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不经意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不久后现实中会发生,还一模一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1:24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1

这属于第六感,第六感觉是一种神秘的感觉,不同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感知性。想知道你是否有第六感吗?请用“是”或“否”来回答下列问题:

1. 曾经作过的梦境在现实中果然发生了;

2. 到一个从未去过的新的地方,却发现非常熟悉那里的景物;

3. 在别人尚未开口时,已知道他将说什么;

4. 常有正确的预感;

5. 身体有时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如蚁爬感,短暂的刺痛感;

6. 能预知电话铃响;

7. 预见会碰到某人,果然如此;

8. 在灾祸到来之前有不适的生理反应,如窒息感、乏力等;

9. 常做彩色缤纷的梦;

10.会不时听见无法解释的声音。

如果你有3个肯定的回答,你具有第六感觉;有5个或个以上肯定的回答,你的第六感比较活跃;超过7-10个,则非常敏感了。

不同领域的第六感
[编辑本段]

一、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第六感

现代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到了意识的深层,由此对于意识的活动,分析为意识和潜意识。在心理学上,潜意识与意识定义方法不同,意识有明确的内涵,而潜意识则是一个集合的笼统界定,不能意识到的意识统统称为潜意识。由此可知,第六感属于潜意识。

什么是第六感?
一般认为,“第六感”这个词与“直觉(intuition)”大致吻合。但描述直觉不只是“第六感(thesixthsense)”这个词,其他还有:预感(hunch)、灵感(inspiration)、洞察力(insight)、内在的声音(innervoice)或预兆(foreboding)。我个人认为,使用“直觉”和“第六感”更能代表现代心理学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直觉是指没有使用五官反射作用的感觉,而“第六感”和“潜意识”这个词在定义方法上是相同的,它们是一个集合的排除法的界定。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通过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来接收外在的刺激,然后整理分析,最后确实认识。而潜意识会接受到更多由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东西,它们不是透过语言或逻辑推理而得。这些讯息经年累月的储存在脑里,是我们不曾察觉的。当它们浮现到意识层面、成为一种可辨认的感觉时,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觉”、“第六感”。

也就是说,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并且是可以能过意识辨认的漂浮物。

现代心理学所说的第六感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东西。站在佛教的观点也有许多看法。南怀谨先生认为它就是第六识而已:“现代心理学有一个很好的名称叫‘第六感’,实际上也不过是唯识学第六意识的一部分的作用,西方心理学将之抽出谓之‘第六感’。”(《宗镜录略讲》)。“在特别心理学的范围,有时提到‘灵感’、‘第六感’等的名词。严格说,那也都是‘意识’的一种特别功能而已。”南先生认为第六感是独影意识,即是第六意识的一个功能的显现。”“唯识学把‘第六意识’的这种潜在功能,命名为‘独影意识’,又叫做‘独头意识’。这种‘独影意识’的作用,可以脱离‘前五识’而单独活动。它活动的最显著的范围,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作梦时。(二)神经病、精神病,乃至因其他的病症而进入昏迷的情况时。(三)禅定中某种境界时。所以从唯识学的立场来看,现代心理学所了解的‘潜意识’,又名‘下意识’,以及‘第六感’等,仅是知道了‘独影意识’的作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这里所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复杂。站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讲,第六感肯定不是意识范畴内的事物,它属于潜意识里的。现在的问题是,潜意识是否就是佛教里的第六识,或者说,潜意识是否不仅与佛教的第六识有关,也有第八识描述的内容。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第六感。

二、佛教所说心识

在佛教,把一切事物分为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法及无为法五种。心法就是“心识”;心所法就是心法的作用、动功;色法是指根尘;心不相应法,是指在法界中与心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无为法就是指心的真理性。总的来说,佛法认为万法唯心,一切唯识。因此总的说来,第六识也说,第七识也好,乃至第八识,都是一体的心识。五位中心法是根本。
心识的基本作用过程是这样:根尘与第八识中的种子互动,第六识对于外境进行分别,第七识不仅分别,而且执持于它,在这个过程中取第八识中的材料,与第六识一同加工,使之成为人们眼中的“事物”。根本上讲,这三种识是一个心识的不同功用的显现。它本质就是法界。

第六识的功用是了别,因此显而易见,说第六感就是第六识,这比较牵强。而且,第六识的独头作用是依于自己的分别的习性而自作意的独立分别的过程,它是有审思性的,不过不依外在的根尘而已。因此,它显然也与第六感中讲的潜意识中漂浮出来的被意识所意识到的东西不同。因此,我们不能说第六感就是意识。

根本上讲,第八识就是世界的全部。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心理学所说的不为意识所意识的事物,它自然属于第八识中。但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潜意识,是对立于物质世界的,它是心理的集合,不是法界论域里的概念。因此就名言的表意而言,它不是第八识。

