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5:2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3:39
在我看来,我还是比较倾向于《乡村教师》这部短片改编成电影。大家都比较熟悉刘慈欣的《三体》,但其实那样的故事以中国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拍出来,虽然现在有传闻说要拍成电影,但现在似乎又没动静了。
很多人认为《乡村教师》是脑洞巨大的作品,确实,很难想象将贫穷落后的偏远山村与外星文明联系起来该是什么样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将乡村的破落与迷信写得入木三分,同时又将宏大至宇宙的主题与之联系起来,硬是将故事说圆了。这篇文章,首先当然是一部乡村教师的赞歌,*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牺牲了所有的幸福,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希望村里的孩子们能够摆脱千百年的愚昧无知,走入现代化社会之中。贫穷是一种现实,但它是可以改变的,然而事实上,扶贫又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因为教育状态不改,贫困永远不会消失。在我们享受社会现代化福利的同时,这个国家的某些地方,这个世界的某些地方,还有很多人却过着几百几千年前的落后生活。乡村教师的苦,是这个文明的疮疖,是人类社会的顽疾。
刘慈欣很擅长将文章的主题进行拔高的,他的每一个故事,不仅仅是科幻,更是对各种问题的揭露、批判与思考。在本文中,外星人的第一个作用,只是烘托了教师的更高一层的意义。他们不仅仅是第一个故事中的*那样奉献自己这么简单。身为一个教师,即使收很贵的学费,即使生活的很好,甚至人品很自私,只要他完成了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他就已经是最伟大的人了。因为他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我们的下一代没有关于过去的记忆,一代代人所知道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是依靠教师传授而来的。而这一点,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习以为常的,但是在外星人看来,就显得如此独特,人类是克服了无数的艰难才生存繁衍至今的,而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所起到的沟通两代人的作用。
这个故事揭示了中国的教育伤疤,当初带给我很大震动,这样的故事应该很容易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与感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3:40
说起当代科幻作品,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卫斯理系列的作品了。因为初中看他的小说比较多,当时就希望他的作品可以拍成电影,当然目前已经有一个小说已经拍成电影了——《蓝血人》。下面带大家来看一下他的其他小说。
《玩具》是倪匡写的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第51部,大概剧情是这样的:一对退休夫妇在国际列车上,突然心脏病发猝死,死前还刚刚跟卫斯理分享了人生乐事。一个玩具推销员突然失足跌死,死前恰巧向卫斯理诉说过碰上一个患了“玩具恐惧症”家庭的奇遇。两桩怪事,看似完全没有关系,却因为三位死者的遗言——“‘他们’杀人!”,吸引卫斯理竭力追查。当“他们”的身份逐渐曝光之际,卫斯理却不自觉地陷入“他们”的布局中,成为被玩弄的道具。
整篇故事的剧情跌宕起伏,不读到最后你是不会结局是什么的,建议大家去读一下才能体会这篇小说的精彩之处,我在这里剧透可就没有意思了哈。那为什么我觉得这篇小说可以而且很适合翻拍成电影呢?因为这篇故事中有种若有若无对现代文明和高科技的恐惧症,仔细想想,这种担忧不是不无道理的。人类科技越发展,科技越进步,对于科技和电脑的依赖就越来越大,而科技的进步却又剥夺了人尽可能多思想和思考力,人脑的训练越来越少,以至于人越来越退化,不再去创造去思考,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电影给人们看的意义就是在带给人们正能量,这部《玩具》如果可以翻拍成电影正好可以给当代人们一个启示,不能太依赖高科技,要有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