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住教学案例能提供一些方法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2: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53
随着公共管理学科的引进,案例教学近年来成为备受师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从2001年开始,尝试在教学中引进案例方法,先后在“非营利组织概论”、“非*管理概论”、“公共管理”等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案例大部分为我们自主调研和编写的实践案例,多数课程中案例教学部分所占比重超过40%,有的达50%以上,期末考试也常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出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就如何做好公共管理案例的教学和组织工作,谈如下九个问题。
一.何谓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的具有实例性的课程实习,而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最早用于医学教学中,为启发学生掌握对病症的诊断及治疗,医学院的教授将不同病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记录下来做成案例,用于课堂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诊断推理能力。后来,法学院的教授将各种不同的判例记录整理成为法学案例,包括其中的辩护和裁决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判案推理能力。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出现了工商管理案例,教授们将包括各种不确定信息、相关意见和实施过程的商业管理及其决策过程记录下来,编写成为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推理能力。类似的方法后来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出现,教授们搜集整理包含不同背景、问题、选项、相关意见和选择过程的公共管理和决策记录,形成公共管理案例并用之于教学过程,基以培养学生的决策推理能力。因此,公共管理案例实际上是借鉴其他领域案例的一种具体应用,它和医学案例、法学案例、工商管理案例一样,目的都是通过将实际事件的典型过程再现出来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计划
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这里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对象应当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就公共管理学科而言,适用的对象应当是MPA。[1]这是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能力,从而开展讨论,通过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多少是和课堂参与程度及其通过案例讨论得到的收获启发,通常是成正比的;在MPA教学以及在职研究生班的教学中使用案例通常效果最佳;选择那些和学生的工作及其经验背景有关的案例则会形成较好的课堂反响。
案例教学要尽量避免以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为对象,同时也要注意所选案例的内容与学生实践经验的关联性,要尽量将有着多元背景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为案例讨论中不同的经验、信息、知识、观点的交流和互动奠定基础。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应是传授知识,也不应是进行理论诠释或*解释,不应将教学目的简单地放在老师对学生的“教”上,而应该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着眼于“学”,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构成,考虑“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可能采取的行动,考虑对“学”的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不仅要考虑每一次案例课的过程控制,还要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特别是其中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要注意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的必要的平衡。
三.选案例
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要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选择案例一定要考虑案例编写者的着眼点。有的案例着眼于方案选择,有的案例着眼于过程推理,有的案例着眼于人物线索,有的案例着眼于故事情节,不同的着眼点反映了编写者不同的意图,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选案例还要注意所选案例的问题意识、理论背景、写作风格和篇幅长短。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而案例中所富涵的鲜明、强烈和错综复杂的问题意识则是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的出发点。不同主题的案例强调不同的理论背景,也体现不同的理论方面的要求,有的可能旨在应用某些理论观点基以决策或判断,有的则用以阐发某些理论的应用价值,有的要质疑某些理论并引导学生发散性的反思,有的则重在给学生进行一定理论思考的空间,以激发各种闪光的思想,等等。另外,不同案例的写作风格迥异,篇幅长短不同,在教学中的适用有很大差别,也是需要注意的。
四.案例备课
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师一定要事先熟习案例,要备好案例课。
案例备课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案例正文、案例附录、案例分析报告和案例教学手册。通过阅读,对案例中的人物、事件、结构、情节、问题、背景、数据、观点、结论、悬念等,以及埋设在行文背后的问题等都有清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十分熟悉案例及其背景,才能在课堂上比较自如地引导案例讨论的进程,才能上好案例课。
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情节演进,在每一个可能的转折点布置一定的问题以便引导或提示。为了掌握课堂讨论的进度并避免过于发散,教师要控制每一个单元的时间并及时作出提示,有时需要以提问的方式作出简要的归纳或小结,有时则要及时打断不必要的争吵或喋喋不休的阐述,这些都要在备课阶段做好准备,有时引起争论的往往是些枝节问题,教师应事先有所准备。
要温习必要的理论或概念,以便在案例教学中及时加以说明。同一个案例中有时涉及不同的理论,有时同一个概念被赋予不同的含义,需要在案例讨论前或者过程中加以说明或阐述。
要对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有正确的理解和心理准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主讲人、发布者,而应当是整个课程的设计者、主持人、仲裁者。
要对案例教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透彻了解对案例及其中可能提出的问题;驾驭讨论的技巧;信任、谦虚、公平、公正;耐心;总结与提炼要点;敢于操作、试错。
五.案例预习
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求全体学生事先进行案例预习,没有事先预习的案例无法进行讨论。
案例无论长短,都会有一个完整的描述体系,通常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一定要明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并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
通常案例正文的后面会列出若干推荐思考题,案例阅读一定要从思考题开始,要带着问题阅读和理解案例。比较好的做法是:把问题记在心理,一边阅读一边寻找答案。阅读案例的时候不仅要阅读正文,还要根据提示阅读附录。
有些公开出版的案例附有教学手册,是专门提供给教师的阅读材料,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最好不要阅读。
案例预习时的问题意识很重要,以下提供一些提示问题,作为案例预习的参考:
• 谁是决策者?将作出怎样的决策?
