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1:4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0:05
“天人互泰”是“天人合一”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天人互泰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摘自《天人互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0:05
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道祖老子,阐述于南华真人庄子,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在“天人合一”思想中,天的概念一般有两重涵义,当谈到人天关系,将天与人对称论及时,天指人以外的整个自然界,包括大地及宇宙万物。当天地人三者并称时,天的概念则指地以上的宇宙空间。人的概念也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人的个体,广义的概念则指整个人类。在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中,人与天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人天同源,人天同运,人天同构,人天同律,人天同德。
一、人天同源思想
源有根源,本原之义,人天同源是指天、地、人及万物起源于相同的原始物质。道祖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道祖讲到宇宙的起源,指出“道”为万物之本根,由“道”化生阴阳,继而生出天地万物。南华真人庄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并提到 “通天下一气炁耳”。炁“合则成体,散则成始”,这说明炁是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的生成、发展和消亡,都是炁的运动形态。就是人也如此,“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二、人天同运思想
由于人与天地具有共同的物质本原,所以决定了人与天地具有相同的运化程序。道祖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道”的作用是感觉不出力量的“柔弱”,天下万物生于有形,而“有”又是从“无”中生化而来的。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遵循着“成、住、坏、空”的规律,自然界生物的变化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的一生则遵循“生、病、老、死”的规律。由此看出天与人皆遵循“反者道之动”的原则,遵循“从无生有,从有返无”的规律,起始于“无”、归根于“无”,以“无”为根本。
三、天人同构思想
“天人同构”指天与人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道祖老子讲:“道之唯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祖讲由道所构成的天地万物都具有“有物”、“有象”、“有精”、“有信”的结构层次。故而道门中讲:“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
四、人天同律思想
人天同律是讲天地运行的节律,直接影响人的生物节律,人与天地都受到“道”之自然运化规律的支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则纯任自然,自然而然就是“道”的法则。
五、人天同德思想
道祖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讲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这是道祖对天地自然之德的赞叹。而人类既然与天同源、同运、同构、同律,因此也应当效法大自然之德行,做到“上德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