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是因为要涉及第八识变现的问题。这个变现与第六感有关系。

一切有有漏事物熏习成种子,这个种子藏在第八识中。同时呢,第七识执持第八识为“自我”,根据这个种子生出种种现行。所说的种子,就是可以生果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现行的事物,有两种原因最终成果。一种是业力,一种是定力。
潜意识的漂浮物,有时是定力,有时是业力。也就是说,第六感有时是定力的结果,有时是业力的结果。由业力可变现的是自地物质世界以及身体;由定力,则可变现他界的他地的物质世界与身体以及声、光等物质现象。第六感是一种对潜意识的漂浮物觉知,人在某种业力中或在某种止定的境界中,可以感知与第八识种子相关的事物。但是,显而易见,第六感所感知的,一般是断断续续的,它没有稳定性,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第六感不是在深度禅定中所得到的感知。

三、从 荣格所说的“无意识”理论中理解第六感

在现代心理学中,最深入潜意识研究的是精神分析理论。众所周知,精神分析领域有三个代表人物,第一个当然是弗洛伊德,他是精神分析的主帜;另外两个是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家阿德勒和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作家荣格。

在这三家中,对于潜意识分析最为成熟的是荣格(Jung)。荣格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目前为止是微观心理学中最为令人激动的学说之一,是许多心理学家中走得最深的一个。在荣格的著作中,潜意识称为无意识。他说:“意识这一心灵现象是具有某种狭隘的性质。在给定的某一时刻,它只能包容很少同时并存的内容,余下的一切便是无意识。只是通过意识的连续运动,我们才对意识世界获得一种行进感、获得一种一般的理解或感知。我们决不可能获得整个的意象,因为我们的意识太狭窄;我们只能窥到存在发出的闪光。”“意识完全是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和定位的产物。”(《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荣格特别强调用直觉来发现无意识,他在自己的医学实践中也常常如此行事。荣格认为,无意识就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仓库。如果从这一点讲,第六感本身,也是自己心灵世界的内容。

那么无意识是如何漂浮到意识中来的呢?对此,荣格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描述。不过我们从这一段话中似乎可以看出点什么:“无意识过程不是直接被领悟到的;它们只是在其产物中显现出来,根据这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我们设想在它们背后一定还隐匿着某种东西。”(《同上》)。在这里,他用了“产物”这个词,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它说明荣格认为,从潜意识中漂浮出来的第六感是无意识运作出来的。而无意识是的运作,或者说一切心灵的事物的运作,乃至法界的一切,都是心识的变现,因此,第六感也是源出于第八识。

我们对于第八识的理解,要尽量从“含藏”和“功用”两个角度进行。它们不是实在体,它们是个过程,是象瀑布一样的过程,它们即是一个事物或多个事物,它们又不是这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第六感所知的事物,其实全出于我们的所说的“心”,自然,这个“心”不仅仅是意识,不仅仅是第六识,或者说它本质上不是意识。

我们日常“分析”的习惯在荣格那里评价也并不高。而且,他认为西方是长于分析,这正是西方人的一个弱点。他甚至说哲学家根本不知道思维是什么东西。他说,“不能再继续奉行那种忽视无意识和心灵学存在的任何一种传统心理学的观念了。”(《未发现的自我》)

有一次,有个医生对荣格的观点和方法产生疑问,请荣格说清楚自己的直觉是怎么回事儿。荣格非常坦率地说,自己没有方法描述这件事,对于病人的了知,很多时候就是直觉。从他的著作中,我们也感到他可能认为中国的“道”与无意识有关。他说:中国人认识事物与西方人不同,比如在街上,许多人在走,中国人要认识的是:这街上许多人“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这“许多人”的整体是什么意思;而西方人则分析:这些人从哪里来,他们要做什么事情,他们都是些什么人?荣格认为深入认识无意识需要学习中国的“道”,据说他自己也曾亲身闭关修习。甚至有人专门研究他的观点与*密教的关系。他的关于“原型”,关于“无意识”的许多观点,确实与佛教的许多修学方法有相通的地方。不过他说,他的心理学只是理解人的心灵的一种观点。仅是一种观点而已,他同情宗教但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宗教。
具有分析能力的,在佛教的学说里,主要是第六识。而无意识不属于分析这个范畴,因此无意识是除第六识外的集合。从这一点也可以肯定,第六感它肯定与第八识有直接的联系。

四、佛教神通

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第六感是凡夫的觉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六感没有稳定性,人在放松的时候,进入一种相对无碍的境界时,有时潜意识的漂浮物便会呈现出来。或者,我们对一事物专注到一定程度,这种凡夫的禅定也会使们得到第六感。前者就是业力,后者就是定力。

一般意义上的神通是禅定修习的结果。而在佛教里,禅定与智慧是不分开修习的,或者说,定慧的成就必须是共同的。如果仅有禅定的成就根本不是佛教修行者。佛法的要点在于智慧,而所谓智慧,就是空性见。所以,我们会知道有这样一种情况,在证得寂灭的阿罗汉果中,分成二种,一种是有神通的,一种是无神通的。佛在世时,有一个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尼被强人污辱,她没有神通,对此无可奈何;这时同样证得阿罗汉果的莲色尼则依神通了知此事,用神通飞入其前把她救出来。而在大乘法中,真正具足佛教意义上神通是则必是证得三三昧的菩萨。

