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1:2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2:34
泰来今年6岁,从泰来出生后,妈妈就预备了一本成长笔记,准备泰来18岁的时候交给他当做“*礼”。这本成长笔记还有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上面记录了孩子的表现和妈妈的心情,然后用红色的笔写下孩子的表现和原因。虽然带孩子很辛苦,但是每当翻开这本笔记时,妈妈的脸上总是会露出幸福的微笑。
“我的宝宝非常可爱!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3个月了!离开他一会儿我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每天我都会拿着玩具在他的跟前晃,他的眼睛也会跟着玩具滴溜溜的转来转去。孩子的眼睛真的很纯净,黑白分明。不写了,我要去看宝宝。”
孩子感官的发育中,最先发育的是视觉。视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1岁之前的婴儿期。3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的眼睛已经可以跟随物体运动,也能把视线固定在某一个物体上。所以,有色彩或者运动的物体都能吸引孩子,这些都能促进孩子视觉的发展。
“泰来到底喜欢谁呢?前两天我们和泰来一起睡觉,他爸爸随手抓过我的枕头放在了头下边,泰来使劲推开了他爸爸,嘴里嘟囔着;‘那是妈妈的枕头,爸爸不能用!’我当时心里乐开了花,很骄做地冲着老公挤眼睛!结果昨天泰来又发生360度大转变。我们去旅游,我拿过他爸爸的帽子戴上,没想到冲冲一下就把我头上的帽子摘了下来,给他爸爸戴上了。这下轮到老公冲我挤眼睛了。”
其实这与孩子喜欢谁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因为他正处在秩序敏感期,对物品所有者的秩序感非常敏感。孩子都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来帮助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孩子更适应环境,行动更具有目的性,并且在建立秩序感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生活方式。
“泰来今天变成了一个‘坏孩子’。我去幼儿园接他的时候,他竟然对我说了一句:“坏妈妈,我踢死你!’听到这句话,再看看孩子那认真的表情,我的心里难受极了!”
这是孩子进入了语言敏感期。当孩子的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之后,他会发现语言具有力量,尤其是具有强烈感*彩的词语竟然可以产生让别人生气的力量!所以孩子骂人的时候是在验证语言的威力。此时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做出任何反应”。
“泰来学会走路以后,活动范围增大了,喜欢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今天我不小心把他的一个小盒子打翻了,里面的东西都是泰来的‘宝贝’:纸片、树叶、纽扣、玻璃球等……看到自己的‘宝贝’被打翻,他迅速跑了过来,把这些东西一个个捡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小盒子里。这孩子,以后不会成为‘破烂王’吧?
其实孩子不是爱上了“收破烂”,而是他进入了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喜欢观察和收集琐碎的事物。如果这时候忽视了对孩子观察细微事物能力的培养,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粗心的人;如果对孩子的引导得当,那么孩子就会具备惊人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泰来妈妈的这本笔记记录了孩子每一天的变化。而6岁前孩子的成长确实可以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来形容。因为此时他们正处在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内,在这些时期,孩子受到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个事物的特质,并且不断实践。每通过一个敏感期,孩子的智力水平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孩子在敏感期的行为是多样的,而且富于变化性,*有时候会很难理解,无法理解的时候不妨放手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千万不要让他失去这一生只有一次的特殊生命力。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图片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内容来自: 宝宝知道App用户 $深圳优优妈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3:52
孩子敏感期,大约有九个。比如空间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等。这里不可能一一阐述。
只取持续时间最久,也正是我家宝宝现在在经历的秩序敏感期来说说如何教育吧。
有一天,润润玩的好好的,突然间大哭起来。我和他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又安慰又哄他,直至他哭声停止,情绪平复。
后来我发现,原来他大哭的原因,是因为他爸爸把门给关上了。他是想门都应该是他来关的。他一时表达不了,只有以哭声表示*。
最近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必须他自己亲自扔垃圾,自己亲自关上窗帘,自己亲自翻书等等,否则都会大哭大闹或者乱扔东西。
所谓的terrible2吧。我们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学到了这是他秩序敏感期的特点。我也经常会翻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敏感期》一书,也经常分享给他爸爸看。他爸爸现在也不敢再给孩子贴上“不乖脾气臭”的标签了。
这个时期的父母,也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包容心,去等待这个阶段的顺利通过。我们只能多陪伴孩子,倾听孩子,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接受他的这样一个成长阶段,同时也可以趁这个阶段培养他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5:27
现在很多关于敏感期教育的话题。其实对于敏感期,我觉得有一部分存在过度解读,这种过度解读因此也带来了一些家长的焦虑。
让我们来看看到底哪些是关于敏感期的科学解读:
1、敏感期没有严格的时间定义。即使错过了,也并不表示无法弥补;
2、在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敏感期的发展时期并不是所谓的稍纵即逝;
3、孩子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规律和特点,但并不是每个阶段都要用“敏感期”来定义。
举个例子,孩子爱画画但并不表示孩子进入了画画敏感期。要知道,从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表现来看,三四岁,四五岁的孩子很可能进入涂鸦阶段或者其他手部运动阶段,这是一个发展过程,而有的父母焦虑由此产生,他们认为孩子没有爱上画画,是不是错过了画画敏感期?
但其实就孩子个体而言,孩子不爱画画,但可能爱搭积木,爱玩橡皮泥或者其他手部动作。没有爱上画画,不代表孩子的手部动作没有继续发展,这些发展是有共性的,同时也是有个性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兴趣着力点是不一样的。
我们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的兴趣,提供孩子兴趣需要的资源,顺应孩子的探索顺序,而不必要产生一些焦虑,以至于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和焦虑于敏感期的家长不同的是,还有一部分家长是被动和消极等待孩子的敏感期。
比如数字敏感期,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没有表现出来关于数字的喜好,就不用去发展孩子的兴趣,这种等待也是消极的。反而我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用数学思维,用数字的理论去解释一些现象,是可以为今后的数学兴趣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的。
所以,打破敏感期的束缚,根据孩子的发展,给予恰当的,顺应孩子天性的帮助,才是正确之道。
更多分享,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半夏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