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南镇观花~对王阳明理学的分析。(自身感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9:3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2:51

1、王阳明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2、根据王阳明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3、王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宁王之乱平定后,圣驾忽又出巡,奸宦的心意难测,王守仁感到非常忧虑。正好京师有两位宦官来到浙江,王守仁设宴于镇海楼款待他们。

酒喝到一半,王守仁把旁人斥退,又移走楼梯,拿出两箱书简,都是两人交往宁王的证据,王守仁全数交给了他们。两个宦官感谢不已。

王守仁始终未遭祸害,多得自这两个宦官维护之力。假使此时王守仁持书简来挟制他们,那么仇怨便更深,而祸害也将无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2:51

王守仁与朋友的问答表达了他对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的看法,这个问题就是:人们所面对的这个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是不是客观地存在着?它与人的头脑,即人的认识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这条问答,粗看好似近代西洋哲学中的那些极端的唯心论;但我们若细玩阳明讲学宗旨,从另一方面来解释,似乎阳明语意所重,仍只在“看”与“未看”上,仍只在心与物的“感应”上。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王阳明与弟子“南镇观花”的故事。今人往往以故事末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话头,便武断认定王阳明是一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家,将王阳明打入被批判者的行列。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事实上,王阳明并没有否认“此花”的客观存在,他只是认为“花”与“心”必须有所“感应”,相互依存,彼此才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没有两者之间的“感应”,它们只能是“同归于寂”。

只有将“心”与“花”合二为一,使心中的良知发挥出来,“心”对“花”产生影响,发生实际感应,“花”的存在才有意义,也就是“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一再强调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万事万物皆得其理,要求内外合一、知行合一,乃至于天人合一,从而到达万物一体之仁,这才是王阳明“良知之学”的真正精髓和价值。

扩展资料

王阳明继承了程颢和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传习录》中的思想明显地表现了这些立场和观点。

“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从这个原则出发,他对《大学》的解释与朱熹迥异。朱子认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全体大用”。

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这个知是“良知”。

他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在他看来,朱子的格物穷理说恰恰是析心与理为二的。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命题主要是为其修养论服务的。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王阳明的心即理的思想也有一般意义上的本体论的含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2:52

  王守仁强调审美体验在审美活动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王守仁认识到,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审美活动不同于纯理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理性的意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感性自由的生命情感活动。这种审美活动的实现存在于审美主体的生命体验中。这种体验既非感性直观又非逻辑理性的心理活动,而是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的瞬间把握,是与人的生命活动如情感、想象、直觉、欢乐、痛苦、意志等内心活动密切相关的。因此,体验亦即是生命体验,它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消融的“至乐”境界。正是这审美体验,无生命、无意义的自在之物才可成为审美对象,世界才会向我敞开,意义才能生成,同时,我的心灵也会得到提升,我的存在价值才能被确证。就此,王守仁以观花为例作了很形象的描绘: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里,王守仁谈的是花的存在与花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亦是认知活动与审美活动的问题。依认知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的花,在山中自开自落,独立地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无论你看到它与否,它总会存在于此,与我心无关。并且,花的颜色在科学实验中不可能出现“一时明白起来”的现象。此时的花,只能是作为一个与主体无生命交流,毫无“意义”的自在之物而存在,“与汝心同归于寂”,不是对象,不是价值实体。但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主体心灵的情感投射,审美主客体的意向性活动,才使那种“与汝心同归于寂”的毫无生命意义的存在物生成为审美对象,才有了花存在的意义,“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由于我的体验(看),此时的花就有了我的“良知”(生命),与我的生命无间隔地一气流通,并成为确证我的生命存在的对象。因此“花”就不在审美主体之外了,而是审美主体的喜怒哀乐等生命活动的显现。“花”的意义的获得正是审美体验作用的产物。   
同时,王守仁认为在审美活动中,由于意向性结构,审美主客体同时产生,不可相离,并且审美主体可达到超越时空,亘古亘今,与天地万物同流的关涉人的终极关怀的最高境界。因此,他对审美体验作了进一步论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 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 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又问,“天地鬼神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具无了?” 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这里与观花一样,王守仁强调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间的意向性结构中的互动关系及其主体心灵的主导作用。天地鬼神万物的意义和生命是我的灵明的投射,是我的灵明的延伸和另一体。同时,作为有限的生命存在,我的灵明也只能是无限的天地鬼神万物的一部分,与其同体,一气流通,不可间隔。这里,王守仁对审美主体生命意识的感召,就表明其体验美学关涉到人的终极关怀。作为审美对象的天之高远和地之深广,其自身是无法体认的。只是由审美主体在“仰高”、“俯深”等超时空、冥物我的审美活动中,天地才生成了高远深广的审美意象。同时,审美主体也感到了宇宙之无限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因此,他感叹“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但王守仁更要以渺小之灵明去征服、统摄那无限之宇宙。这是多么崇高、伟大的人类意识! 如果没有人的意识(如死的人),天地万物还有何美丑可谈,更无生命意义可言,世界就永远只在吾心之外。   
王守仁认为,“乐”作为心之本体,圣人、常人初非有别。只是常人不能象圣人那样有“真乐”,主要在于自寻忧苦迷弃,为世事所累,不能保持一种澄明的“虚灵”心境状态。这种‘虚灵”的心理状态是审美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虚灵”不是无知无识的空虚,而是一种“人生山水须认真,胡为利禄缠其身”的那种精神充实、不为世迁所累和自由的状态。由此,一旦体悟到“良知”(一念开明),“反身而诚”,那活泼泼、怡悦自得的‘孔颜之乐”也就朗现了。为此,他提出了审美体验的两种基本方式即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他说:“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自去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所谓“觉”就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是自我醒悟,对人生真谛的瞬间把握,同时也是自我心灵的升华。又说:“可知是体来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是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的。”如果前者“觉”只注重了“顿悟”方式的话,那么,这里“体”则关注的是那种渐进性的生命体验过程的方式。我们知道,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或把握,都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的不断深化过程。对作为“至乐”境界的“良知”的体验,更是如此。前述可知,在王守仁看来,“良知”是人生、社会、历史的统一体。“致良知”凝聚着他的审美方式对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价值的认知和情感,更是他一生在功与过、荣与辱、达与穷之中细细品味人生,体验生命意义的理论升华。用生命体验人生意义是王守仁体验美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审美体验的核心。   综上所述,王学由于对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肯定,具有鲜明的体验性质,使其美学具有典型的体验美学特色。这种体验美学是以“至乐”境界为目标,强调超然的与天地同体,美善合一,美丑自融的“孔颜之乐”。美是礼的感性显现。这种体现个体生命存在意义的美(至乐)只能在审美体验中把握。在审美体验中,审美主客消融,世界向我敞开,生命意义的瞬间生成,我的存在被确证。这种体验以“虚灵”为前提,有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而细细品味人生、社会、历史更是王守仁所崇尚的。至此,我们可以说,王守仁的美学是体验美学。正是这种体验美学,王守仁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了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2:53