但是,在实践中,没有神通的解脱者总是一种特例。根据佛经里的描述,大多数阿罗汉都具足神通。也就是说,空相与神通同时具足。

佛经里记载这样一件事,梵天对自己的所处的境界非常自满,他看到在这个境界中只有自己,便认为自己得到了永恒的光明与快乐。这时佛陀入于三昧,身形消失而入梵天,升入梵天顶上的虚空中,表示佛法高于梵天。这时大迦叶、目连等尊者用净天眼观察到这件事情,也身形没失,入梵天顶上。这时梵天才知道自己所证境界并不是最高的。他问目连尊者,是不是佛弟子中很多人都有这个能力啊。目连尊者说,其他声闻弟子,也都有这样的神通的,并说:“得尽诸漏知他心,能现神变化群生。”

在佛教而言,真正的“第六感”,是诸漏断尽,这个成就自然不是断断续续的,而且对于这个“第六感”,是没有执著的。相较而言,凡夫的第六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它与解脱道没有什么关系。

“感”,也可以称为感通。通就是无碍。真正无碍自然是断灭一切有漏法的。凡夫偶得的神通或通过某些禅定所得神通,它并不是真的通。

第六感究竟属于何种性质,并不在于第六感本身,而在于它与我们智慧的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1

“咦,这一幕我好像见过!”你是否曾有这样的感觉:对于眼前的景象非常熟悉,似乎已经发生过,但实际上这是你第一次面对此情此景。

最新研究:大脑记忆中心有一部分神经细胞被称作海马状突起,负责位置感和新记忆信息。麻省理工学院的日本生物学家利根川进发现,当人来到新地方、有新经历时,海马状突起会就此“画”出一份记忆“地图”,然后把这些记忆藏起来备用。

如果有两次经历非常相似,它们的“地图”就会重合,变得不清楚。这一情况发生时,大脑就会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实际上,这只是因为大脑对新信息,也就是情景记忆进行分类时发生了功能故障。似曾相识是一种对方向和知觉的暂时性丧失,辨不清是新信息不是旧记忆。

大脑的分类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这在老年痴呆症患者身上尤为明显。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人们有希望开发出药物改进这一功能。

大脑的骗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1

这属于第六感,第六感觉是一种神秘的感觉,不同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感知性。想知道你是否有第六感吗?请用“是”或“否”来回答下列问题:

1. 曾经作过的梦境在现实中果然发生了;

2. 到一个从未去过的新的地方,却发现非常熟悉那里的景物;

3. 在别人尚未开口时,已知道他将说什么;

4. 常有正确的预感;

5. 身体有时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如蚁爬感,短暂的刺痛感;

6. 能预知电话铃响;

7. 预见会碰到某人,果然如此;

8. 在灾祸到来之前有不适的生理反应,如窒息感、乏力等;

9. 常做彩色缤纷的梦;

10.会不时听见无法解释的声音。

如果你有3个肯定的回答,你具有第六感觉;有5个或个以上肯定的回答,你的第六感比较活跃;超过7-10个,则非常敏感了。

不同领域的第六感
[编辑本段]

一、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第六感

现代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到了意识的深层,由此对于意识的活动,分析为意识和潜意识。在心理学上,潜意识与意识定义方法不同,意识有明确的内涵,而潜意识则是一个集合的笼统界定,不能意识到的意识统统称为潜意识。由此可知,第六感属于潜意识。

什么是第六感?
一般认为,“第六感”这个词与“直觉(intuition)”大致吻合。但描述直觉不只是“第六感(thesixthsense)”这个词,其他还有:预感(hunch)、灵感(inspiration)、洞察力(insight)、内在的声音(innervoice)或预兆(foreboding)。我个人认为,使用“直觉”和“第六感”更能代表现代心理学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直觉是指没有使用五官反射作用的感觉,而“第六感”和“潜意识”这个词在定义方法上是相同的,它们是一个集合的排除法的界定。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通过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来接收外在的刺激,然后整理分析,最后确实认识。而潜意识会接受到更多由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东西,它们不是透过语言或逻辑推理而得。这些讯息经年累月的储存在脑里,是我们不曾察觉的。当它们浮现到意识层面、成为一种可辨认的感觉时,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觉”、“第六感”。

