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6: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9:42
长江河口地区地势低平(坡度2.3/10×104m~3.3/10×104m),地下水埋藏浅(1m左右,接近临界水位埋深),水力坡度极小,径流滞缓,地下水排泄不畅;同时,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一般2~5g/L,沿海地带5~10g/L,局部>10g/L;河口地区土壤含盐量较高,一般2~4g/kg,沿海地带10~20g/kg,加之常受海潮顶托,倒灌的影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目前在长江河口沿江和滨海地区分布有相当数量的盐渍土,该地区盐渍土的演变总趋势是向脱盐方向发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区域,常受渍涝和盐碱的影响。三峡建坝后,由于长江水情的变化,将会对河口地区的土壤水盐平衡现状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水位的升降幅度不很大,从总体上看,将不会改变脱盐的总趋势。但在局部地区仍然存在积盐的可能性,特别是大兴断面以下22km的沿江一带,土壤的脱盐进程将受到抑制,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积盐和次生盐渍化,离江、离海距离愈近,影响程度愈大。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在兴水利的同时,还同时存在水害,为了兴利除弊,将这种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需要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图2.6.5 三峡水库调蓄对长江河口区土壤盐渍化影响范围示意图
1.农田水利措施
河口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埋深一般都很浅,为了降低地下水水位,减少渍涝和盐碱的危害,保证土壤向脱盐方向发展,必须采取以水利为先导,以排水为主体的农田水利措施。加强河口地区水利建设,完善骨干灌排河道的治理和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管理。加强和改善引水、排水和挡潮方面的措施,增强农田的防渍、排涝和排盐的能力。由于三峡水库的调蓄,春季要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秋季要加强挡潮,降低地下水矿化度。
长期以来涝渍和盐碱一直是本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威胁。土壤中盐分的聚散和地下水位的升降以及矿化度的高低密切相关。从治水入手,疏浚河道,加速地表水径流,合理灌溉,控制地下水位,乃是防治土壤盐渍化的重要途径。
2.生物农业措施
生物农业措施就是通过合理的种植,增加地面覆盖率,减少表土蒸发,通过合理的耕作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毛管水的上升,从而减少地表盐分的积累。通过加强农业生物技术措施,扩大绿肥与粮棉间作套种,增加地面覆盖,推广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改土防盐的效果。特别是使用有机肥,对于调节水盐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可改善耕作层的结构性状,有利于抑制蒸发,保蓄水分,降低土壤含盐量。
3.滩涂的开发利用
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在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下,通过“种稻洗盐”,在2~3年内即能使土体含盐量迅速降低,并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当土壤稳定脱盐后,再根据水源和土壤肥力状况,实行水旱轮作,或转入旱作。水源不足的地区,则采用种植比较耐盐的作物,如桑、苹果、梨、咸水草等。含盐量高的低洼地区,只要具备必须的灌排条件,“围垦养鱼”,不仅有利于加速土壤改良的进程,也能增加经济效益。
4.综合*措施
利用农田水利措施和生物农业措施对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平衡状况进行综合*,使土壤稳定地向脱盐方向演变。其中农田水利措施是关键,生物农业技术是根本,必须把农田水利措施放在第一位,通过农业生物措施进行综合*,才能使区域水盐平衡状况向有利于土壤改良和提高生产率的方向发展,将三峡工程给土壤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通过调整区域农田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地进行生产合理布局,更有利于改善和建设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长江三峡工程对河口地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对土壤水盐平衡的影响是间接的和季节性的,是一个逐渐的缓慢过程,因此,需要继续开展三峡工程与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动态监测工作。
在动态监测方面,可进一步扩大水盐动态的监测工作,适当增加张力计测点;在河口地区的沿江、沿海地区,每年进行两次(丰、枯水期)区域性的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土壤含盐量的统测,以掌握区域水盐动态规律;开展长江水、内河水和地下水之间水力联系的监测工作。在实验研究方面,进行土壤水盐运移参数的非均质分布测定,如对各断面分层按土壤质地进行测定,耕作(20cm)层取原装土测定;开展作物根系吸水规律的实验研究;开展考虑可动-不动水体溶质运移模型中可动水体比例系数、溶质质量交换系数的实验研究;进行土壤中离子化学反应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