了第一次冲击,产量急剧下降,下降幅度在50~1000倍左右,同期鱼船的数量及捕捞强度的增加则仅为1倍左右;至80年代中期,鰕虎鱼和麦穗鱼等非经济性外来鱼类数量明显下降后,本地鱼类的产量又有所回升;80年代末期引进太湖新银鱼并在90年代初期形成产量后,土著鱼类又经历了第二次冲击,各种本地鱼类均陷于濒危状态。同期,泸沽湖有裂腹鱼遭受鰕虎鱼和麦穗鱼等排挤,程海有本地鱼遭受银鱼排挤的类似命运。这些资料表明,在外来鱼类、围湖造田、水利工程、酷渔滥捕等四大致危因素中,外来鱼类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或濒危的最大因素。
由于直接减少了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形成了单优群落,间接地使依赖于这些物种生存的当地其它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最后导致生态系统单一和退化,改变或破坏当地的自然景观。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禾草或灌木入侵种占据空间后,其它的乔木就无法生长。许多外来入侵种使植被遭到破坏,变成层次单一的低矮植被类型。这些植物群落(包括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等)的改变相应地引起生态过程的改变,这包括正常的火循环周期被改变,火发生的频率及水资源的消耗增加,加重土壤的贫瘠化等。
外来入侵种对生态系统另外一个更不易察觉的影响是污染当地的遗传多样性。随着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化,造成一些植被的近亲繁殖及遗传漂变。有些入侵种可与同属近缘种、甚至不同属的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不但可与同属植物杂交,还可与假蓍紫菀(Aster ptarmicoides)杂交。入侵种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后者的遗传侵蚀。在植被恢复中将外来种与近缘本地种混植,如在华北和东北本地种落叶松(Larix)产区种植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在海南本地的海桑属(Sonneratia)产区混植从孟加拉国引进的无瓣海桑(S. apetala),都存在相关问题,因为这些属已有一些种间杂交的报道[14]。从美国引进的红鲍(Haliotis rufescens)和绿鲍(H. fulgens),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我国本地种皱纹盘鲍(H. dscus hannai)杂交,在实验室条件下已经获得了杂交后代,如果这样的杂交后代在自然条件下再成熟繁殖,与本地种更易杂交,结果必将对我国的遗传资源造成污染[3]。
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会逐渐恢复,而当外来物种入侵后,即使停止继续引入,已传入的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而会继续大肆繁殖和扩散,这时要控制或清除往往十分困难。而由于外来物种的排斥、竞争导致灭绝的本地特有物种则是不可恢复的。因而对外来物种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医学问题,其中一些是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病毒是个棘手的问题,尽管人类用疫苗成功地防治了天花、小儿麻痹、黄热病等病毒,但是对大量的病毒却束手无策。人类花费大量精力寻找爱滋病的疗法,却收效甚微。更糟糕的是,全球化会使那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传染性疾病是外来物种入侵的典型例证。大凡新型的传染病,一些是直接通过旅行者无意带进来的,还有一些则是间接地从人们有意或无意引进的动物体上传染的。[10]
淋巴腺鼠疫(通常是由鼠疫杆菌Pasturella pestis引发的)由跳蚤携带,而跳蚤通过寄生于入侵物种--原产自印度的黑家鼠(Rattus rattus),从中亚传播到北非、欧洲和中国[10]。
随着欧洲殖民地的建立,麻疹和天花从欧洲*席卷了西半球。当地居民对这些疾病的抵抗力很弱,这也促使了阿芝特克和印加帝国的衰落[10]。
一些外来动物,如大瓶螺等,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麝鼠可传播野兔热,极易威胁周围居民的健康。
豚草花粉是人类*反应症的主要病原之一,所引起的"枯草热"给全世界很多国家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据调查,1983年沈阳市人群发病率达 1.52%,每到豚草开花散粉季节,过敏体质者便发生哮喘、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体质弱者甚至可发生其他合并症并死亡[1]。
大型工程,比如修建水坝、灌溉、土地开垦、道路建设和移民工程等,都可能导致疾病入侵,比如疟疾、骨痛热、血吸虫病和锥形虫病。人类开垦热带雨林地区,为更多的病毒入侵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中包括以前只在野生动物寄主之间循环的出血性发烧病的病毒。
3 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改变侵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严重危害当地的社会和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聚居地区周围都有其特殊的动植物资源和各具特色的生态系统,对当地特殊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傣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地区。由于紫茎泽兰等外来入侵植物不断竞争,取代本地植物资源,生物入侵正在无声地削弱民族文化的根基。凤眼莲往往大面积覆盖河道、湖泊、水库和池塘等水体,影响周围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人们难以从水路乘船外出。
