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1: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53
1、尊重与理解
孩子最主要的心理需要就是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安全的心灵世界,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不被打扰的隐私空间。在这个领域中,孩子是自主的、安全的,是自己真正的主人。家长如何满足这一需要呢?那就是尊重与理解。
共情是对孩子的想法和情绪感同身受的过程,即完全理解和体验孩子的感受,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换位思考,把自己变成孩子那样的人。共情要准确,不能想当然地以自我为中心去猜测孩子的内心,而是彻底摆脱自我中心,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共情的标准不以家长的判断为准,而是以孩子的判断为准,只有当孩子感觉到被理解和共情了,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本书的大量内容会介绍这样的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力,这是指与孩子平等相处的态度和能力。家长要看到孩子虽然幼小,但是也是与自己一样具有同等权力和尊严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心愿、梦想、个性和习惯,
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的行为和想法也许与自己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但是他们有权力这样想和这样做,本质上只有孩子自己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支持与保护
父母要承担保护和支持孩子的义务,而不是由孩子来保护父母。一位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来做心理咨询,向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童年发生的事情。他买的玩具被邻居小伙伴抢走了,因此与之发生身体冲突,双方都哭了。
他找到对方的父母说理,没想到他们护着自己的孩子,于是,情急之下他向父亲求助,没想到父亲不由分说竟然冲自己发怒,指责自己不会谦让,狠狠地惩罚了自己。因此,孩子的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父母要承担起保护孩子的义务,孩子缺少安全感,会经常面临各种危机,父母的一个首要责任不是面子与道德,而是对孩子进行保护,让孩子具有安全感。保护不是溺爱,而是心灵的支持和情感的呵护。对于小孩子来说,道理与是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安慰和保护。
3、分享
父母不仅要以孩子为中心,还要以自己为中心,与孩子分享有益的经验,引领孩子从事有意义的事情,提供示范与样板。孩子不仅需要被理解与尊重,还需要被引导,
去学习和体验充满正能量的事情。家长要帮助孩子展开无限的机会,多参与和引领孩子从事双方都感兴趣的活动,使孩子从中选择和了解自己的爱好与价值观。
心理健康的孩子诉说,父母或爷爷奶奶经常给自己讲童年的故事,真诚地讲述人生的经历和感悟,他们从中得到了人生经验的延续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连续感。
4、前后一致
对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长说,危害最大的就是父母言行的不一致。比如,父母要求你省吃俭用,给别人花钱非常吝啬,而背地里自己却尽情享受与消费;要求孩子待人谦让,却对家人苛刻与诘难。
前后不一致,往往导致孩子缺少心理的内聚力,价值观混乱,缺少自我认同能力,情绪不稳定,异常脆弱。
5、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指父母的爱不附加任何条件,无论孩子发生了什么,无论孩子身在何处,都会一如既往地爱着孩子。
父母都承认自己爱孩子,但更多的是有条件的,需要孩子达到世俗或自己的期望标准。比如,孩子学习成绩好,在学校受到表扬,孩子将来有出息,事业成功,孩子孝顺等,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如果孩子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如成绩落后、老师告状、下岗待业,甚至违法犯罪等,就得不到父母的爱。其实,无论孩子如何,他们都需要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