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那么多恒星,为什么没有太阳的照射天空就黑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1 11: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4:28
在满是星星的夜空下,如果有人问你,夜空为什么是黑色的?你可能会脱口而出,是因为太阳落山了,夜半球的人不再受到阳光的普照。这好像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答案。
那么,如果他继续追问,既然夜空繁星满天,这其中不乏比太阳更大、更亮的恒星,为什么却照不亮头顶这片天?你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天文学中一个著名的问题,“奥伯斯佯谬“。
1923年,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首次提出,对于一个静态、均匀、时间和空间均无限的宇宙模型而言,黑夜应当和白天一样亮,但是现实的夜晚却是黑的。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也被称为了 “奥伯斯佯谬”。
当然,奥伯斯并不是这一问题的首个发现者,类似的想法开普勒在17世纪就曾提出过,哈雷彗星的发现者爱德蒙·哈雷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据计算,整个宇宙有将近1700多亿个星系,如果按照人们曾经所认为的宇宙模型那样,只要时间足够,恒星发出的光必然能够抵达地球。这样的话,即使在夜晚,天空也会和白天一样明亮。
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天文学家曾尝试为“奥伯斯佯谬”提供多种解释。开普勒曾提出,宇宙中存在一堵黑暗的墙,遮住了一切远方的光。哈雷也曾发表 “越遥远的恒星光线越弱,而且会被更近的恒星遮挡,所以不会给夜空贡献什么光亮。“这样类似的看法。
瑞士天文学家夏西亚科斯认为,挡住遥远恒星的并不是一堵黑暗的墙,而是宇宙中存在大量能够吸收光线的星际间介质,如气体、尘埃和等离子体等。这个说法看似比之前的解释更要靠谱得多。
但是,它却仍然不能成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辐射转移方程,那些尘埃和气体在吸收光之后,温度会越来越高,只要时间足够长,就会和恒星一样热,以至于自己发出光。
因此,如果按照宇宙是均匀无限的模型,“奥伯斯佯谬”就无法解释的通。因为均匀无线的宇宙也就意味着无限多的恒星,周围的物质也会被加热到和恒星一样,传递到地球的光线更是不会少。这也是第一次天文学家对于恒稳态的宇宙模型提出挑战。
现在对于这个问题给出的解释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宇宙并非无限大,并且处于不断膨胀中。根据大爆炸理论和目前所测得的哈勃常数,一般认为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并且一直膨胀至今。
根据哈勃定律,越遥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快。因此天文学家推测,一些星系的退行速度甚至超过光速,因此它们所发出的光并不能到达地球。
另外,宇宙膨胀不仅对辐射光源会产生影响,也会对辐射本身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说的宇宙微波红移。越遥远的光到达地球时,其波长比起发出时的波长增长得越多。当遥远恒星的光线到达地球时,其波长已经红移到肉眼看不见的红外区或微波区,不能再对夜晚的天空做贡献了。
还有就是星际介质的消光和红化。在有限的宇宙里,星际物质不会被加热到与辐射源相同的温度,因此在辐射穿过这些物质后,辐射强度就会衰减。倘若一束光在传播的途中经过数个星际介质,可能就会被完全吸收,不会被观测到。
除了消光作用之外,辐射经过星际介质还会产生红化效应。穿过介质的辐射,波长也会发生红移,这就使得没穿过一个介质,辐射的能量就会衰减,到达地球时已经所剩无几。
正是由于以上几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得我们夜晚的天空永远不能被照亮。原来,夜晚一直是光明的,只是我们看不到,而人类在夜空下的 历史 或许就是它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