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4:09
(1)西医药治疗。
①高热病人酌情补液。
②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③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
④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
(2)中医药治疗。
①发热期:恶寒商热,头身疼痛,呕吐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濡数。治宜解表清气、化湿清热。
方药:金银花、薏苡仁、板蓝根、滑石各30克,连翘、淡豆卷各15克,淡竹叶、牛蒡子、薄荷、杏仁、藿香、佩兰、半夏各10克,甘草、白蔻仁各6克,生石膏(先煎)60克。
②出疹期及出血:高热烦渴,斑疹外发,皮肤淤斑淤点,便血,呕吐腹痛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丹皮、山栀、黄连、黄芩、淡竹叶、山地榆、茜草各10克,水牛角(先煎)、赤芍、连翘、元参、紫草各15克,白茅根、生地各30克。
③休克期:面白肢冷,烦躁不安,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脉细弱。治宜益气固脱。
方药:人参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熟附子各10克。
④恢复期: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治宜健脾和胃、益气养阴。
方药:太子参、白术、神曲各10克,茯苓、扁豆、薏苡仁、山药、石斛各15克。