• 决策者的目标是什么?
• 另一些重要角色是谁?
• 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 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 客观环境(约束因素、机会和挑战)怎样?
• 决策者能够采取什么行动?将产生什么后果?
• 如果你处在该位置将会怎么做?为什么?
六.案例教室
案例教学对教室有特殊的要求。
案例教学的班级不宜过大,学生人数太多会影响讨论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板书、软板、投影、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教师和学生最好站在同一个平台且能在教室内自由移动,以消除隔膜。教室的形状最好是四方形或半圆形,无台阶,可容纳30-40人左右;可以在教室内的周边布置板书、软板、挂布、投影等设施。讲台最好摆放在中心位置,课桌围绕讲台呈发散状分布,注意分组排列。
案例讨论有时需要分组。分组的规则是:随机分组;注意人数和男女比例,通常以6-8人为宜;可定期调整分组以利于沟通;组长应通过组内民主选举产生,分组讨论应由组长协调组织;要充分发挥各个讨论组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应及时安排各组展示或报告小组讨论的情况,并简要评述。
七.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有许多不同于一般授课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
案例教学的中心不是教师,不是案例,不是由故事而产生的各种论题本身,而是学生,是所有参与案例讨论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去想、去说、去辩论。案例不是老师教学生的范本,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发学习的工具,要努力让学生掌握案例、驾驭案例,通过案例的讨论启发思想、增强信心、提升能力。案例教学转换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课堂中,学生是关注的中心和主角,教师则成为辅助人员和配角。
2.没有正确答案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谁是谁非,不是给出什么正确什么错误的价值判断,也不是找到理想的答案。一个好的案例不应包含案例所提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而应当在许多不同的答案之间搭建一个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信息和价值判断作出自主的选择。要告诉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没有思考、分析或判断某一情况的“确切”的方法,找不到大家公认的唯一的“最佳选择”,有的只是彼此的观点差异以及学生们对各自观点的强调和论证,有的只是论证的好与不好,而不是观点的正确与否。
3.引起争论
案例教学和一般授课不同,不是要达成共识,而是要引起争论。案例应当提供给学生的是:好奇、争端、问题、选择、信息,以及依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作出选择的暗示性的路径。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努力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别人的观点并努力去加以批驳,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去游说和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在案例讨论中,能够不被驳倒而坚持到最后的观点就是成功的观点。
4.以讨论为基础
案例教学以讨论为基础。在案例课堂上,教师不代表权威,学生对自己负责;知识、信息、思想和观点在“教师-学生-学生-教师”之间双向、多重、交互流动,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的思考、分析、概括、评论、辩论、说服等能力和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不掌握话语权,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公共话语,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启发起着补充和矫正的作用,讨论在教室的范围内逐步形成公共*乃至公共空间,能够逐步升华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5.全息学习
案例教学中最累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所有的学生都要全神贯注地参与案例讨论。案例动员的是全体参与者的全部注意力:读、写、想、看、听、说、辨、疑、分析、判断、选择、决策、归纳、演绎、反应,等等。只有全神贯注,才能积极参与并最大限度地调动潜在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提升能力。
