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语文学习》一篇随笔,800字,求文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1: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3:27
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不知如何学习。上课不懂记笔记,自习课不知干什么,不会有计划的复习,考试后面对自己与初中相比差距很大的成绩不知如何是好,不会处理与同学的关系,难以适应新的环境等等。这些情况实际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学生需要做好初高中衔接。
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高中是人生的又一个新考验,不管是孩子主观方面,还是客观环境和承担的学习任务,较之初中阶段有大幅度的变化,能适应的则前进,否则可能掉队。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过好初、高中衔接关。而要过好初高中衔接关,首先应了解高中的学习特点和孩子到了高中阶段身心发展可能出现的新特点。
一、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这样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
3、系统性增强。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现在的山东地区高考,就加了一门基本能力考试。这门学科整合了高中所有学科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非常高。
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我们在了解高中教材特点后,再来了解一下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一般特征可概括为“四性”、“四高峰”。
1、“四性”即敏感性、社会性、动荡性、闭锁性。敏感性是指对人、对事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社会性是指对人生的意义、升学等社会问题越来越感兴趣,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动荡性是指情绪容易激动,对事既积极热情,又焦虑不安。闭锁性是指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些内敛。
2、“四高峰”即生理变化高峰、智力发展高峰、社会需求高峰、创造高峰。生理变化高峰是指学生生理发育迅速变化,性发育成熟。智力发展高峰是指此时的孩子的智力发展、记忆力、判断力和动作反应力及速度都已达到人体的最高水平。如果以100作为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初中到高中,记忆力从95逐渐达到100,判断力从80达到100,动作及反应速度从90达到100。社会需求高峰是指孩子对爱情的向往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以及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都有所上升。创造高峰是指这个阶段是孩子一生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孩子会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求独立的愿望,其独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不轻易相信别人的意见,常持分析和批判态度,很反感家长把他们看成小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高中阶段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烈,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他们力图在各个领域有较出色的表现,想争取在集体中赢得适当的地位,得到好评和重视。
三、做好初高中衔接的方法
了解了这些以后,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这个衔接。
1、帮助孩子摆正心态,做好心理调适。
首先,我来做个调查,请家长们回答我几个问题:
(1)您的孩子在初中时的学习成绩如何?排名是否靠前?
(2)您对孩子在高中的学习抱有什么期望?是否希望至少跟在初中时差不多?
(3)您有没有跟孩子谈过进入高中后会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困难?
(4)孩子考试情况不理想,您会怎么办?是安慰、训斥还是其它?
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还是很高的,家长的这种心态其实是不利于孩子很好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的。
高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能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时大部分都是很优秀的。而到了高中,在高手如林的情况下,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这就意味着每个学生又都回归到同一起跑线上同场竞技,人人都名列前茅是不可能的,金字塔尖只能容一人。这就要求学生和家长面对现实,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适时做好心态调整。因此,这一阶段需要做的是孩子、家长都要准确定位,制定符合实际的预期目标。期望值过高,就会造成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从而导致自信心受挫。
我班有一个学生,在上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担任班长,各方面都很突出,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上了高中后,第一次月考后就受不了了,因为他的名次一下子就到了班里20多名,而且在学校里,因为是高一,很多活动他都无缘组织。变得一下子没人在乎他了。所以心里特别不平衡。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好,情绪很低落,而且对学习也没劲了。后来我跟他谈了一次,了解到他的父母、亲戚朋友都对他期望特别高,希望他三年后考一个名牌大学,他对自己的高中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没想到这次一下子没考好,就让他变得对自己没有信心了。我就给他分析了一下他现在的情况,以及对策。让他认识到自己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这个学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又重新信心百倍的投入到学习中,在期中考试的时候,成绩大幅度上升。已经进入了班里前十名。
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家长不要对孩子有要求,而是应该让孩子对进入高中后的生活有一个挫折预期。就是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肯定会遇到一些挑战和挫折。要让孩子对这些挫折有一个心理准备。这样就不至于一遇到打击就垂头丧气。在这个基础上给与孩子合理的期望,更有利于孩子的适应和学习。 2、帮助孩子转变学习方式。
这是每一个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开始。由于初高中的学习方式的区别和孩子水平的发展,由于高中学科知识量大、难度大、学习进度快、综合性强、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理解要求高等特点。高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较为放手,不可能像初中那么具体地要求学生每个环节怎样做,而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如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单元小结、考后分析等,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很重要,孩子应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如果不了解这些,还是用初中老一套办法远远不够,学习成绩也会下降的。更为严重的是,等学生进入高三后,就会忽然发现自己不会学习了。