4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有许多不利影响。杂草使作物减产,增加控制成本;水源涵养区和淡水水源生态体系质量的下降会减少水的供应;旅游者无意中带入国家公园的外来物种,破坏了公园的生态体系,增加了管理成本;病菌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每年上百万人致死或致残。外来入侵种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造成的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已有5万多种外来种,虽然有害的入侵种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但它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惊人的。美国每年有700 000 hm2 的野生生物栖息地被外来杂草侵占,每年由于入侵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 230亿美元!在美国受威胁和濒危的958个本地种中,有约400种主要由于外来种的竞争或危害而造成的,这种损失是难以用货币来计算的。入侵种给中国造成的损害尚未做出全面的评估。由于中国的生态环境破坏得更为严重,入侵种更为猖獗,加上本土物种的基数较大,估计受损程度要大于美国。入侵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保守估计,外来种每年给我国的经济造成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表2部分地显示了外来入侵种相关的经济花费。
表2:我国外来入侵种相关的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
外来入侵动植物对农田、园艺、草坪、森林、畜牧、水产和建筑等都可能直接带来经济危害。比如,外来的白蚁是破坏建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外来种常常引起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成为贸易制裁的重要借口或手段。
外来有害生物还可以通过影响生态系统而给旅游业带来损失。在云南省昆明市,20世纪70-80年代建成了大观河篆塘处-滇池-西山的理想水上旅游线路,游人可以从市内乘船游滇池和西山。但自90年代初,大观河和滇池中的凤眼莲"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大观河以及部分滇池水面,致使这条旅游线路*取消,在大观河两侧建设的配套旅游设施只好废弃或改做他用,大观河也改建成地下河。这给昆明的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松材线虫扩展速度惊人,现在正威胁着著名的黄山和张家界的风景名胜区。一旦入侵,给这些风景区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是很难估量的[1]。
与直接经济损失相比,间接损失的计算十分困难。外来生物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火灾、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比如,大量的凤眼莲植株死亡后与泥沙混合沉积水底,抬高河床,使很多河道、池塘、湖泊逐渐出现了沼泽化,甚至失去了其应有的生态作用,并对周围气候和自然景观产生不利影响,加剧了旱灾、水灾的危害程度。凤眼莲植株大量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对水体二次污染,又加剧了污染程度。尽管这些损失难以准确计算,但却不容忽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16
警惕外来物种的入侵
1.外来物种的定义
外来物种(Alien species) 是指出现在过去或现在的自
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 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 在
没有直接或间接的人类引入或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 的物
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 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
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
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 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
时候, 就成为外来入侵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 。外来物种
在有的文件中也称之为非本地的( non- native) 、非土著的
(non indigenous)、外国的(foreign)或外地的(exotic)物种。
2.外来物种入侵的特征
①外来入侵种进入与扩散的途径及危害形式复杂多
样、难以防范, 还存在通过不同的渠道多次引入的可能, 但
以人类有意或无意的行为所引起的入侵为主, 入侵种的登
陆地点也相对集中。
②入侵行为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 一旦达成入侵, 往往
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爆发之势, 极难防范和监测。
③入侵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 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引入和逃逸期、种群建立期、停滞( 或潜伏) 期和扩散期。但
有目的引入的物种, 如引种作物等, 以及受干扰明显地区的
物种, 其两阶段间的成功率要高得多, 因此其入侵的成功率
也较高。
④入侵范围广泛( 汲及陆地和水体的几乎所有生态系
统) , 后果难以估量和预见, 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且难以或甚至根本无法清除或控制( 不可逆性) , 防除的代
价和成本也极为高昂, 而防除方法稍有不当或失灵, 入侵将
可能变得不可收拾, 受影响区域可能会迅速扩大。
⑤入侵事实、后果及其影响可能长时间存在。
⑥入侵具有某种条件性或选择性特征, 物种单一的、人
为干扰严重的、退化的、有资源闲置的、缺乏自然控制机制
的生态环境下, 入侵成功的可能性较高, 而生态完整性良好
的生态系统较不易受到入侵。
3.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
a、有意引种
①作为药用植物
如肥皂草(Saponaria officinalis)、含羞草决明(Cassia mimosoides)
、决明(Cassia tora)、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望
江南、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洋金花(Datura metel)、
澳洲茄(Solanumlaciniatum)等。
②作为水产养殖品种如克氏原螯虾(Procambius clarkii)、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ianalus)、虹鳟
