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4:2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16
我国是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框架的选择问题上,我们还是可以借鉴三国的经验,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在货币*最终目标方面,1995年颁布的5中国人民银行法6规定我国货币*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实质上,我国货币*面临着来自**的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龚方乐!应宜逊,2000;谢平,2000)"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货币*最终目标确定后,货币*框架的选择实际上归结为货币*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M1和M2的增长率较大幅度地偏离预定的*目标,货币供应量目标不再有效,应该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建立一个以通货膨胀率为*目标的货币*框架"笔者认为,从美英德三国的实践看来,货币*框架的选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根据本国当前的实际经济金融条件进行调整"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实际情况,目前实行通胀目标法存在以下一些困难:(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通胀目标法要求汇率完全自由浮动,因为汇率目标与通胀目标有时会发生矛盾"要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尚需时日"(2)采用通胀目标法的前提之一是*银行对通胀目标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能够综合观察多种指标,运用多种货币*工具,充分了解货币*传导渠道,具有预测通货膨胀的技术和能力"而目前我国的*银行对通货膨胀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3)在*银行独立性方面,根据5中国人民银行法6的有关规定和从当前经济金融*改革的实际进程来看,要实现通胀目标法所要求的*银行独立性仍很难"(4)在货币*透明度和*银行可信度方面,与实行通胀目标法的国家相比,我们有待进一步提高"可见,我国目前过渡到通胀目标法的条件还不具备"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框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由于我国金融创新的速度加快,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中介目标确实面临着部分学者所指出的一些问题,如可测性问题!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问题等"我们应该不断修正这一指标,合理界定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和统计范围,以确保其可测性,增强其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同时,我们应该借鉴美英德三国的做法,监测更多的信息变量,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最终形成一套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预期通胀率等指标在内的货币*监控指标体系"
2.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我国仍然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
绝大多数利率由*银行决定,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而在美英德等国利率则是一种重要的货币*工具"因此,我国目前应该积极推行利率管理*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提高央行的间接*能力"
3.美英德三国对货币*透明度和*银行信誉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值得借鉴"近年来,我国
*银行在增加货币*透明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目标,编写5货币*报告6,阐明货币*执行情况,以月报!季报!年报的形式公布金融数据等"但是我们仍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货币*透明度,如增加货币*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增强*银行引导公众和市场的权威性,培育理性的市场预期,提升*银行信誉"当然,从长远来看,我国已经加入WTO,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货币*将面临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加强!利率和汇率的套利投机等等问题,这些变化在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造成了较强的冲击,并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了货币目标法"届时,我国货币*框架如何选择,是借鉴美国的做法,不明确公布名义目标以进行有益的探索,还是借鉴英国的做法,直接采用通胀目标法,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17
今年,中国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高增长、低消耗之路。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表示,
尽管1月份中国CPI保持在相对高位,但是,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时,CPI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全年有望在2%至3%徘徊。
通货膨胀没有基础
从去年10月起,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结束了连续20多个月的负增长,由负转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上升1个百分点多一些,这意味着中国开始出现摆脱通货紧缩的迹象,也说明中国物价基本保持稳定。
不过,面对粮油等农副产品价格自去年10月份起大幅上涨、月度CPI连续保持在3%以上相对高位,以及钢铁等生产资料价格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有人提出了中国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疑问。
对此,姚景源表示,目前国内各种商品库存并不是短缺到能使价格上升过高的程度,并且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今年进出口总额预计仍将超过8000亿美元,这个数字大概占到GDP的60%,说明中国60%的经济活动和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现在全球经济仍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中国物价也相应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基础。
消费价格变化不会太大
姚景源表示,价格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2003年的经济高增长同时带来大量的消耗,正是这种巨大的消耗拉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新的一年里,随着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走上高增长、低消耗之路,对钢材、水泥、能源的需求都有可能会下降。
他指出,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判断首先要看GDP指标,要看清整个宏观经济增长处于什么状态。另外,要看价格指标,因为价格是一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反应,是一个现行指标,决定下一步的经济走势。价格当中主要有三个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企业原材料购入价格指数。尽管这三个价格指标去年都处于上升状态,但具体分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带动,而食品价格上涨,其中主要又是由于鲜菜价格的上涨,带有季节性和区域性,有一个短暂性和时效性。
供求关系继续改善
从2004年供求关系看,中国的社会总供求关系继续改善,物价涨幅有所提高。
他同时指出,中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仍未达到潜在增长水平,并不存在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近60%,多数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受制于国际市场。在全球总体价格水平偏低的条件下,中国可贸易商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就目前而言,还看不到导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因素。2004年,中国物价将总体保持稳中有升,但回升的幅度不会大。
