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0: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3:16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自己主动到商店去购买实物商品,但一般很少主动去购买保险。可是,任何一种产品在完成“生产”阶段之后,都要进入销售阶段,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这才算是一个生产过程的完成。如果保险产品开发出来以后没有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个生产过程可以说是没有完成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保险人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使得消费者对未来“避害”产品的需求得以提前实现。保险产品的这种特点会要求营销员要“不厌其烦”地向消费者作出解释说明等。当然,这坚韧不应当被表现为“死缠烂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会让人反感,由此反而失掉营销的市场。营销员应当以专业素养来营销。有些人认为,保险营销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似乎只要“敢于开口”或者“能言善辩”即行。实际上,保险产品的复杂性决定了一个优秀的寿险营销员应当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的专业销售人员。这个专业素养不仅仅体现在其销售产品本身的内容上,更重要的是围绕所销售产品的相关知识上,例如保险、风险管理、金融、人口、宏观经济方面甚至心理学领域的知识。营销员应当以*来营销。有个道理是这样讲的:如果你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事情,是很难说服别人的;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是很难让别人相信的;如果你连自己都没有*的事情,是很难让别人具有*的。一言以蔽之,只有在你把这件事情作为一项事业,而不是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时候,你才会拥有*。保险营销员在营销的时候,一定是在阐释你自己信奉的东西,一定要是自己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述,只有这样,才能真诚地打动你的客户。10年前,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成也营销员,败也营销员”。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方面,当时中国的保险市场还是一个非常弱小、落后的市场,为了获得快速发展,抢占和扩大市场份额,各公司都在广募营销员,以实施我称之为的“数量扩张型”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中国的老百姓大都不了解保险,而保险的特性又决定了它在很大情况下是通过中介的方式——代理或者经纪——来销售出去的。在这种背景下,由于一些营销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低,为拉保户可以说不择手段,败坏了保险营销员的整体形象,更加重了消费者对保险的疑虑。10年过去了,中国保险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场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保险是卖出的”的现状并没有改变。而与此同时,*理经纪公司也需要一个成长周期,在这种情况下,营销员在中国的保险市场上仍然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无庸置疑,许多营销员还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个角色。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认为,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寿讲师在行动”的“示范效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