现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就有很多这样的学生,面对高三这样密度大、内容多,综合性强的复习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就会被越落越远,最终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其中不乏在高一高二学习不错的学生。这些学生成绩下降,除了其他的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习习惯不好。他们一直以来就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为在高一高二,学习内容相对简单,所以还可以勉强凑和。但是到了高三后就不行了。
有一个学生在去年刚上高三后不久,就找了我好几次,都是问我应该如何学习的。因为她发现自己不会学习了。我问了她的一些具体情况后,告诉她应该改变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必须与现在的学习相适应。并给予了指导。学生答应了。结果过了几天她又来了。跟我说,我教她的方法她不适应,总觉得特别别扭。而且不知不觉就回到了以前的方法。她很是苦恼。其实这也是刚进入高中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只要想改变学习方法,都会有一段不适应,会觉得自己的学习进入了混乱状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学生能够坚持下去,就会发现自己自己对学习慢慢就有感觉了,学习方法也适应了。而这个坚持就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学生自己的意志力。也需要时间。在高一有这个时间,可是到了高三时间就比较紧张了,所以到了高三再改的确有点晚了。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指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指导孩子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记为活用,孩子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
a、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这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3)善于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高中的学习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要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竞争激烈的高考。
孩子在进入高中后,高一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一年。在高一如果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正确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孩子的学习会受到影响,孩子会感觉到自己付出了很多,成绩却不如意,或者跟以前的付出一样,成绩却比以前差多了。另一方面,随着孩子学习内容的加深,孩子会发现他对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困难,而且越来越不会学习。慢慢地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3、对孩子既要信任,又要做好督促。
高一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大多数学生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调整期——结识新的朋友、摸索新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培养新的爱好、进行新的定位。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甚至有的孩子波动还非常大,这都是正常的表现。是孩子自己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他们需要家长的关注,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家长也要适时地给以鼓励和帮助。而不可总是拿孩子的初中成绩与现在进行比较,动不动就批评打击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而且产生逆反心理。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从小就很聪明,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到了初中后,因为比较调皮,特别能玩,加上交的朋友也都是能玩的,所以在考高中时成绩并不理想,只是勉强考上而已。他的爸爸吸取了初中的教训,一进高中就严格控制和监督。他家是农村的,父亲特别重视儿子的学习成绩,希望他可以考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加上他有一个亲戚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所以父亲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清二楚,对每一次测验的成绩,不管大小都要知道。而且还通过他的这个亲戚向老师们要求对他的孩子严格管教。孩子每次放月假回家都不能看电视,必须好好学习。因为孩子住校,父亲平时就通过电话遥控,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这位爸爸每周到学校来一次,再教训一次。后来,这个学生考了一个很一般的学校。今年学生放假回来找我玩,告诉我,他当时就是不爱学习,觉得父亲管得越多,就越不爱学习,最后干脆放弃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独立性,他们希望父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大人来看,而不是跟以前一样,处处管着自己。因此,孩子进入高中后,家长应该学会放手,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相信孩子会处理好学习和其他事情的关系。对于学习,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应该相信孩子是愿意学习好的,也是愿意考好的,尤其是高一的孩子,他们希望通过考试确立自己的位置,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果没考好,首先孩子自己就非常难过,很内疚了,很沮丧。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初中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家长这时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给孩子以安慰、鼓励和信任。这样孩子就会从家长那里获得前进的动力和信心。反之,如果家长训斥、打击孩子,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容易降低孩子因为没有考好产生的愧疚心理,甚至觉得反正家长已经训斥过了,无所谓了。这样就难以让孩子产生积极的动力。
当然,信任孩子并不是对孩子不闻不问,家长还是要做好督促工作。在高一,有一种比较“经典”的理论:“告别初三,进入高一,终于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气了”。初三学生有明确的目标:考上好的高中,在升学的压力下,他们高负荷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目标完成了,考大学是三年后的事。于是一些同学趁机放纵自己,武打、言情小说铺天盖地,电脑游戏、网上聊天天昏地暗,结果是“中毒”太深,难以自拔。浑浑噩噩的过完了高一。到了高二忽然发现,自己居然什么都不会了,已经被同学远远的落在后面。