民营经济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16
我国是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框架的选择问题上,我们还是可以借鉴三国的经验,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在货币*最终目标方面,1995年颁布的5中国人民银行法6规定我国货币*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实质上,我国货币*面临着来自**的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龚方乐!应宜逊,2000;谢平,2000)"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货币*最终目标确定后,货币*框架的选择实际上归结为货币*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M1和M2的增长率较大幅度地偏离预定的*目标,货币供应量目标不再有效,应该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建立一个以通货膨胀率为*目标的货币*框架"笔者认为,从美英德三国的实践看来,货币*框架的选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根据本国当前的实际经济金融条件进行调整"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实际情况,目前实行通胀目标法存在以下一些困难:(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通胀目标法要求汇率完全自由浮动,因为汇率目标与通胀目标有时会发生矛盾"要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尚需时日"(2)采用通胀目标法的前提之一是*银行对通胀目标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能够综合观察多种指标,运用多种货币*工具,充分了解货币*传导渠道,具有预测通货膨胀的技术和能力"而目前我国的*银行对通货膨胀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3)在*银行独立性方面,根据5中国人民银行法6的有关规定和从当前经济金融*改革的实际进程来看,要实现通胀目标法所要求的*银行独立性仍很难"(4)在货币*透明度和*银行可信度方面,与实行通胀目标法的国家相比,我们有待进一步提高"可见,我国目前过渡到通胀目标法的条件还不具备"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框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由于我国金融创新的速度加快,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中介目标确实面临着部分学者所指出的一些问题,如可测性问题!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问题等"我们应该不断修正这一指标,合理界定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和统计范围,以确保其可测性,增强其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同时,我们应该借鉴美英德三国的做法,监测更多的信息变量,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最终形成一套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预期通胀率等指标在内的货币*监控指标体系"
2.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我国仍然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
绝大多数利率由*银行决定,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而在美英德等国利率则是一种重要的货币*工具"因此,我国目前应该积极推行利率管理*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提高央行的间接*能力"
3.美英德三国对货币*透明度和*银行信誉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值得借鉴"近年来,我国
*银行在增加货币*透明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目标,编写5货币*报告6,阐明货币*执行情况,以月报!季报!年报的形式公布金融数据等"但是我们仍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货币*透明度,如增加货币*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增强*银行引导公众和市场的权威性,培育理性的市场预期,提升*银行信誉"当然,从长远来看,我国已经加入WTO,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货币*将面临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加强!利率和汇率的套利投机等等问题,这些变化在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造成了较强的冲击,并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了货币目标法"届时,我国货币*框架如何选择,是借鉴美国的做法,不明确公布名义目标以进行有益的探索,还是借鉴英国的做法,直接采用通胀目标法,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17
今年,中国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高增长、低消耗之路。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表示,
尽管1月份中国CPI保持在相对高位,但是,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时,CPI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全年有望在2%至3%徘徊。
通货膨胀没有基础
从去年10月起,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结束了连续20多个月的负增长,由负转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上升1个百分点多一些,这意味着中国开始出现摆脱通货紧缩的迹象,也说明中国物价基本保持稳定。
不过,面对粮油等农副产品价格自去年10月份起大幅上涨、月度CPI连续保持在3%以上相对高位,以及钢铁等生产资料价格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有人提出了中国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疑问。
对此,姚景源表示,目前国内各种商品库存并不是短缺到能使价格上升过高的程度,并且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今年进出口总额预计仍将超过8000亿美元,这个数字大概占到GDP的60%,说明中国60%的经济活动和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现在全球经济仍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中国物价也相应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基础。
消费价格变化不会太大
姚景源表示,价格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2003年的经济高增长同时带来大量的消耗,正是这种巨大的消耗拉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新的一年里,随着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走上高增长、低消耗之路,对钢材、水泥、能源的需求都有可能会下降。
他指出,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判断首先要看GDP指标,要看清整个宏观经济增长处于什么状态。另外,要看价格指标,因为价格是一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反应,是一个现行指标,决定下一步的经济走势。价格当中主要有三个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企业原材料购入价格指数。尽管这三个价格指标去年都处于上升状态,但具体分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带动,而食品价格上涨,其中主要又是由于鲜菜价格的上涨,带有季节性和区域性,有一个短暂性和时效性。
供求关系继续改善
从2004年供求关系看,中国的社会总供求关系继续改善,物价涨幅有所提高。
他同时指出,中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仍未达到潜在增长水平,并不存在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近60%,多数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受制于国际市场。在全球总体价格水平偏低的条件下,中国可贸易商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就目前而言,还看不到导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因素。2004年,中国物价将总体保持稳中有升,但回升的幅度不会大。