也就是说,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并且是可以能过意识辨认的漂浮物。

现代心理学所说的第六感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东西。站在佛教的观点也有许多看法。南怀谨先生认为它就是第六识而已:“现代心理学有一个很好的名称叫‘第六感’,实际上也不过是唯识学第六意识的一部分的作用,西方心理学将之抽出谓之‘第六感’。”(《宗镜录略讲》)。“在特别心理学的范围,有时提到‘灵感’、‘第六感’等的名词。严格说,那也都是‘意识’的一种特别功能而已。”南先生认为第六感是独影意识,即是第六意识的一个功能的显现。”“唯识学把‘第六意识’的这种潜在功能,命名为‘独影意识’,又叫做‘独头意识’。这种‘独影意识’的作用,可以脱离‘前五识’而单独活动。它活动的最显著的范围,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作梦时。(二)神经病、精神病,乃至因其他的病症而进入昏迷的情况时。(三)禅定中某种境界时。所以从唯识学的立场来看,现代心理学所了解的‘潜意识’,又名‘下意识’,以及‘第六感’等,仅是知道了‘独影意识’的作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这里所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复杂。站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讲,第六感肯定不是意识范畴内的事物,它属于潜意识里的。现在的问题是,潜意识是否就是佛教里的第六识,或者说,潜意识是否不仅与佛教的第六识有关,也有第八识描述的内容。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第六感。

二、佛教所说心识

在佛教,把一切事物分为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法及无为法五种。心法就是“心识”;心所法就是心法的作用、动功;色法是指根尘;心不相应法,是指在法界中与心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无为法就是指心的真理性。总的来说,佛法认为万法唯心,一切唯识。因此总的说来,第六识也说,第七识也好,乃至第八识,都是一体的心识。五位中心法是根本。
心识的基本作用过程是这样:根尘与第八识中的种子互动,第六识对于外境进行分别,第七识不仅分别,而且执持于它,在这个过程中取第八识中的材料,与第六识一同加工,使之成为人们眼中的“事物”。根本上讲,这三种识是一个心识的不同功用的显现。它本质就是法界。

第六识的功用是了别,因此显而易见,说第六感就是第六识,这比较牵强。而且,第六识的独头作用是依于自己的分别的习性而自作意的独立分别的过程,它是有审思性的,不过不依外在的根尘而已。因此,它显然也与第六感中讲的潜意识中漂浮出来的被意识所意识到的东西不同。因此,我们不能说第六感就是意识。

根本上讲,第八识就是世界的全部。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心理学所说的不为意识所意识的事物,它自然属于第八识中。但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潜意识,是对立于物质世界的,它是心理的集合,不是法界论域里的概念。因此就名言的表意而言,它不是第八识。

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是因为要涉及第八识变现的问题。这个变现与第六感有关系。

一切有有漏事物熏习成种子,这个种子藏在第八识中。同时呢,第七识执持第八识为“自我”,根据这个种子生出种种现行。所说的种子,就是可以生果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现行的事物,有两种原因最终成果。一种是业力,一种是定力。
潜意识的漂浮物,有时是定力,有时是业力。也就是说,第六感有时是定力的结果,有时是业力的结果。由业力可变现的是自地物质世界以及身体;由定力,则可变现他界的他地的物质世界与身体以及声、光等物质现象。第六感是一种对潜意识的漂浮物觉知,人在某种业力中或在某种止定的境界中,可以感知与第八识种子相关的事物。但是,显而易见,第六感所感知的,一般是断断续续的,它没有稳定性,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第六感不是在深度禅定中所得到的感知。

三、从 荣格所说的“无意识”理论中理解第六感

在现代心理学中,最深入潜意识研究的是精神分析理论。众所周知,精神分析领域有三个代表人物,第一个当然是弗洛伊德,他是精神分析的主帜;另外两个是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家阿德勒和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作家荣格。

在这三家中,对于潜意识分析最为成熟的是荣格(Jung)。荣格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目前为止是微观心理学中最为令人激动的学说之一,是许多心理学家中走得最深的一个。在荣格的著作中,潜意识称为无意识。他说:“意识这一心灵现象是具有某种狭隘的性质。在给定的某一时刻,它只能包容很少同时并存的内容,余下的一切便是无意识。只是通过意识的连续运动,我们才对意识世界获得一种行进感、获得一种一般的理解或感知。我们决不可能获得整个的意象,因为我们的意识太狭窄;我们只能窥到存在发出的闪光。”“意识完全是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和定位的产物。”(《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荣格特别强调用直觉来发现无意识,他在自己的医学实践中也常常如此行事。荣格认为,无意识就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仓库。如果从这一点讲,第六感本身,也是自己心灵世界的内容。

那么无意识是如何漂浮到意识中来的呢?对此,荣格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描述。不过我们从这一段话中似乎可以看出点什么:“无意识过程不是直接被领悟到的;它们只是在其产物中显现出来,根据这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我们设想在它们背后一定还隐匿着某种东西。”(《同上》)。在这里,他用了“产物”这个词,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它说明荣格认为,从潜意识中漂浮出来的第六感是无意识运作出来的。而无意识是的运作,或者说一切心灵的事物的运作,乃至法界的一切,都是心识的变现,因此,第六感也是源出于第八识。