这样的学生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因为初三那一年压得太厉害。到了高一自然想放松一下。加上高一这个学段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家长也在无形之中放松了监督。一些孩子的玩心比较重,缺乏自制力。自然就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例子我在工作中见过不少。也常常为他们可惜。对于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制定一张可以执行的时间表,和家长的善意的监督和提醒。
4、善于与老师沟通。
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孩子是住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就是不住校,因为高中的学习比较紧张,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明显减少,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越来越少。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了解自己孩子的动态,与学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然,这里面一定要把握个度,不可太过频繁的打听孩子的情况,而且方法要适当。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我遇到这样一位家长,是位妈妈,她是位小学教师,她的丈夫是中学教师。所以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就是在他们2个人的教育和监视下长大的,到了高中,父母鞭长莫及了,妈妈非常不放心孩子,就每个周都到学校来一趟,跟所有的老师都了解一下他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然后再把孩子叫过来,把她了解到的情况给孩子说一遍,训一顿,内容无非就是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之类的。时间长了,孩子所在班级的同学都知道了,每次,妈妈一来,同学就起哄说,咱妈妈又来看你了。结果孩子就觉得很没面子,而且对妈妈每周都来显得相当的厌烦,又无可奈何。最后就以妈妈最关心的学习来表达不满,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现在到了高三,成绩在班里已经排到四十多名了。
当然,更不能对孩子不闻不问。很多家长,尤其是住校孩子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几乎不过问了。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家长的第一反映几乎都是问老师,“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而且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孩子在初中时不这样的。”从这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又如何教育、帮助孩子呢?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家长学会正确的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家长应该与班主任定期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孩子家里的情况,便于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5、处理好孩子的分离焦虑。
我们每一个人在换环境的时候,都会出现不适感,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孩子更是如此。比如情绪特别容易波动,常给家里打电话,诉说自己在这里一切都不如意。跟同学的关系难以处理,动不动就想回家,或者让父母来看他等等。其实这些反应都是很正常的。孩子到另外一地方上学,远离了原来的朋友,远离了家人,远离了家的亲切熟悉的感觉。这时孩子面临的是关系的剥夺和文化的剥夺。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浸入在一定的关系氛围里面、关系网里。浸入到一定的文化环境里,当一个人不得不从原来的环境里出来,进入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就会产生分离焦虑,产生各种不适应。作为家长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帮助孩子渡过这样一个阶段。
首先,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前,就要跟孩子说明,他这次独自在外上学。离开了家,住在学校里,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都是很正常的。让孩子对其要面对的问题有一个心理准备。
第二,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和各种不适应时,作为家长应该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给以支持。告诉孩子,你很理解他,他现在的想法都是很正常的,而且就应该出现这样的感觉。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第三,家长要鼓励孩子尽快的融入到班级中去,结交新的朋友,用朋友之间的友情来冲淡这种焦虑,而且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还可以从朋友中获得情感的支持。这是解决孩子分离焦虑的最好的方法。当然,家长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经常给孩子打个电话,关心一下,偶尔去看看孩子。但是家长的这些措施一定要慎重,否则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也就是说,主要靠孩子自己渡过这个过渡时期。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农村的女孩离开家到城里上高中,一开始自然很不适应,她就给家里打电话,跟父母诉说在学校里的不如意,而且希望父母去看她,一开始,父母很强硬,坚决不答应,不去看她,而且觉得孩子是小题大做。没有给孩子任何的情感支持和其他表示关心的措施。父母的这种做法,加重了孩子的不适感,导致问题更加严重。后来孩子说父母再不去就要崩溃了,不停的往家里打电话,父母怕孩子出事,就去了。这次,父母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只要孩子一提出要求,家长马上就满足。甚至发展到了,每天都到学校去看一次孩子。而从家到孩子的学校,需要坐6个小时的火车。就这样,孩子还是觉得在学校里呆不下去了,想回家,找一个比较近的学校。
这位家长的做法中的错误就是,在一开始,对孩子表现出的分离焦虑,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和理解,给与孩子支持;后来,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感受,助长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一直难以融入到新环境中去。也就一直没有从分离焦虑中走出来。因此,家长正确处理好孩子的分离的焦虑,对于孩子尽快的融入新环境,更好的学习作用是非常大的。
以上主要通过家长帮助孩子做好心理的准备、学习方法的准备,家长的信任与监督,家长善于了解孩子,并帮助孩子处理好分离焦虑几个方面来阐述家长如何帮孩子顺利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以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同样,我们的家长在高一帮助孩子做好初高中衔接,让孩子顺利地融入到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就是为孩子支起了一个支点。有了这样一个支点,就为孩子三年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精简一下~追问我就要我的高中语文学习作文怎么写,你这是高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