八.组织讨论
案例方法的本质在于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将真实世界引入课堂,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信息内造成一种“可控情境”,以便于学生尽可能充分地观察、参与、学习、分析和表达。其中组织案例讨论是达成“可控情境”的最重要的环节。
案例讨论的基本步骤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分组和动员
案例讨论之前需要达成一定的气氛,即通过诸如分组、相互介绍、小组评分和评估、考勤记录等外在的激励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目的是营造宽松的气氛和全息投入的吸引力。在新开的班级,可以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班级按照每组6-7人分组,每组指定一位同学开始自我介绍,下一位在自我介绍开始之前介绍其他同学的基本信息,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循环,至最后一位同学则应在自我介绍之前全部记住并介绍其他同学的信息,最后代表全组在班级展示小组的风采。这样带有游戏性质的做法会大大减轻同学之间的紧张情绪,彼此认识并增强小组内部的凝聚力。
2.小组讨论
要求每一个小组选举或推荐一位组长,由组长指定记录员,组织小组讨论。通常小组讨论的论题由教师布置,讨论过程由组长控制,时间应当统一把握,通常控制在1小时以内为宜。
小组讨论的前提是学生都已经详细阅读了案例并提前思考了一些问题,组长可以提示性地先就阅读的情况进行检测,然后要求大家发表各自的看法。讨论有不同形式,但基本内容应包括六个步骤:
1)发掘问题:对案例中所显现和埋设的问题进行逐一罗列和陈述;
2)分析问题: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前因后果及其连带影响因素等;
3)提出解决方案:针对主要问题找出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4)理清人物线索:找到案例中的核心人物、关键人物和相关人物,分析每一个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理清案例中的人物线索;
5)找出利害相关者:从影响的角度,找出与案例有关的各个不同的利害相关者,分析各自的定位及其在不同解决方案中所受影响。
6)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对案例的结果和其他可供选择的结果进行评价,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3.班级汇报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记录整理的小组意见用挂纸的形式张贴出来,也可要求小组代表到讲台前陈述,教师逐一在黑板上记下学生发言的要点。要控制每一位小组代表陈述的时间,并注意其他小组成员是否有重要的补充。
班级汇报过程中教师不作点评,但是要及时归纳和整理各个小组讨论中形成的观点,根据学生的观点梳理出基本的脉络,并征询学生的意见。
4.收尾和小结
结束案例讨论并不是下结论,不要试图告诉学生谁对谁错,也不要去点评学生的观点。结束一场案例的讨论就像飞机着陆,其中蕴含相当丰富的技巧,且很易出错。
结束案例讨论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列举其中若干供参考:
• 投票,靠民主程序对主要问题或决策达成一致;
• 归纳,回顾讨论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把答案留给学生;
• 总结,对已有观点及讨论中未被发现的新方案进行小结;
• 提要,回顾讨论中出现的“惊人之语”及意料之外的收获;
• 发现,理清头绪,识别由学生和你确定的“最佳思路”;
• 发问,以提问的方式,请学生来进行回顾和总结;
九.案例学习
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而且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的转变。针对学生,这里补充如下几点:
1.案例学习者的姿态
如前所述,案例学习者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为此,案例学习者需要做好如下的准备:
• 知识准备——了解案例方法,阅读案例,并思考案例阅读提示问题;
• 心理和情感准备——预测问题,准备发言,承受压力,估算进程,积极评价和批判;
• 全身心投入——摈弃差别观念、怀疑、观望和自卑,调动兴趣,积极参与。
2.怎么学?
案例学习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学习,需要有适用于课堂讨论的必要方法,比如要有捕捉问题的能力,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随时发问、置疑和批判;要有开展争论的意识,要随时找对手、挑毛病、抓辫子;要抓住机会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主张;要观察、整理和善于总结归纳别人的观点;要求同存异,在不同观点之间找到共同点并努力达成共识。
3.学什么?