我们对于第八识的理解,要尽量从“含藏”和“功用”两个角度进行。它们不是实在体,它们是个过程,是象瀑布一样的过程,它们即是一个事物或多个事物,它们又不是这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第六感所知的事物,其实全出于我们的所说的“心”,自然,这个“心”不仅仅是意识,不仅仅是第六识,或者说它本质上不是意识。

我们日常“分析”的习惯在荣格那里评价也并不高。而且,他认为西方是长于分析,这正是西方人的一个弱点。他甚至说哲学家根本不知道思维是什么东西。他说,“不能再继续奉行那种忽视无意识和心灵学存在的任何一种传统心理学的观念了。”(《未发现的自我》)

有一次,有个医生对荣格的观点和方法产生疑问,请荣格说清楚自己的直觉是怎么回事儿。荣格非常坦率地说,自己没有方法描述这件事,对于病人的了知,很多时候就是直觉。从他的著作中,我们也感到他可能认为中国的“道”与无意识有关。他说:中国人认识事物与西方人不同,比如在街上,许多人在走,中国人要认识的是:这街上许多人“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这“许多人”的整体是什么意思;而西方人则分析:这些人从哪里来,他们要做什么事情,他们都是些什么人?荣格认为深入认识无意识需要学习中国的“道”,据说他自己也曾亲身闭关修习。甚至有人专门研究他的观点与*密教的关系。他的关于“原型”,关于“无意识”的许多观点,确实与佛教的许多修学方法有相通的地方。不过他说,他的心理学只是理解人的心灵的一种观点。仅是一种观点而已,他同情宗教但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宗教。
具有分析能力的,在佛教的学说里,主要是第六识。而无意识不属于分析这个范畴,因此无意识是除第六识外的集合。从这一点也可以肯定,第六感它肯定与第八识有直接的联系。

四、佛教神通

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第六感是凡夫的觉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六感没有稳定性,人在放松的时候,进入一种相对无碍的境界时,有时潜意识的漂浮物便会呈现出来。或者,我们对一事物专注到一定程度,这种凡夫的禅定也会使们得到第六感。前者就是业力,后者就是定力。

一般意义上的神通是禅定修习的结果。而在佛教里,禅定与智慧是不分开修习的,或者说,定慧的成就必须是共同的。如果仅有禅定的成就根本不是佛教修行者。佛法的要点在于智慧,而所谓智慧,就是空性见。所以,我们会知道有这样一种情况,在证得寂灭的阿罗汉果中,分成二种,一种是有神通的,一种是无神通的。佛在世时,有一个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尼被强人污辱,她没有神通,对此无可奈何;这时同样证得阿罗汉果的莲色尼则依神通了知此事,用神通飞入其前把她救出来。而在大乘法中,真正具足佛教意义上神通是则必是证得三三昧的菩萨。

但是,在实践中,没有神通的解脱者总是一种特例。根据佛经里的描述,大多数阿罗汉都具足神通。也就是说,空相与神通同时具足。

佛经里记载这样一件事,梵天对自己的所处的境界非常自满,他看到在这个境界中只有自己,便认为自己得到了永恒的光明与快乐。这时佛陀入于三昧,身形消失而入梵天,升入梵天顶上的虚空中,表示佛法高于梵天。这时大迦叶、目连等尊者用净天眼观察到这件事情,也身形没失,入梵天顶上。这时梵天才知道自己所证境界并不是最高的。他问目连尊者,是不是佛弟子中很多人都有这个能力啊。目连尊者说,其他声闻弟子,也都有这样的神通的,并说:“得尽诸漏知他心,能现神变化群生。”

在佛教而言,真正的“第六感”,是诸漏断尽,这个成就自然不是断断续续的,而且对于这个“第六感”,是没有执著的。相较而言,凡夫的第六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它与解脱道没有什么关系。

“感”,也可以称为感通。通就是无碍。真正无碍自然是断灭一切有漏法的。凡夫偶得的神通或通过某些禅定所得神通,它并不是真的通。

第六感究竟属于何种性质,并不在于第六感本身,而在于它与我们智慧的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2

其实人是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的
不过控制不了这种能力
只会在不经意间用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2

我也老有这种感觉。记得现在发生的事曾经也发生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1

“咦,这一幕我好像见过!”你是否曾有这样的感觉:对于眼前的景象非常熟悉,似乎已经发生过,但实际上这是你第一次面对此情此景。

最新研究:大脑记忆中心有一部分神经细胞被称作海马状突起,负责位置感和新记忆信息。麻省理工学院的日本生物学家利根川进发现,当人来到新地方、有新经历时,海马状突起会就此“画”出一份记忆“地图”,然后把这些记忆藏起来备用。

如果有两次经历非常相似,它们的“地图”就会重合,变得不清楚。这一情况发生时,大脑就会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实际上,这只是因为大脑对新信息,也就是情景记忆进行分类时发生了功能故障。似曾相识是一种对方向和知觉的暂时性丧失,辨不清是新信息不是旧记忆。