你说的那个片段是先生在山中看花落,之后和他的弟子说的那些话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2:53

感兴趣,有谁知道的,给说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26个字母在国际音标中的发音 自粘是什么意思? LeonaLewis的《Lovebird》歌词 描写春雨的句子和段落(形容春雨滋润万物的句子) 如何安装声音、语音和音频设备 2022哪个牌子面膜收缩毛孔紧致好?2022收缩面膜排行榜 平安的小额信贷问题 我借2万的话每月还款一共是多少(两年或三年的),就... 描写春雨的优美句子(关于春雨的神仙短句) 春雷开头的精美句子 龙口中宇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吗?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 王阳明与朋友山中说花 他一个晚上就做了七次,他现在还总是提起他有多强 早泄喷剂有哪些?效果如何? 急!!请问用数码相机拍身份证时老是反光??? 房事多长时间做一次最好,天天做会怎么样, 我用手机拍下身份证发给别人了 但是灯光反光有一角发白 那他做不了什么坏事吧? 怎么将身份证照片上的反光去掉 男人一天可以射几次射多了有什么后果 老哥身份证照片反光怎么处理 一晚上最多可以做几次 照身份证脸反光怎么办,办不了身份证啊!! 身份证脸反光采集不了头 请问扫描出来的身份证反光太厉害,应该怎么处理呢? 手机拍身份证什么的总是模糊不清怎么办啊 我在晚上用佳能A510拍身份证的时候,会反光.怎么处理一下! 手机拍的身份证照片泄露了怎么办 手机照相 眼镜反光怎么办 急 一个晚上七次是真的吗 身份证上传时有反光点怎么办? 我用手机拍身份证给别人 但是灯光反光 有一角发白 那别人不能做什么坏事了吧? 你对明朝王守仁的“心学”有什么看法 王守仁的《传习录》 王阳明心学的哲理是什么 有谁知道王阳明《寻春》鉴赏 关于王阳明和心学 王守仁完整心学思想谁有? 扭转王阳明人生命运的机会多少岁 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王守仁的心学 王守仁的心学是唯物的? 用城市酷选买东西赚到钱吗? 城市酷选值得投资吗? 城市酷选这个平台说给商家免费做活动是真的不? 什么是CPS模式盈利? 城市酷选这个app有人用过吗?这个返佣是真的可以领到的吗? 百度“知道”栏目靠什么来赢利? 深度解析三四线城市产品商业模式的设计 鱼购是一个商业中心,它是一个怎么样的营销模式呢? 用现代企业经营的观点分析《哈利波特的魔与道》的商业运营模式,知识产业文化,产业链的问题!谢谢啦 现在内存条最大容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