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24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6 07:09
一、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寓意
据说,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据考证,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 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 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二、数九歌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个数九歌实际上只是用于我国北方地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6 08:27
1、由来为: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冬至是怎么来的,中国的老百姓一年主要有四节:春节、夏节(端午节)、秋节(中秋节)和冬节。冬节也叫冬至。当太阳慢慢向南移动时,北半球白天越来越短,气候越来越冷。
2、吃饺子的理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才在冬至吃饺子。
3、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6 10:01
因为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吃饺子是因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数九歌是因为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寒风萧萧,雪花飘飘,我国开始出现大幅度降温降雪的天气。冬至时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
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6 11:53
依据天象物候制订,冬至吃饺子为了纪念张仲景冬至舍药。和母亲聊天,说到这三九天,母亲在我耳边用地道的宁波方言念起一首九九歌,说来也怪,原本石骨铁硬的平仄在母亲的口里也变得亲切了几分:“一九二九响水不流,三九四九搞开倒臼,五九六九河边出杨柳,七九六十三,破衣两头惯,*七十二,黄狗困荫地,九九八十一,锄头钉耙一起出。”这是属于宁波的数九歌啊,多少民谣已经遗失在岁月中了呀!
数九,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习俗之一。从冬至到春分,恰是一年最寒的时节,寒季漫漫,人心思暖,便给自己在荒辽空白的寒季添上一份期盼——数九。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九在汉文化中为极数,如喻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广曰九域,分量重曰九钧,危险多曰九难……更有九九归一、龙生九子等俗语。数九就是将这寒季分为九段,每段九天,过了九九八十一天,便是思念中的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6 14:01
水饺又叫饺饵,吃水饺是为了祛病驱寒,在严冬里不冻耳朵,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又叫大冬、正冬。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者“小冬”,黄河流域也称之为“冬除”、“冬住”或“冬除夜”,上海、江苏称为“冬至夜”,江苏连云港称为“冬晚上”。
冬至节比夏至节的历史更为悠久,周、秦时期都曾以冬至为岁首。这也是民间至今仍把冬至节视为“过年”、“过小年”的历史原因。
冬至在公历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冬至过后才是北半球冬天的开始,虽然我国很多地方在冬至前就“大雪纷飞”了,但是往往最冷的天气出现在冬至后却是不争的事实。时至今日,冬至节等民俗节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北方却一直传承了千百年未变.
数九歌一九二九不算九,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向阳生,七九*远看杨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歌,是中国北方流传的一种反映节气变化的民谣。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末尾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数九歌”朗朗上口,贴切真实,活现了严冬至初春的自然景象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6 16:25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