大脑的分类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这在老年痴呆症患者身上尤为明显。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人们有希望开发出药物改进这一功能。

大脑的骗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2

其实人是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的
不过控制不了这种能力
只会在不经意间用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2

我也老有这种感觉。记得现在发生的事曾经也发生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1

这属于第六感,第六感觉是一种神秘的感觉,不同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感知性。想知道你是否有第六感吗?请用“是”或“否”来回答下列问题:

1. 曾经作过的梦境在现实中果然发生了;

2. 到一个从未去过的新的地方,却发现非常熟悉那里的景物;

3. 在别人尚未开口时,已知道他将说什么;

4. 常有正确的预感;

5. 身体有时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如蚁爬感,短暂的刺痛感;

6. 能预知电话铃响;

7. 预见会碰到某人,果然如此;

8. 在灾祸到来之前有不适的生理反应,如窒息感、乏力等;

9. 常做彩色缤纷的梦;

10.会不时听见无法解释的声音。

如果你有3个肯定的回答,你具有第六感觉;有5个或个以上肯定的回答,你的第六感比较活跃;超过7-10个,则非常敏感了。

不同领域的第六感
[编辑本段]

一、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第六感

现代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到了意识的深层,由此对于意识的活动,分析为意识和潜意识。在心理学上,潜意识与意识定义方法不同,意识有明确的内涵,而潜意识则是一个集合的笼统界定,不能意识到的意识统统称为潜意识。由此可知,第六感属于潜意识。

什么是第六感?
一般认为,“第六感”这个词与“直觉(intuition)”大致吻合。但描述直觉不只是“第六感(thesixthsense)”这个词,其他还有:预感(hunch)、灵感(inspiration)、洞察力(insight)、内在的声音(innervoice)或预兆(foreboding)。我个人认为,使用“直觉”和“第六感”更能代表现代心理学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直觉是指没有使用五官反射作用的感觉,而“第六感”和“潜意识”这个词在定义方法上是相同的,它们是一个集合的排除法的界定。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通过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来接收外在的刺激,然后整理分析,最后确实认识。而潜意识会接受到更多由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东西,它们不是透过语言或逻辑推理而得。这些讯息经年累月的储存在脑里,是我们不曾察觉的。当它们浮现到意识层面、成为一种可辨认的感觉时,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觉”、“第六感”。

也就是说,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并且是可以能过意识辨认的漂浮物。

现代心理学所说的第六感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东西。站在佛教的观点也有许多看法。南怀谨先生认为它就是第六识而已:“现代心理学有一个很好的名称叫‘第六感’,实际上也不过是唯识学第六意识的一部分的作用,西方心理学将之抽出谓之‘第六感’。”(《宗镜录略讲》)。“在特别心理学的范围,有时提到‘灵感’、‘第六感’等的名词。严格说,那也都是‘意识’的一种特别功能而已。”南先生认为第六感是独影意识,即是第六意识的一个功能的显现。”“唯识学把‘第六意识’的这种潜在功能,命名为‘独影意识’,又叫做‘独头意识’。这种‘独影意识’的作用,可以脱离‘前五识’而单独活动。它活动的最显著的范围,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作梦时。(二)神经病、精神病,乃至因其他的病症而进入昏迷的情况时。(三)禅定中某种境界时。所以从唯识学的立场来看,现代心理学所了解的‘潜意识’,又名‘下意识’,以及‘第六感’等,仅是知道了‘独影意识’的作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这里所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复杂。站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讲,第六感肯定不是意识范畴内的事物,它属于潜意识里的。现在的问题是,潜意识是否就是佛教里的第六识,或者说,潜意识是否不仅与佛教的第六识有关,也有第八识描述的内容。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第六感。

二、佛教所说心识

在佛教,把一切事物分为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法及无为法五种。心法就是“心识”;心所法就是心法的作用、动功;色法是指根尘;心不相应法,是指在法界中与心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无为法就是指心的真理性。总的来说,佛法认为万法唯心,一切唯识。因此总的说来,第六识也说,第七识也好,乃至第八识,都是一体的心识。五位中心法是根本。
心识的基本作用过程是这样:根尘与第八识中的种子互动,第六识对于外境进行分别,第七识不仅分别,而且执持于它,在这个过程中取第八识中的材料,与第六识一同加工,使之成为人们眼中的“事物”。根本上讲,这三种识是一个心识的不同功用的显现。它本质就是法界。

第六识的功用是了别,因此显而易见,说第六感就是第六识,这比较牵强。而且,第六识的独头作用是依于自己的分别的习性而自作意的独立分别的过程,它是有审思性的,不过不依外在的根尘而已。因此,它显然也与第六感中讲的潜意识中漂浮出来的被意识所意识到的东西不同。因此,我们不能说第六感就是意识。

根本上讲,第八识就是世界的全部。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心理学所说的不为意识所意识的事物,它自然属于第八识中。但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潜意识,是对立于物质世界的,它是心理的集合,不是法界论域里的概念。因此就名言的表意而言,它不是第八识。