案例学习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学习的增量,而是结构的整合,不能冀望于从一次案例课上学习和吸收很多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新的信息,这是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授课的很大特点。
那么案例学习者要通过案例教学学习什么呢?主要地说,案例教学提供给学习者的应当有如下收获:
• 学会发现问题;
• 学会把握和利用信息;
• 学会进行理论的理智型理解和应用;
• 提高批判性、分析性和推理性技能;
• 增强决策能力;
• 学会互相分享经验;
• 提高行为性和社交性技能;
• 学会彼此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并达成共识;
• 增强自信和促进发表个人意见的意愿;
• 改变对一些问题、观点、组织或个人的成见;
• 从整体上提高对决策过程的参与热情;
• 增强参与社会变革及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性。
等等。当然,每一个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知识背景、信息背景、能力背景以及课程准备不同,所得的收获也就彼此不同。我们希望每一个案例学习者都能认真准备,全息投入,相信所得的收获必定是与众不同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53
随着公共管理学科的引进,案例教学近年来成为备受师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从2001年开始,尝试在教学中引进案例方法,先后在“非营利组织概论”、“非*管理概论”、“公共管理”等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案例大部分为我们自主调研和编写的实践案例,多数课程中案例教学部分所占比重超过40%,有的达50%以上,期末考试也常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出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就如何做好公共管理案例的教学和组织工作,谈如下九个问题。
一.何谓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的具有实例性的课程实习,而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最早用于医学教学中,为启发学生掌握对病症的诊断及治疗,医学院的教授将不同病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记录下来做成案例,用于课堂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诊断推理能力。后来,法学院的教授将各种不同的判例记录整理成为法学案例,包括其中的辩护和裁决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判案推理能力。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出现了工商管理案例,教授们将包括各种不确定信息、相关意见和实施过程的商业管理及其决策过程记录下来,编写成为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推理能力。类似的方法后来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出现,教授们搜集整理包含不同背景、问题、选项、相关意见和选择过程的公共管理和决策记录,形成公共管理案例并用之于教学过程,基以培养学生的决策推理能力。因此,公共管理案例实际上是借鉴其他领域案例的一种具体应用,它和医学案例、法学案例、工商管理案例一样,目的都是通过将实际事件的典型过程再现出来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计划
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这里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对象应当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就公共管理学科而言,适用的对象应当是MPA。[1]这是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能力,从而开展讨论,通过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多少是和课堂参与程度及其通过案例讨论得到的收获启发,通常是成正比的;在MPA教学以及在职研究生班的教学中使用案例通常效果最佳;选择那些和学生的工作及其经验背景有关的案例则会形成较好的课堂反响。
案例教学要尽量避免以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为对象,同时也要注意所选案例的内容与学生实践经验的关联性,要尽量将有着多元背景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为案例讨论中不同的经验、信息、知识、观点的交流和互动奠定基础。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应是传授知识,也不应是进行理论诠释或*解释,不应将教学目的简单地放在老师对学生的“教”上,而应该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着眼于“学”,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构成,考虑“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可能采取的行动,考虑对“学”的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不仅要考虑每一次案例课的过程控制,还要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特别是其中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要注意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的必要的平衡。
三.选案例
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要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选择案例一定要考虑案例编写者的着眼点。有的案例着眼于方案选择,有的案例着眼于过程推理,有的案例着眼于人物线索,有的案例着眼于故事情节,不同的着眼点反映了编写者不同的意图,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选案例还要注意所选案例的问题意识、理论背景、写作风格和篇幅长短。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而案例中所富涵的鲜明、强烈和错综复杂的问题意识则是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的出发点。不同主题的案例强调不同的理论背景,也体现不同的理论方面的要求,有的可能旨在应用某些理论观点基以决策或判断,有的则用以阐发某些理论的应用价值,有的要质疑某些理论并引导学生发散性的反思,有的则重在给学生进行一定理论思考的空间,以激发各种闪光的思想,等等。另外,不同案例的写作风格迥异,篇幅长短不同,在教学中的适用有很大差别,也是需要注意的。
四.案例备课
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师一定要事先熟习案例,要备好案例课。
案例备课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案例正文、案例附录、案例分析报告和案例教学手册。通过阅读,对案例中的人物、事件、结构、情节、问题、背景、数据、观点、结论、悬念等,以及埋设在行文背后的问题等都有清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十分熟悉案例及其背景,才能在课堂上比较自如地引导案例讨论的进程,才能上好案例课。
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情节演进,在每一个可能的转折点布置一定的问题以便引导或提示。为了掌握课堂讨论的进度并避免过于发散,教师要控制每一个单元的时间并及时作出提示,有时需要以提问的方式作出简要的归纳或小结,有时则要及时打断不必要的争吵或喋喋不休的阐述,这些都要在备课阶段做好准备,有时引起争论的往往是些枝节问题,教师应事先有所准备。
要温习必要的理论或概念,以便在案例教学中及时加以说明。同一个案例中有时涉及不同的理论,有时同一个概念被赋予不同的含义,需要在案例讨论前或者过程中加以说明或阐述。
要对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有正确的理解和心理准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主讲人、发布者,而应当是整个课程的设计者、主持人、仲裁者。
要对案例教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透彻了解对案例及其中可能提出的问题;驾驭讨论的技巧;信任、谦虚、公平、公正;耐心;总结与提炼要点;敢于操作、试错。
五.案例预习
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求全体学生事先进行案例预习,没有事先预习的案例无法进行讨论。
案例无论长短,都会有一个完整的描述体系,通常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一定要明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并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
通常案例正文的后面会列出若干推荐思考题,案例阅读一定要从思考题开始,要带着问题阅读和理解案例。比较好的做法是:把问题记在心理,一边阅读一边寻找答案。阅读案例的时候不仅要阅读正文,还要根据提示阅读附录。
有些公开出版的案例附有教学手册,是专门提供给教师的阅读材料,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最好不要阅读。
案例预习时的问题意识很重要,以下提供一些提示问题,作为案例预习的参考:
• 谁是决策者?将作出怎样的决策?
