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1 03:0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4:58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 ) 种薯退化现象则是其中的典型, 主要症状表现为: 植株矮小或生长畸形, 叶面遍布病斑或皱缩, 结薯数量减少, 块茎变小, 产量逐年下降, 品质变劣, 贮藏期间因腐烂等损失增多。农民常把马铃薯种薯退化植株所结块茎形象地比喻为“一年大, 二年小, 三年不见了”, 由此可以充分反映出退化现象对马铃薯生产的威胁。上个世纪末的文献就已有马铃薯退化症状的详细记录。 但在很长时期内, 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种由气候或环境引起的非生物病症, 只有用异地调种或从高海拔地区引种等方法防治。本世纪50 年代初, 人们才找到该病害的真正病因为病毒累积*染; 随后, 感染马铃薯的类病毒、类菌质体、细菌和真菌也被证明是导致退化的原因之一。其中, 病毒和类病毒的累积*染是至今人们公认的导致马铃薯种性退化的最主要原因。确认马铃薯种性退化的原因之后, 从50年代中期开始, 欧洲的一些马铃薯生产大国(如英国、德国和荷兰等) 就开始了以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shoot2tip meristem culture) 脱除马铃薯病毒为基础的无病毒种薯生产体系建设研究, 以期通过“复壮( regeneration) ”来恢复优良品种的种性, 并保证所生产种薯的质量。至60 年代末, 欧、美主要马铃薯生产大国均先后成功地建立了制度化的无病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种薯质量因而得以改善或保障, 结合稍后马铃薯育种方面的重大进展(晚疫病垂直抗性材料的使用) , 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70 年代末至80 年代中期, 这种方法逐渐为亚洲、非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所采用, 它充分表明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方法脱除活体组织内病毒等病原菌是完全可行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4:58
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产量逐年下降,植株变矮,薯快变小,并伴有茎叶异常现象,如花叶、叶片卷曲或皱缩等。这种现象称之为退化。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感染了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病害。这种病害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播。它可以导致植株生理代谢紊乱、活力降低造成大量减产。严重时可减产70%~80%,甚至没有商品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