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是因为要涉及第八识变现的问题。这个变现与第六感有关系。

一切有有漏事物熏习成种子,这个种子藏在第八识中。同时呢,第七识执持第八识为“自我”,根据这个种子生出种种现行。所说的种子,就是可以生果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现行的事物,有两种原因最终成果。一种是业力,一种是定力。
潜意识的漂浮物,有时是定力,有时是业力。也就是说,第六感有时是定力的结果,有时是业力的结果。由业力可变现的是自地物质世界以及身体;由定力,则可变现他界的他地的物质世界与身体以及声、光等物质现象。第六感是一种对潜意识的漂浮物觉知,人在某种业力中或在某种止定的境界中,可以感知与第八识种子相关的事物。但是,显而易见,第六感所感知的,一般是断断续续的,它没有稳定性,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第六感不是在深度禅定中所得到的感知。

三、从 荣格所说的“无意识”理论中理解第六感

在现代心理学中,最深入潜意识研究的是精神分析理论。众所周知,精神分析领域有三个代表人物,第一个当然是弗洛伊德,他是精神分析的主帜;另外两个是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家阿德勒和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作家荣格。

在这三家中,对于潜意识分析最为成熟的是荣格(Jung)。荣格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目前为止是微观心理学中最为令人激动的学说之一,是许多心理学家中走得最深的一个。在荣格的著作中,潜意识称为无意识。他说:“意识这一心灵现象是具有某种狭隘的性质。在给定的某一时刻,它只能包容很少同时并存的内容,余下的一切便是无意识。只是通过意识的连续运动,我们才对意识世界获得一种行进感、获得一种一般的理解或感知。我们决不可能获得整个的意象,因为我们的意识太狭窄;我们只能窥到存在发出的闪光。”“意识完全是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和定位的产物。”(《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荣格特别强调用直觉来发现无意识,他在自己的医学实践中也常常如此行事。荣格认为,无意识就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仓库。如果从这一点讲,第六感本身,也是自己心灵世界的内容。

那么无意识是如何漂浮到意识中来的呢?对此,荣格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描述。不过我们从这一段话中似乎可以看出点什么:“无意识过程不是直接被领悟到的;它们只是在其产物中显现出来,根据这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我们设想在它们背后一定还隐匿着某种东西。”(《同上》)。在这里,他用了“产物”这个词,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它说明荣格认为,从潜意识中漂浮出来的第六感是无意识运作出来的。而无意识是的运作,或者说一切心灵的事物的运作,乃至法界的一切,都是心识的变现,因此,第六感也是源出于第八识。

我们对于第八识的理解,要尽量从“含藏”和“功用”两个角度进行。它们不是实在体,它们是个过程,是象瀑布一样的过程,它们即是一个事物或多个事物,它们又不是这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第六感所知的事物,其实全出于我们的所说的“心”,自然,这个“心”不仅仅是意识,不仅仅是第六识,或者说它本质上不是意识。

我们日常“分析”的习惯在荣格那里评价也并不高。而且,他认为西方是长于分析,这正是西方人的一个弱点。他甚至说哲学家根本不知道思维是什么东西。他说,“不能再继续奉行那种忽视无意识和心灵学存在的任何一种传统心理学的观念了。”(《未发现的自我》)

有一次,有个医生对荣格的观点和方法产生疑问,请荣格说清楚自己的直觉是怎么回事儿。荣格非常坦率地说,自己没有方法描述这件事,对于病人的了知,很多时候就是直觉。从他的著作中,我们也感到他可能认为中国的“道”与无意识有关。他说:中国人认识事物与西方人不同,比如在街上,许多人在走,中国人要认识的是:这街上许多人“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这“许多人”的整体是什么意思;而西方人则分析:这些人从哪里来,他们要做什么事情,他们都是些什么人?荣格认为深入认识无意识需要学习中国的“道”,据说他自己也曾亲身闭关修习。甚至有人专门研究他的观点与*密教的关系。他的关于“原型”,关于“无意识”的许多观点,确实与佛教的许多修学方法有相通的地方。不过他说,他的心理学只是理解人的心灵的一种观点。仅是一种观点而已,他同情宗教但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宗教。
具有分析能力的,在佛教的学说里,主要是第六识。而无意识不属于分析这个范畴,因此无意识是除第六识外的集合。从这一点也可以肯定,第六感它肯定与第八识有直接的联系。

四、佛教神通

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第六感是凡夫的觉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六感没有稳定性,人在放松的时候,进入一种相对无碍的境界时,有时潜意识的漂浮物便会呈现出来。或者,我们对一事物专注到一定程度,这种凡夫的禅定也会使们得到第六感。前者就是业力,后者就是定力。