• 决策者的目标是什么?
• 另一些重要角色是谁?
• 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 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 客观环境(约束因素、机会和挑战)怎样?
• 决策者能够采取什么行动?将产生什么后果?
• 如果你处在该位置将会怎么做?为什么?
六.案例教室
案例教学对教室有特殊的要求。
案例教学的班级不宜过大,学生人数太多会影响讨论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板书、软板、投影、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教师和学生最好站在同一个平台且能在教室内自由移动,以消除隔膜。教室的形状最好是四方形或半圆形,无台阶,可容纳30-40人左右;可以在教室内的周边布置板书、软板、挂布、投影等设施。讲台最好摆放在中心位置,课桌围绕讲台呈发散状分布,注意分组排列。
案例讨论有时需要分组。分组的规则是:随机分组;注意人数和男女比例,通常以6-8人为宜;可定期调整分组以利于沟通;组长应通过组内民主选举产生,分组讨论应由组长协调组织;要充分发挥各个讨论组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应及时安排各组展示或报告小组讨论的情况,并简要评述。
七.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有许多不同于一般授课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
案例教学的中心不是教师,不是案例,不是由故事而产生的各种论题本身,而是学生,是所有参与案例讨论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去想、去说、去辩论。案例不是老师教学生的范本,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发学习的工具,要努力让学生掌握案例、驾驭案例,通过案例的讨论启发思想、增强信心、提升能力。案例教学转换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课堂中,学生是关注的中心和主角,教师则成为辅助人员和配角。
2.没有正确答案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谁是谁非,不是给出什么正确什么错误的价值判断,也不是找到理想的答案。一个好的案例不应包含案例所提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而应当在许多不同的答案之间搭建一个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信息和价值判断作出自主的选择。要告诉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没有思考、分析或判断某一情况的“确切”的方法,找不到大家公认的唯一的“最佳选择”,有的只是彼此的观点差异以及学生们对各自观点的强调和论证,有的只是论证的好与不好,而不是观点的正确与否。
3.引起争论
案例教学和一般授课不同,不是要达成共识,而是要引起争论。案例应当提供给学生的是:好奇、争端、问题、选择、信息,以及依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作出选择的暗示性的路径。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努力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别人的观点并努力去加以批驳,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去游说和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在案例讨论中,能够不被驳倒而坚持到最后的观点就是成功的观点。
4.以讨论为基础
案例教学以讨论为基础。在案例课堂上,教师不代表权威,学生对自己负责;知识、信息、思想和观点在“教师-学生-学生-教师”之间双向、多重、交互流动,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的思考、分析、概括、评论、辩论、说服等能力和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不掌握话语权,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公共话语,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启发起着补充和矫正的作用,讨论在教室的范围内逐步形成公共*乃至公共空间,能够逐步升华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5.全息学习
案例教学中最累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所有的学生都要全神贯注地参与案例讨论。案例动员的是全体参与者的全部注意力:读、写、想、看、听、说、辨、疑、分析、判断、选择、决策、归纳、演绎、反应,等等。只有全神贯注,才能积极参与并最大限度地调动潜在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提升能力。
八.组织讨论
案例方法的本质在于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将真实世界引入课堂,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信息内造成一种“可控情境”,以便于学生尽可能充分地观察、参与、学习、分析和表达。其中组织案例讨论是达成“可控情境”的最重要的环节。
案例讨论的基本步骤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分组和动员
