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1: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6:07
利用光学成像这样一种特性照相,起源很早,至少是在15世纪的时候,西方就已经对此有了充足的认识,一开始由于没有感光材料,那时候的照相,仅仅只能描绘作画,直到19世纪初的时候,随着感光材料大量的应用,这才使得照相逐渐的发展起来,而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照相机的技术已经十分先进,甚至也越来越微型,一些我们所熟悉的徕卡、蔡司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
不过要说起来在中国推广照相机,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由于那时候人们的普遍愚昧,认定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是索取人们的魂魄,因此很多人都下意识地拒绝照相,实际上即便是到了后来九十年代,被黑洞洞的照相机镜头对准,总是会让人产生一定的恐惧,更不要说当年*时候。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出身一个大户人家,尤其是在老家绍兴生活的时候,那时候的城里很早就有了照相馆,但是普遍照相的人并不多,局限于思想*,实际上敢于吃螃蟹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照出来的照片大多数也都很呆板,而且大多数人照相,要么是全家福,要么是全身像,却很少有半身像的,其实这也是源于一种心理在作祟,认为照半身像并不吉利。
即便是过了多少年,鲁迅谈起当年家乡照相馆中的布置,其实还有很多记忆,随着照相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当时拍摄类似的生活照也有了不少的人,但这种生活照,并非是我们平常那样,而是类似于一种摆拍,说白了就是提前布置好景物,然后让人针对景物做出不同的动作,然后在拍下来,这样看起来就好像是生活照。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对于北京一些照相馆的布置记忆犹新,当时照相馆中经常也会将一部分好看的照片摆出来,还有一些名人照片,比如梅兰芳等等,一旦遇到不会摆动作的人,照相师就会告诉他们,你照着照片上的形象摆造型就好了。
实际上对于这种摆拍的照片,鲁迅深感厌恶,认为这种照片一点也不生动,有其形而无其神,尤其是在当时照相馆中照相,还有一种“二次曝光”的技术,说白了就是以两张或者是两张以上的照片进行合成,这样就能够让不同的人出现在一张照片上。
其实这种方式反倒和我们现在PS的方式很相似,只是那个时代电脑技术还不是很发达,所以利用人工合成相片的技术,鲁迅认为相片事实上算是一种十分写实的,并承载了一份对生活的美好,一旦按照图像摆拍出来,那么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后来摄影师也认识到了这种方式的错误,所以在后来也就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