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3:57
共6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08 10:40
提起"三军",现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实际上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而且与现代陆、海、空三军实质意义也相去甚远。古代三军:步、车、骑三种兵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8 07:48
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提起“三军”,现代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而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这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完全不同。
三军指: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上马为兵,下马为农,解甲归田即由此来,此三军之原意,是典型兵农合一的耕战模式。
宋朝建立后开始出现职业军人,逐废。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赺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8 09:06
古代"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 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商鞅《商君书.兵令》:"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上马为兵,下马为农,解甲归田即由此来,此三军之原意,是典型兵农合一的耕战模式。
宋朝建立后开始出现职业军人,逐废。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赺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老弱之军,使牧牛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获其壮男女之食。而慎使三军无相过。此后三军逐步引申为军队的通称。
拓展资料:
《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8 10:40
【三军】1. 周 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2.军队的通称。《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汉书·灌夫传》:“ 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 吴 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 唐 章孝标 《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说唐》第一回:“〔 晋王 〕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回朝。” * 《长征》诗:“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古代指步、车、骑三军。《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今亦称海、陆、空军为三军。4.三围。《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陶鸿庆 《读诸子札记·管子二》:“‘军’之本义为‘围’,后世遂为师旅之通名……‘三军当一战’者,言三围当一战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8 12:32
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1、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魏国称前军、中军、后军..三军各设将、佐等*,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2、“三军”详细概念
(1)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2)军队的通称。
(3)古代指步、车、骑三军。
3、今天,现代的“三军”是指陆、海、空三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8 14:40
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
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 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1.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旧有三军,今又添二军,共是五军,亚于天子之制,豪杰向用,军政无阙。”
2.军队的通称。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汉书·灌夫传》:“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
唐 章孝标《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说唐》第一回:“〔晋王〕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回朝。”
*《长征》诗:“更喜 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古代指步、车、骑三军。
三军指: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上马为兵,下马为农,解甲归田即由此来,此三军之原意,是典型兵农合一的耕战模式。宋朝建立后开始出现职业军人,逐废。
商鞅《商君书.兵令》:“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赺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老弱之军,使牧牛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获其壮男女之食。而慎使三军无相过。壮男过壮女之军,则男贵女,而奸民有从谋,而国亡;喜与,其恐有蚤闻,勇民不战。壮男壮女过老弱之军,则老使壮悲,弱使强怜;悲怜在心则使勇民更虑,而怯民不战。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