民营经济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16
我国是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框架的选择问题上,我们还是可以借鉴三国的经验,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在货币*最终目标方面,1995年颁布的5中国人民银行法6规定我国货币*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实质上,我国货币*面临着来自**的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龚方乐!应宜逊,2000;谢平,2000)"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货币*最终目标确定后,货币*框架的选择实际上归结为货币*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M1和M2的增长率较大幅度地偏离预定的*目标,货币供应量目标不再有效,应该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建立一个以通货膨胀率为*目标的货币*框架"笔者认为,从美英德三国的实践看来,货币*框架的选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根据本国当前的实际经济金融条件进行调整"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实际情况,目前实行通胀目标法存在以下一些困难:(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通胀目标法要求汇率完全自由浮动,因为汇率目标与通胀目标有时会发生矛盾"要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尚需时日"(2)采用通胀目标法的前提之一是*银行对通胀目标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能够综合观察多种指标,运用多种货币*工具,充分了解货币*传导渠道,具有预测通货膨胀的技术和能力"而目前我国的*银行对通货膨胀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3)在*银行独立性方面,根据5中国人民银行法6的有关规定和从当前经济金融*改革的实际进程来看,要实现通胀目标法所要求的*银行独立性仍很难"(4)在货币*透明度和*银行可信度方面,与实行通胀目标法的国家相比,我们有待进一步提高"可见,我国目前过渡到通胀目标法的条件还不具备"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框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由于我国金融创新的速度加快,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中介目标确实面临着部分学者所指出的一些问题,如可测性问题!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问题等"我们应该不断修正这一指标,合理界定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和统计范围,以确保其可测性,增强其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同时,我们应该借鉴美英德三国的做法,监测更多的信息变量,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最终形成一套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预期通胀率等指标在内的货币*监控指标体系"
2.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我国仍然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
绝大多数利率由*银行决定,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而在美英德等国利率则是一种重要的货币*工具"因此,我国目前应该积极推行利率管理*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提高央行的间接*能力"
3.美英德三国对货币*透明度和*银行信誉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值得借鉴"近年来,我国
*银行在增加货币*透明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目标,编写5货币*报告6,阐明货币*执行情况,以月报!季报!年报的形式公布金融数据等"但是我们仍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货币*透明度,如增加货币*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增强*银行引导公众和市场的权威性,培育理性的市场预期,提升*银行信誉"当然,从长远来看,我国已经加入WTO,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货币*将面临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加强!利率和汇率的套利投机等等问题,这些变化在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造成了较强的冲击,并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了货币目标法"届时,我国货币*框架如何选择,是借鉴美国的做法,不明确公布名义目标以进行有益的探索,还是借鉴英国的做法,直接采用通胀目标法,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3:17
今年,中国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高增长、低消耗之路。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表示,
尽管1月份中国CPI保持在相对高位,但是,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时,CPI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全年有望在2%至3%徘徊。
通货膨胀没有基础
从去年10月起,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结束了连续20多个月的负增长,由负转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上升1个百分点多一些,这意味着中国开始出现摆脱通货紧缩的迹象,也说明中国物价基本保持稳定。
不过,面对粮油等农副产品价格自去年10月份起大幅上涨、月度CPI连续保持在3%以上相对高位,以及钢铁等生产资料价格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有人提出了中国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疑问。
对此,姚景源表示,目前国内各种商品库存并不是短缺到能使价格上升过高的程度,并且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今年进出口总额预计仍将超过8000亿美元,这个数字大概占到GDP的60%,说明中国60%的经济活动和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现在全球经济仍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中国物价也相应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基础。
消费价格变化不会太大
姚景源表示,价格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2003年的经济高增长同时带来大量的消耗,正是这种巨大的消耗拉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新的一年里,随着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走上高增长、低消耗之路,对钢材、水泥、能源的需求都有可能会下降。
他指出,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判断首先要看GDP指标,要看清整个宏观经济增长处于什么状态。另外,要看价格指标,因为价格是一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反应,是一个现行指标,决定下一步的经济走势。价格当中主要有三个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企业原材料购入价格指数。尽管这三个价格指标去年都处于上升状态,但具体分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带动,而食品价格上涨,其中主要又是由于鲜菜价格的上涨,带有季节性和区域性,有一个短暂性和时效性。
供求关系继续改善
从2004年供求关系看,中国的社会总供求关系继续改善,物价涨幅有所提高。
他同时指出,中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仍未达到潜在增长水平,并不存在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近60%,多数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受制于国际市场。在全球总体价格水平偏低的条件下,中国可贸易商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就目前而言,还看不到导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因素。2004年,中国物价将总体保持稳中有升,但回升的幅度不会大。
民营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