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6:1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14
孙中山选择让位给袁世凯,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希望早日获取*的胜利。
一:北洋军还有相当的实力。
辛亥*爆发后,形势一片大好,南方诸省先后宣布脱离清*,但是清*真的没有军事实力了吗?
当然不是,清*虽然行将就木,但清朝末期以袁世凯小站练兵打造的北洋新军还是有相当的实力,装备也比较先进,战斗力非常强悍,并不是各省驻军的战斗力所能比的。
比如之后袁世凯的北洋军到达武汉地区后,训练有素的北洋新军凭借着优良的装备就展现出强悍的战斗力,*军在武汉地区损失很大。
而之前之所以相对顺利,原因之一就是还没有遇到战斗力强的北洋新军。
其二:*党内部的问题。
辛亥*在武汉地区取得胜利后,南方诸省虽然都主动脱离了清*的统治,这使得明面上好像已经占领了半壁江山,但那些宣布脱离清*的省份中,有不少只是受到形势所迫,只是督抚的权宜之计。
这些督抚们前天还是清*的地方大员,然后摇身一变成了*党人的地方*,有些督抚甚至只是掀掉屋顶上的几片瓦以示*,但在他们内心里并非主动自愿的。
如果*军在战场上遇到挫折,这些混进*队伍的人很难去卖命,甚至再摇身一变又成了清*的地方*。在这些督抚眼里,什么*不*,只要手中有实力,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其三:减少牺牲,实现民主建国。
由于清*的北洋新军还有相当的实力,*军内部也混进了不少投机分子,如果坚持靠武力打下去虽然最后会成功,但这样必然会造成大量的流血牺牲,成功的时间和结果都会充满很多不确定性。
当时的清*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北洋新军,清*这支最有战斗力的新军已经成了袁世凯的“私家军”。而袁世凯则有着很大的野心,趁着南方反清斗争的兴起,袁世凯趁机夺取实权,并南北逢源、软硬兼施,让南方和自己谈判。
*的目的就是实现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国家,袁世凯保证只要选举他担任大总统,就*迫清朝皇帝逊位。
为了减少流血牺牲,更快更好地实现国家的稳定富强,孙中山最终决定让位给袁世凯,而袁世凯就这样窃取了*的果实,窃取了清*的统治,可谓是两边通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14
1、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临时*实力有限,*党人尚不具备掌握全国政权的能力。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并未实际投入*战事,故各省的*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15
建国后的中华*即使是*的日常开支都承受不了,*都需要本钱,此前孙中山为了推动*在海外四处募捐筹钱,现在临时*成立了,需要的资金更是越来越多,帝国主义更是拒绝向孙中山提供贷款,种种情况使得临时*难以运转,大总统孙中山实在是穷怕了,最后就是孙中山出于对局势的考虑。因为当时的中国陷入了南方*军和北方北洋军相互对峙的局面,由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阀兵多将广,晚清民初数十年间,追随袁世凯在天津练兵的58个参谋官,他们当中有两个总统三个总理,十几个陆军司令*和团长更是不计其数,可见当时的北洋军阀有多么的强大,而孙中山的*力量与北洋军阀相比,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如果*军真的去和北洋军阀硬碰硬,长此以往中国将再次陷入*,孙中山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他只盼望早日实现和平结束战争,发展经济,实现国富民强,只要袁世凯能拥戴共和,孙中山愿意做出最大让步。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15
原因是孙中山曾公开表示:“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意思是如果袁世凯能让清帝退位,就把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