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1:06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6 00:17
民间谚语:“立冬有雨一冬寒,立冬无雨一冬暖”,“不怕重阳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等等,这些俗语说法不同,但是所要讲述的意思都差不多。
这些俗语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就是说啊:如果立冬这天是个大晴天,那么接下来整个冬天雨水就特别少,天气干旱,冬天相对来说比较暖和,是个暖冬。如果立冬这天下雨的话,那么整个冬天雨雪就比较多,冬天也就特别的冷,是个冷冬。
立冬有什么风俗活动1、贺冬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在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2、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这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3、吃羊肉
羊肉性甘,大热,属火,能补元助阳,治疗体虚瘦弱,可御寒益气,安心止惊,有很强的营养作用。秋冬后的羊肉味道尤为鲜美。我国除了塞外边睡,如内蒙古、西藏等地,一般都在深秋开始吃羊肉,到立春为止。如浙江的长兴等地,农历八月就已经设店,宰羊出售。有民谚道:,月初一羊开刀。”一直到过了除夕才停止售卖。沿太湖流域,盛产绵羊。冬令时节,羊肉也是时令之物。
4、迎冬
封建社会,朝廷会举行郊外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抚恤孤寡。在《吕氏春秋·孟冬》有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是日,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大大赏赐,以安社视,而且要抚恤孤寡。
5、祭冬神
古时候,立冬时节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骑铁色的马,带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山海经》说他住在北海的一个岛上,长相怪异:人面鸟身,耳上挂着两条青蛇,脚踩两条会飞的红蛇。祭祀冬神的场面十分宏大。《史记》上记载,汉朝时要有70个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阴,蛰虫盖减……籍敛之时,掩收嘉毅。”意思是说,天冷了,要收藏好粮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18:56
立冬刮北风,皮袄不离身。立冬刮南风,皮袄立墙根。意思是说,立冬这天,如果刮北风这个冬天比较冷,如果立冬这天刮南风,这个冬天不会很冷。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六节气之首,公历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时为立冬节气。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中国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
相关内容解释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江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20:14
立冬刮北风,皮袄不离身。立冬刮南风,皮袄立墙根。意思是说,立冬这天,如果刮北风这个冬天比较冷,如果立冬这天刮南风,这个冬天不会很冷。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21:48
不是.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23:40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