案例讨论之前需要达成一定的气氛,即通过诸如分组、相互介绍、小组评分和评估、考勤记录等外在的激励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目的是营造宽松的气氛和全息投入的吸引力。在新开的班级,可以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班级按照每组6-7人分组,每组指定一位同学开始自我介绍,下一位在自我介绍开始之前介绍其他同学的基本信息,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循环,至最后一位同学则应在自我介绍之前全部记住并介绍其他同学的信息,最后代表全组在班级展示小组的风采。这样带有游戏性质的做法会大大减轻同学之间的紧张情绪,彼此认识并增强小组内部的凝聚力。
2.小组讨论
要求每一个小组选举或推荐一位组长,由组长指定记录员,组织小组讨论。通常小组讨论的论题由教师布置,讨论过程由组长控制,时间应当统一把握,通常控制在1小时以内为宜。
小组讨论的前提是学生都已经详细阅读了案例并提前思考了一些问题,组长可以提示性地先就阅读的情况进行检测,然后要求大家发表各自的看法。讨论有不同形式,但基本内容应包括六个步骤:
1)发掘问题:对案例中所显现和埋设的问题进行逐一罗列和陈述;
2)分析问题: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前因后果及其连带影响因素等;
3)提出解决方案:针对主要问题找出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4)理清人物线索:找到案例中的核心人物、关键人物和相关人物,分析每一个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理清案例中的人物线索;
5)找出利害相关者:从影响的角度,找出与案例有关的各个不同的利害相关者,分析各自的定位及其在不同解决方案中所受影响。
6)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对案例的结果和其他可供选择的结果进行评价,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3.班级汇报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记录整理的小组意见用挂纸的形式张贴出来,也可要求小组代表到讲台前陈述,教师逐一在黑板上记下学生发言的要点。要控制每一位小组代表陈述的时间,并注意其他小组成员是否有重要的补充。
班级汇报过程中教师不作点评,但是要及时归纳和整理各个小组讨论中形成的观点,根据学生的观点梳理出基本的脉络,并征询学生的意见。
4.收尾和小结
结束案例讨论并不是下结论,不要试图告诉学生谁对谁错,也不要去点评学生的观点。结束一场案例的讨论就像飞机着陆,其中蕴含相当丰富的技巧,且很易出错。
结束案例讨论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列举其中若干供参考:
• 投票,靠民主程序对主要问题或决策达成一致;
• 归纳,回顾讨论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把答案留给学生;
• 总结,对已有观点及讨论中未被发现的新方案进行小结;
• 提要,回顾讨论中出现的“惊人之语”及意料之外的收获;
• 发现,理清头绪,识别由学生和你确定的“最佳思路”;
• 发问,以提问的方式,请学生来进行回顾和总结;
九.案例学习
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而且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的转变。针对学生,这里补充如下几点:
1.案例学习者的姿态
如前所述,案例学习者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为此,案例学习者需要做好如下的准备:
• 知识准备——了解案例方法,阅读案例,并思考案例阅读提示问题;
• 心理和情感准备——预测问题,准备发言,承受压力,估算进程,积极评价和批判;
• 全身心投入——摈弃差别观念、怀疑、观望和自卑,调动兴趣,积极参与。
2.怎么学?
案例学习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学习,需要有适用于课堂讨论的必要方法,比如要有捕捉问题的能力,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随时发问、置疑和批判;要有开展争论的意识,要随时找对手、挑毛病、抓辫子;要抓住机会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主张;要观察、整理和善于总结归纳别人的观点;要求同存异,在不同观点之间找到共同点并努力达成共识。
3.学什么?
案例学习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学习的增量,而是结构的整合,不能冀望于从一次案例课上学习和吸收很多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新的信息,这是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授课的很大特点。
那么案例学习者要通过案例教学学习什么呢?主要地说,案例教学提供给学习者的应当有如下收获:
• 学会发现问题;
• 学会把握和利用信息;
• 学会进行理论的理智型理解和应用;
• 提高批判性、分析性和推理性技能;
• 增强决策能力;
• 学会互相分享经验;
• 提高行为性和社交性技能;
• 学会彼此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并达成共识;
• 增强自信和促进发表个人意见的意愿;
• 改变对一些问题、观点、组织或个人的成见;
• 从整体上提高对决策过程的参与热情;
• 增强参与社会变革及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性。
等等。当然,每一个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知识背景、信息背景、能力背景以及课程准备不同,所得的收获也就彼此不同。我们希望每一个案例学习者都能认真准备,全息投入,相信所得的收获必定是与众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