一般意义上的神通是禅定修习的结果。而在佛教里,禅定与智慧是不分开修习的,或者说,定慧的成就必须是共同的。如果仅有禅定的成就根本不是佛教修行者。佛法的要点在于智慧,而所谓智慧,就是空性见。所以,我们会知道有这样一种情况,在证得寂灭的阿罗汉果中,分成二种,一种是有神通的,一种是无神通的。佛在世时,有一个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尼被强人污辱,她没有神通,对此无可奈何;这时同样证得阿罗汉果的莲色尼则依神通了知此事,用神通飞入其前把她救出来。而在大乘法中,真正具足佛教意义上神通是则必是证得三三昧的菩萨。

但是,在实践中,没有神通的解脱者总是一种特例。根据佛经里的描述,大多数阿罗汉都具足神通。也就是说,空相与神通同时具足。

佛经里记载这样一件事,梵天对自己的所处的境界非常自满,他看到在这个境界中只有自己,便认为自己得到了永恒的光明与快乐。这时佛陀入于三昧,身形消失而入梵天,升入梵天顶上的虚空中,表示佛法高于梵天。这时大迦叶、目连等尊者用净天眼观察到这件事情,也身形没失,入梵天顶上。这时梵天才知道自己所证境界并不是最高的。他问目连尊者,是不是佛弟子中很多人都有这个能力啊。目连尊者说,其他声闻弟子,也都有这样的神通的,并说:“得尽诸漏知他心,能现神变化群生。”

在佛教而言,真正的“第六感”,是诸漏断尽,这个成就自然不是断断续续的,而且对于这个“第六感”,是没有执著的。相较而言,凡夫的第六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它与解脱道没有什么关系。

“感”,也可以称为感通。通就是无碍。真正无碍自然是断灭一切有漏法的。凡夫偶得的神通或通过某些禅定所得神通,它并不是真的通。

第六感究竟属于何种性质,并不在于第六感本身,而在于它与我们智慧的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1

“咦,这一幕我好像见过!”你是否曾有这样的感觉:对于眼前的景象非常熟悉,似乎已经发生过,但实际上这是你第一次面对此情此景。

最新研究:大脑记忆中心有一部分神经细胞被称作海马状突起,负责位置感和新记忆信息。麻省理工学院的日本生物学家利根川进发现,当人来到新地方、有新经历时,海马状突起会就此“画”出一份记忆“地图”,然后把这些记忆藏起来备用。

如果有两次经历非常相似,它们的“地图”就会重合,变得不清楚。这一情况发生时,大脑就会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实际上,这只是因为大脑对新信息,也就是情景记忆进行分类时发生了功能故障。似曾相识是一种对方向和知觉的暂时性丧失,辨不清是新信息不是旧记忆。

大脑的分类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这在老年痴呆症患者身上尤为明显。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人们有希望开发出药物改进这一功能。

大脑的骗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2

其实人是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的
不过控制不了这种能力
只会在不经意间用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42

我也老有这种感觉。记得现在发生的事曾经也发生过。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怎么样才能聚财 花呗额度怎么提升最快? 还在为word排版而发愁?word的实验报告模板&word数学建模模板免费领... 如何鉴定骨伤是新伤和陈旧伤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诗 ...其他人都无问题,确定网络连接无问题,请问是什么原因? 描写花朵从花蕾到开放的句子 描写花蕾的优美句子 ...毒毛和鲜艳色斑,一般食虫鸟不敢捕食,这在生物学上属于…( )A.保护... 安徽名人出身地 像海马形状的岛屿是什么群岛? CAD只能选择一个对象不能多选该怎么办 cad燕秀坐标列表无法选中对象 已经办理锦鲤卡,并激活了,怎么进入九块九充值100元话费?锦鲤卡9.9元充100元话费是真的吗? 我在拼多多上交了100元话费,到现在也没有到账。怎么办呀? 拼多多95元充100话费没到账怎么办 95元能充100元话费吗 九块九交话费九块九给100块钱话费还有吗? 公务员每年几月份考试? 拼多多充99得100能立马到账吗? 9.9元充100元话费怎么充? 拼多多缴电费100元只要94是不是真的? 9.9充100元话费? 怎样使用拼多多可以9.9元充100元话费??? 怎样使用拼多多可以9.9元充100元话费???不可能的,这是骗人的,就是为了让你下载它的APP! 拼多多9块9充100元话费活动今晚23点抢红包在什么地方去参加? 一键清理上的充话费九块九充100元话费是真的吗? 有什么什么笑成语 含“笑”字的成语有哪些 表示笑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CAD2020无法先选择对象再复制粘帖 大脑海马状突起有啥作用? 杏仁体的恐惧中枢 很奇怪..这难道是宇宙给我的暗示? cad无法选择对象,图形超出界限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结局是什么 hippocampus是什么意思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的介绍 奇怪的感觉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这种感觉是什么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txt下载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最新章节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全文阅读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免费下载 怎么分辨好女人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 (全文) 用割草机割草的时候,散发出浓郁的气味会不会对人体有害?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txt全集下载 自言自语能开发大脑?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好看么? "海马"的资料 那一瞬的地老天荒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