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投资需要避免哪几个心理陷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9:0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4:21
1、不考虑整体
假如你现在花50元买了一只股票,一个月后出现了两种情况:第一种,股价一路飙升至75元,第二种,股价在涨至100元后又下跌至75元。那么,这两种情况,哪种更加令你高兴?
很显然是第一种。但是两种情况,你最后赚到的钱是一样的。
所以,无须为了股价的起落而心情郁闷,要考虑整体,一只股票最终赚到的的钱才是重点。
2、锚定效应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股票一旦被套,绝对不走,只要解套,立马抛售。
这就是投资中的锚定效应,指人们在进行决策判断时,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掉进这个陷阱的人,买进一只股票,无论日后如何涨跌,他对比的标的始终都是你买入时的成本价格,而不是这家公司的实际价值和未来升值潜力。因此时常会错失一些好股的上涨行情。
3、为什么一些基金公司常常改名
心理学发现,人们在搜集资料时,倾向于认为近期的、易得的和易理解的资料更加有用。
A、 近期的:比如,当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沉浸其中,大笔资金投入,以至于忘记之前熊市的经历。或是,在牛市将尽的时候仍然毫不自觉,依旧沉醉在之前的感觉中。举个例子,在2007年底很傻很天真将大笔资金投进股市,然后在08年损失了大半。
B、 易得的:投资者会对于出现在媒体头条(易得)的信息更加留意,而对于企业经营情况、财务报表分析等需要自己的挖掘的信息没那么留意。而实际上,它们是同样的重要的。比如说,我们有时可以看见这样的现象:某某基金公司一直业绩不好,所以产品销量也不佳,但是一旦改名,该公司发行的产品就比以前要火爆。而许多投资者甚至不知道它是旧公司更名而来,以为那是一个成立的公司,因为他们只着眼于媒体上易得的信息,不做深度探究。
C、 易理解的:对于自己看得懂的资料,投资者会更加留意、认为更加有用。但是实际上,在自己不理解的领域里,有更加多重要的信息。
4、损失厌恶
著名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曾经做个这样一个实验:掷一枚硬币,掷到正面可以获得150美元,掷到反面则损失100美元。按照概率论,如果投资者多次参与该游戏的话,他赚钱的概率是大于亏损的。但是,当时做实验的大多数人都拒绝了这个赌局。
可见,在多数人们心中,对待损失是十分厌恶的,他们宁可失去有可能获得150美元的快乐,也不愿意承受可能失去100美元的痛苦。
在实际投资中,当你买的股票跌了,大部分情况下你不会抛售,而是会守着它一直到它涨上来。但是当你买的股票涨了,你就会快速将它抛售,早早“落袋为安”,而同时也错过了它上涨的可能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4:21
投资既要坚持也要有耐心,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心理陷阱。目前所有做理财投资的人都会被以下几个心理陷阱所困扰,汉桔财经详细告诉您。
第一大陷阱——选择性听信自己喜欢的新闻信息
你的大脑是有线的,寻求和相信信息,验证你现有的信念。我们的思想喜欢“证明”我们是多么聪明和正确。
更糟糕的是,这被现代世界的在线回声室放大了。
1)新闻媒体倾向于支持一种观点
2)社交网络过滤我们的搜索结果
3)只要他们强化现有的观点,未经证实的谣言就可以不受控制
说服自己买特定的投资或策略是正确的,而不考虑相互矛盾的证据,可能让你赔个精光。
第二大陷阱——将近期事件与持续趋势相关联
最常见也是最危险投资错误之——就是相信当前的趋势会持续下去。 在心理学方面,这被称为近度偏见,或在评估未来发生事件的可能性时更加重视近期事件。
例如,投资者可能会认为,由于股票近期表现良好,未来也会表现良好,因此选择在高位购买更多该股票。
第三大陷阱——过度自信
非常成功且受到驱动的人通常认为他们在投资方面与他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一样好。然而,这种过度自信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见:我们不断高估自己的能力、知识和未来前景。
第四大陷阱——过度消极的情绪
当我们赔钱时,它会充满恐惧信号。当市场暴跌时,恐惧会接管,而且非理性行动也很容易。
过度消极会让你过于消极地估测未来投资的预期,也会让你对投资的评估出现偏差。人在消极恐惧的时候就会急于抛售资产,而且常常会以较低的价格抛售资产。过度的自信和过度的消极都是心理陷阱,都会让你赔钱。
第五大陷阱——本土偏见
本土偏见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在他们熟悉的市场中投入过重的比例。本土偏见会让你在熟悉的领域中占比加重,在某些情况下会对你的投资组合造成严重破坏。
不管怎么说,心态都会很大的影响投资人的投资命运,投资理财想赚到钱就需要了解心理上的缺陷,管住自己的手,更要管住自己的心!唯有用理性的心理面对,才能收获更稳健的财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4:22
关于理财的投资者教育很多,大部分理财法则对于投资小白来说也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性,但很多投资者却会在这里陷入误区之中,盲目的将理财专家的话作为金科玉律,觉得依照这些理财法则做就可以实现收益。例如在理财中崇尚依据“4321法则”来进行资产配置。
“4321法则”配置资产并没有错,但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每个年龄段的人对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其所适合的投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投资者只是一味的对理财法则进行套用,没有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往往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