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国(发言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0:3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20:45
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我眼中的中国
凝望鲜红的国旗红红的国旗冉冉升起,在我们的凝视中猎猎招展。她凝聚着民族之魂,振奋着我们的精神。曾几何时,我们的民族、国家为着这面旗帜受过多少屈辱,蒙受多少灾难。在弱国无外交、弱肉强食之下,大清国无奈中扯出皇帝的龙袍挂上旗杆,被西方列强谈做笑柄。十七星的武昌起义旗,宣告一个历史的结束,开辟出新的天地。但是群雄逐鹿,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谁的旗帜能让国人扬眉吐气。倒是星条旗、米字旗、膏药旗以及形形色色的虎狼之旗霸占了我们的土地,玷污着祖国的天空,奴役着苦难的人民。老舍先生笔下,沦陷区的学生,被身后的刺刀*着,举起敌人的旗帜,去庆祝敌人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悲惨情景!战争年代,红红的旗帜召唤着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红旗举手宣誓,她无怨无悔;江姐和战友们含着眼泪绣出五星红旗,她们赤胆忠心;千千万万英烈举着红旗、冒着*林弹雨、扑向死亡,身后只是覆盖着一面朴素的红旗。今天,祖国蔚蓝的天空中到处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国际赛场上,一面面五星红旗高高升起;联合国大厦前,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今年五星红旗将迎来自己五十周岁的生日,它也将飘扬在澳门的上空。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我们就是跨世纪的一代举旗人。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不管风云怎能样变幻,我们对祖国的眷恋矢志不移,如果对着千百种选择,我们会毫不犹豫的拥进你的怀抱。用你的风雨之声做语言;用你的自然之形做文字;以你的土地做肤色;以你的五岳做骨骼;选择你的辛劳当痛苦;选择你的幸福当快乐。国旗,我们永远的信念!
2.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20:46
中国虽然不是一个信奉宗教的国家,也没有古希腊那样系统的神话传说,不过却有着众多各种各样的节日以供人们借机犒劳自己,吃吃喝喝,尤其是春节。春节,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它背后涉及的家国情怀、传统习俗、文化内涵显得是那么的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春节,这么重大的节日,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处境怎样,对于家人的思念都会倍增,渴望与家人团聚,与至亲朋友聊聊过去一年的情况。而连接这一切的是一张张车票,一场场返乡大潮。自1984年有了春运这个概念以来,每年春运都得到广大媒体乃至举国上下的热切关注,这是每年定期上演的人类大迁徙运动。由于人数众多,运输过载,往往一票难求,于是又上演了一番番精彩的抢票大戏。对于过年这种事情,大家都是热情备至,充满期待。
春节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无论过去的一年有多么的不顺,新的一年都代表着新的开始,代表着新希望,因此中国人特别重视,会在这一天穿新衣,换新鞋,欢欢喜喜过大年。当然也衍生出许多传统习俗,宋代的王安石还特地写了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记录这一习俗。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直到有一年出现一个白发老人声称自己能够赶走“年”兽。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除此之外,红包在过年也是必不可少的。红包,俗称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赠送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中国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内陆国家,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它发展出了发达的农耕文明。这意味着它相比于草原上的游牧文明、群岛上的商业文明,在食物的获取上有了更稳定的来源,能够驯化牛羊、种植小麦和水稻,能够开开心心放弃狩猎采集的艰苦、危险、简陋,安定下来,享受愉快而饱足的田园生活。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农业意味着靠天吃饭,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中国古人与太阳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是围绕太阳沿着椭圆轨道周期性运动的,与它息息相关的、依靠它来获取能源的自然也会呈现出周期性,表现出很强的时令特征。因此,准确的计时对于一个农业文明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一旦错过了合适的种植日期,那么农作物将不能获取足够的光能量,无法茁壮成长,严重时可能导致颗粒无收。这对于食物来源单一、对于农业有很强依赖性的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然而,太阳的变化周期更长,相对不易被观测和记录到,而月相变化是比较容易观测也比较稳定的周期,于是我们又有了农历,有了天干地支,有了二十四节气,有了十二个月,有了日晷,有了沙漏。这些都深深的烙刻在我们的文化里。又比如我们对于个人精神描述有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我们对于自然的发展认识是兴衰有度、周而复始,我们对于人伦强调的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一切都跟太阳的周期性息息相关。对于“在一个无神的世界里,人如何实现自治”这种旷世难题,中国人也从中悟出了极深厚的智慧,提出了一套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儒家文化。孔子为什么谈“礼”,因为在宇宙自然中,除了永恒竞争的丛林法则,还有一种自然秩序,那就是时间顺序。天地万物有时,人生在世有岁,长幼老少代际传承,生生不息,是能长期持续的秩序来源。因此才说,“礼,天地之序也”。没有任何一个仅靠威权和利息维系的社会能延续长远,更不用说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