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0:5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2:07
相信在大部分父母的想法中,是有很多的教育方式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免不了会使用“棍棒教育”。
毕竟它的及时性,既可以解决父母内心的怒火,又可以让孩子瞬间变得乖巧起来,可是长时间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严重,甚至影响到孩子一辈子的发展。
在这种观念的促使之下,大部分的年轻父母也转向了另外一种比较盛行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讲大道理,可是大家也都明白,这种所谓的讲大道理孩子并不一定会买账。
宝宝米亚:我家孩子别说讲大道理了,现在你给他说一句话,他能顶10句嘴,有些时候明明非常正式的场合,他还能够笑嘻嘻的给你说出来玩笑话。
育儿之道:之前每次孩子犯的错误总是打一顿,后来有朋友说打孩子不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里,会让他们自卑。
所以,我选择了另外的方式:“君子动口不动手”,那就天天给孩子讲道理,没想到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严肃状态,现在越来越不走心,批评他的时候,他还嬉皮笑脸的。
画画妈妈:现在这些孩子真的是太可怕了,棍棒教育不行伤害心理、讲大道理也不行,他们完全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实在找不出来一个适合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真的让人头大。
01孩子长期接受一种教育方式,会对此作出分析
相信上面一些宝妈所说的问题,大家都在生活中遇到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试想一下,如果长期处于某一种环境,那么必然会对这个环境有熟悉感,甚至会去分析在某个阶段它会有怎样的变化?
这是大家对于环境的感知能力,将这种所谓的感知能力,应用到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孩子长期接受一种教育,他们就会进行一定的分析。
在和父母交流的时候,他其实是掌握了父母说话的方式,既然已经了解到了父母说话的方式,并且预知了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了心理准备,孩子必然会出现漫不经心的状态。
我可以承受的范围是什么?
父母到底教育到哪个程度,我应该发脾气,让他认识到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呢?
在父母教育我的过程之中,我可能承受的范围是什么呢?
父母所说的话,对于我到底有没有伤害呢?
当孩子长期思考这些问题之后,他们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所以,在面对父母的教育的时候,基本上就会没有任何的感觉。
父母的底线是什么?
父母在教育我的时候,到底会说什么话呢?
到底在怎样的情况之下,我做出什么样的表现,父母才不会生气呢?
我如果给妈妈表现出来漫不经心的状态,他是否会更为愤怒呢?
说几句话之后妈妈才会原谅我吧!
这其实就是孩子对于父母教育状态的一种分析。
02为何老师说话孩子喜欢听,父母教育半天说不动?
可是当父母表现出来教育孩子困难较大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有这样一个人成为孩子较为惧怕的存在,那就是老师。
很多时候在父母搞不定孩子的时候,就会将老师搬出来,比如在孩子写不完作业的时候,就对孩子说:“明天早上老师必然让你站到后面去,你现在还不快点写作业?”这时候孩子也会表现出来比较积极的态度。
总之,好像在孩子的想法之中,老师威信更高,他们喜欢听从老师的话语,但却从来不愿意去听父母的说教,实际上出现这样的差异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1、孩子教育的严肃性
在老师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仅仅只是师生关系,所以,是一种严肃对待的状态,之间不参杂任何的其他略显温柔的情形。
孩子长期处于这种较为严肃的情境之下,必然对于老师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认知到老师需要孩子怎么做?为了避免惹火上身,孩子必然不会去触犯老师的规则。
2、亲子相处亲密性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之中,一直是处于较为轻松的状态之下,有些时候孩子不想做什么事情和父母撒撒娇就可以,但是和其他人就存在着一种距离感,孩子必然不会这样做。
所以,我们也应该清楚,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本身就显得不太严肃,而孩子平时和父母的相处也了解到了父母做事的风格,这时候有可能撒几句娇说几句软话,孩子自然而然就被原谅,这样的教育必然也不能持续下去。
可是一直让孩子处于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下,他们未来也并不会太成功,一些父母就在想办法让自己去寻找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成长。
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联合心理学专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他们发现或许父母使用好“对比效应”就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03什么是“对比效应”?
为什么老师教育孩子和父母教育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呢?其实我们从字面意思来看,主要就在于职业的不同。
从深层次来看,或许就是父母和老师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不同,最重要的是有一部分比较聪明的老师,他们了解到自己比较温和的对待孩子,孩子会怎样做事情?
较为严肃的去面对孩子,他们又会以怎样的状态去面对自己的学业,那些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断的穿插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本身的性格,这就影响到了孩子。
对比效应:
对比两字就是两方的对应,而在教育方式之中,我们就可以认识到类似于“棍棒教育”,以及“温柔教育”是存在的一种对比状态。
有相关的儿童教育专家曾研究表示,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有一名老师表现出了比较严肃的状态,孩子们就会非常的听话。
等到老师表现过温柔的状态,孩子会感到惊讶并且受宠若惊,他们在适应老师严肃的同时,又渴望得到老师温柔的对待,所以,在生活中就会变得更为努力,而出现这种情况就被心理学家称之为是对比效应。
04父母巧用“对比效应”,孩子也会变优秀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只偏向于某一种教育形式,从来没有想过这种教育方式的偏差。
所以,我们从上面的故事之中也得出:如果想让自家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巧用对比效应是一个不错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利用对比效应?
1)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思考是否可变换
并不是任何父母身上所存在的教育能力都非常强大,有一部分父母生下孩子后,也想好了所要利用的教育方式。
比如说棍棒教育,看似非常的清晰,但实际上却没有变化的可能,最重要的是,长期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会形成一种固有的模式,想要改变就较难。
我们在想到上面所说的对比效应之后,一定要考虑自己身上平时对孩子使用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到底是温和型、暴躁型、吼叫型,还是其他的?
同时也需要思考在这之间是否可以随意的切换?只有我们分析清楚自己之后,才能够明白孩子在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2)掌握教育孩子教育的规律,出其不意才有用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孩子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会分析父母的反应,同时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如果让孩子抓住了自己教育他们的规律,必然会让他们内心鄙视,甚至下次自己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还是继续表现出来嬉皮笑脸漫不经心的状态。
所以,出其不意的教育才会对孩子有作用,让他们认识到并不是自己想什么父母就会做什么。
当父母利用真实的行为打破孩子真实想法之后,他们才会减轻这种内心的盲目自信,同时认真的听从父母的教育。
不管任何情况,当孩子已经抓到父母教育的规律他们在做任何事情都表现出来一种较为敏捷的思维。
可是如果有一次孩子的预测和父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偏差,就会让孩子抓不住规律。
我们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之中,千万不能仅仅以一种方式去应对,比如说长期以棍棒式教育,那么孩子也会皮,但是内心不会有未知的感觉。
只有长期进行一定的变化,不管是吼叫,棍棒,温柔,还是包容,又或者是讲大道理?只有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教育的变化性,才能让他们安安心心的接受父母的教育。
我们内心对于一个人已经有一定把控的时候,必然不愿意听他们废话,孩子也是这样的心理。我们上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其实就彰显出来孩子面对父母教育时候,基本上呈现的心理。
想让自家孩子以较为认真的态度去面对父母的教育,那么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对比效应,让孩子抓不住规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2:08
因为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非常有威严的,而且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呃非常的严肃,所以老师说什么都听,但是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感觉就是没有那么严肃,自己的父母可以为所欲为,所以不听话。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2:08
因为老师和孩子的关系比较疏离,而父母与孩子关系较亲密。孩子在亲密的人面前会更加放松一些,更加随意一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2:09
因为在现在的社会关系中,教师的角色比较严厉,所以孩子会听老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