鱼(Oncorhynchus mykiss)、口孵非鲫(Tilapia sp.)、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匙吻鲟(Polyodoh spathula)、淡水白鲳(Colossoma
byachypomum)、斑点叉尾鮰(Morone saxatilis), 以及一些
食肉性鱼类( 特别以小型鱼类为食) 如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条纹石鮨(Morone saxatilis) 和金眼石鮨(Morone
chrysops)等等。
③作为改善环境植物
如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结缕草(Zoysia materlla)
、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等。
④作为食物
如番杏(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尾穗苋(Amaranthus
caudatus)、落葵(Basella alba); 作为水果引进的番石榴(Psidiumguajava)
、鸡蛋果(Passiflora elis)、作为产生“凉粉”原料
的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ides) 以及作为食用动物的大瓶
螺、褐云玛瑙螺等。
⑤作为麻类作物
一些古代引入的麻类作物, 如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大麻(Cannabis sativa)等, 这些麻类作物的栽培
业随着棉花的引入而逐渐遭淘汰、在许多地方沦为杂草。
⑥作为宠物
一些动物作为宠物而在城市中广泛养殖, 生存能力较
强的一些鹦鹉, 如小葵花凤头鹦鹉(Cacacatua sulpurea)和虹
彩吸蜜鹦鹉(Trichoglossus haematotus), 当其野化后, 数量大
增, 过度利用结果实的灌木, 或者过度采食嫩叶, 危害当地
植被。
b、无意引种
①随船只等交通工具带入
如红螺、芦荟等。
②随进口农产品带入
如松材线虫等。
③随旅游者带入
如地中海实蝇、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等。
④通过周边地区自然传入
如紫茎泽兰、飞机草主要是通过公路交通等从中缅、中
越边境扩散入我国, 风和水也是自然扩散的原因之一。薇甘
菊可能也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 稻水象甲也可能是
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的。
⑤随着人类建设传入如湿地松粉蚧等。
4.外来物种所造成的危害
几个世纪以前, 南非为了商业和装饰目的引进了一批
包括按树、松树、金合欢树在内的树种。没想到, 这些树种成
了一个个“癌细胞”, 它们快速繁殖, 成为“超级植物”, 没有
任何其他树木可以与它抗争, 也没有任何昆虫天敌可以消
灭它们, 环境学家卡罗琳·格尔德布罗姆称这是一种由生物
入侵诱发的“绿色癌症”。据测试, 一棵高大的澳大利亚按树
每天吸收水分多达120升, 这些树木常长在河边, 很快就把
河水吸干, 使南非这个本来就十分缺水的国度面临着更严
重的干旱。直到1994年非洲人国民大会执政以后, 才开始了
大规模的砍伐外来树种的运动, 打击生物侵略者已经收到
了一定的效果。
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的水葫芦, 曾经为绿化水面、提
供猪饲料等作过贡献。但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 在一段不长
的时间内就形成一个单一的、压倒其他一切水生植物的优
势群落, 它们覆盖水面、堵塞河道、影响通航、扼杀水下鱼类
等生灵, 严重影响抗洪排涝和灌溉, 死亡后又成为主要的水
质污染源。近些年, 昆明市*每年投资50万至80万元人工
打捞滇池水葫芦。1991年, 该市曾组织15万人控河清淤达1
个月之久, 可是仅仅一年多一点时间, 水葫芦又“死灰复
燃”, 重新蔓延, 溢满河面。
一次次飞机航班、一艘艘远洋轮船、一位位在各*之
间跋涉的旅行者, 都可能是近些年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甚至危害人体健康的艾滋病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迅速传播
( 实际上也是一种生物入侵) 的重要原因。1997年, 香港发生
禽流感事件, 不得不销毁140万只鸡, 仅鸡农鸡贩的损失即
达1.4亿港币, 2004年,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爆发了禽流
感, 仅亚洲地区损失超过5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 美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
高达1500亿美元, 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 南非为
800亿美元。我国因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也相当发惊人, 每
年仅几种外来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 其中, 每
年对美洲斑潜蝇防治费用就高达4.5亿元。
5.预防
首先, 引进外来物种应慎之又慎, 必须经过可行性试
验, 试验范围就严格控制, 并与引进天敌相配套。澳大利亚
引进牛羊与引进屎克螂相配套, 成功地解决了发展畜牧业
和牧草业的矛盾。与此相反, 我国引进牛蛙却没有找到它的
天敌, 致使牛蛙泛滥成灾。其次, 应加强海关、边境口岸的检
验检疫, 将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和家褐蚁等有害生物挡
在国门之外。第三, 要查清现有外来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
况, 及时做好防治的综合治理工作。国家环保总局近来公布
了危害严重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 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
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 水
葫芦) 、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
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对以上物种应拒之国门之外, 若
已入侵, 则切实采取治理措施, 以防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