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0: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7:40
为了使养猪生产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保持种猪群以青壮年种猪为群体的结构比例,每年必须选留和培育出占种猪25%~30%的后备公、母猪,来补充、替代年老体弱、繁殖性能降低的公、母猪。下面介绍几个选留的阶段,每一阶段逐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后备猪直至配种。
(1)父母本的选择
育种场要从核心母猪与优秀公猪的后代中挑选。商品猪场也必须是血统清楚的优秀公、母猪的后代。种公猪要生长发育良好,饲料报酬高,胴体瘦肉率高,无遗传隐患。种母猪要产仔多,哺乳力强,母性好,且产仔2窝以上,窝产仔猪头数多,初生体重大。
(2)仔猪出生季节的选择
选留后备母猪一般多在春季,因为春季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青饲料容易解决,好饲养,到当年8~9月份体重、月龄均可达到配种的要求,体况、体质和生理机构均已成熟,能及时参加配种。
(3)窝选
仔猪断奶后,公、母猪分开饲养,直到小母猪体重达到65千克左右时,依据其父母本的性能,再参考个体发育情况,从同窝仔猪中挑选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好,增重快,体质强壮,断奶体重大,有效乳头不少于14个,并且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头、内翻乳头,外形无重大缺陷的母仔猪。其选留的头数应是选留猪的2.5~3倍。选留的小母猪按5~10头分组饲养。
(4)第18周龄
淘汰四肢短粗、体格不匀称、生长发育不良或者是有突出缺陷的个体。挑选体躯结构合理、肢体结构理想、健壮的个体。
(5)第26周龄
后备猪26周龄时各组织器官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优缺点更加突出。可根据体形外貌、生长发育状况、性成熟表现、外生殖器官的好坏、背膘后薄等性状进行严格的选择,淘汰量较大。
(6)配种前的选留
后备母猪在转入配种舍前,即初配前进行最后一次挑选。在31周龄左右,淘汰个别品种特征不明显、性器官发育不良、生长发育慢、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征状不明显的后备母猪。凡是在18~24天发情,且征兆明显,四肢、乳头数、生长速度和背膘厚度等指标均符合品种特征的,可鉴定为合格的小母猪。在其第三次发情时可进行配种。
(7)母猪繁殖配种和繁殖阶段的选留
该时期选留的主要依据是个体本身的繁殖性能。对下列情况的母猪可考虑淘汰:至7月龄后毫无发情征兆者;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3次未受胎者;断奶后2~3月龄无发情征兆者;母性太差者和产仔数过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